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竞争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学生还局限于从老师这里获取“一碗水”,就无法在这个加速发展的时代生存下去。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接新机遇,面对新挑战,学生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持之以恒地高效率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教师也要明白“教师不管知识如何渊博,都无法交给学生一切”。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鱼”,还要授学生以“渔”。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英语一直是令学生比较头疼的一门科目,甚至有些学生“唯恐避之不及”。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讲明学习英语的用处,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英语的成功案例并适时讲解西方文化等提高英语的趣味性,让学生坚信英语是重要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爱上英语。
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没有简单有效的自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还要为学生制定有效的自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自主学习的模式设计为:展示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和练习----重难点总结归纳---教师精讲点拨----当堂达标。通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自主预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教学内容;通过总结重难点,学生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老师精讲点拨时,会更认真地听老师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当堂达标可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改正并加倍努力。
二、合作学习:学生一生的指路明灯
美国作家韦伯斯特曾经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作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课程多以话题为主,包括爱好、娱乐、友谊、经历等,这些话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极易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研版七年级上册Module9 Story Time以金凤花姑娘为核心,向学生讲授童话故事并辅以过去式的相关练习。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文章题材特点,我将能力提升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展示环节要求全员参与。这样的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长会主动带领小组成员参与讨论,还会帮助成绩差的成员学习,待优生也会为了给小组争光,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探究学习: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
阿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學习,它改变了“学生听老师讲课”的传统教学方式,着眼于让学生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归纳、比较、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
英语教学虽然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通过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但是对于语法和归纳性的知识,却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动词后加to do 或V-ing做宾语这一语法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学生往往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时候应该用to do 什么时候用V-ing。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探究式教学方式。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抢答。我说汉语,学生说英语。例如“计划做某事”“打算做某事”“想要做某事”等,并且把这些短语板书到黑板上。然后由此导入,问学生“什么时候应该用to do,什么情况下应该用v-ing”。因为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回答的短语有一定的规律,他们可以总结出表示“将来”“还没做的事”用to do,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v-ing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有困惑,那就要找解决的办法。因此我适时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举手,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慢慢地他们都找到了。“V-ing形式一般表示经常性的、一般性的动作或行为及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行为。”为了让学生地理解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开展了“Starsearch”行动: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更多关于动词后加to do 和v-ing的短语!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全。(为了控制好班级纪律,不让小组讨论变菜市场,引导学生用“图书馆的声音”进行讨论)。话音刚落,学生就行动起来了。各种资料轮番上阵,有找课本的,有翻笔记本的,还有的同学把字典搬了出来,我想这次是他主动搬出字典吧!你找这本书,我找那本书,你想一个,我想一个,小组成员忙得不亦乐乎!
四、竞争学习:学生进步的动力
小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广受观众喜爱的益智节目—《一站到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的“车轮战”环节十分适合在课堂上展开。课堂上,我从每个组中挑选号码相同的学生(同水平竞争)进行比拼,回答错误的学生自动退出比赛,“一站到底”的学生为胜利者,并给与小组加分。因为知道这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许多基础差的学生还会提前准备,不会的还会找老师请教,为的就是能“一站到底,为小组争光”。同水平竞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提高小组内的合作意识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学生还局限于从老师这里获取“一碗水”,就无法在这个加速发展的时代生存下去。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接新机遇,面对新挑战,学生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持之以恒地高效率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教师也要明白“教师不管知识如何渊博,都无法交给学生一切”。教师不仅要授学生以“鱼”,还要授学生以“渔”。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英语一直是令学生比较头疼的一门科目,甚至有些学生“唯恐避之不及”。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讲明学习英语的用处,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英语的成功案例并适时讲解西方文化等提高英语的趣味性,让学生坚信英语是重要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爱上英语。
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没有简单有效的自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还要为学生制定有效的自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自主学习的模式设计为:展示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和练习----重难点总结归纳---教师精讲点拨----当堂达标。通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自主预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教学内容;通过总结重难点,学生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老师精讲点拨时,会更认真地听老师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当堂达标可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改正并加倍努力。
二、合作学习:学生一生的指路明灯
美国作家韦伯斯特曾经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作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课程多以话题为主,包括爱好、娱乐、友谊、经历等,这些话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极易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研版七年级上册Module9 Story Time以金凤花姑娘为核心,向学生讲授童话故事并辅以过去式的相关练习。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文章题材特点,我将能力提升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展示环节要求全员参与。这样的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长会主动带领小组成员参与讨论,还会帮助成绩差的成员学习,待优生也会为了给小组争光,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探究学习: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
阿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學习,它改变了“学生听老师讲课”的传统教学方式,着眼于让学生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归纳、比较、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
英语教学虽然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通过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但是对于语法和归纳性的知识,却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动词后加to do 或V-ing做宾语这一语法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学生往往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时候应该用to do 什么时候用V-ing。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探究式教学方式。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抢答。我说汉语,学生说英语。例如“计划做某事”“打算做某事”“想要做某事”等,并且把这些短语板书到黑板上。然后由此导入,问学生“什么时候应该用to do,什么情况下应该用v-ing”。因为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回答的短语有一定的规律,他们可以总结出表示“将来”“还没做的事”用to do,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v-ing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有困惑,那就要找解决的办法。因此我适时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举手,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慢慢地他们都找到了。“V-ing形式一般表示经常性的、一般性的动作或行为及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行为。”为了让学生地理解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开展了“Starsearch”行动: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更多关于动词后加to do 和v-ing的短语!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全。(为了控制好班级纪律,不让小组讨论变菜市场,引导学生用“图书馆的声音”进行讨论)。话音刚落,学生就行动起来了。各种资料轮番上阵,有找课本的,有翻笔记本的,还有的同学把字典搬了出来,我想这次是他主动搬出字典吧!你找这本书,我找那本书,你想一个,我想一个,小组成员忙得不亦乐乎!
四、竞争学习:学生进步的动力
小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广受观众喜爱的益智节目—《一站到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的“车轮战”环节十分适合在课堂上展开。课堂上,我从每个组中挑选号码相同的学生(同水平竞争)进行比拼,回答错误的学生自动退出比赛,“一站到底”的学生为胜利者,并给与小组加分。因为知道这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许多基础差的学生还会提前准备,不会的还会找老师请教,为的就是能“一站到底,为小组争光”。同水平竞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提高小组内的合作意识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