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鼠兆福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zha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是中国农历庚子鼠年,为十二生肖之首。
  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其行动敏捷,嗅觉灵敏,善攀爬,擅游泳,性聪明,智力成熟度似乎能与人类匹敌。
  在甲骨文中,“鼠”字像一只尖嘴、大耳、长尾的动物在啃啮,点代表了啃碎的物屑,形象跃然纸上。《诗经·塘风·相鼠》云,“相鼠有皮”“相鼠有齿”“相鼠有体”,即观察老鼠,要从皮毛、牙齿和肢体入手。
  中国人对子鼠的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约5000年前,红山文化出现了最早表现老鼠的玉器,老鼠与昆虫意象结合,预示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570)东安郡王娄睿墓中,墓堂顶部与上中栏处绘有十二生肖壁画,按正北为鼠,正东为兔顺序排列,鼠以子神的面目出现,扮演着辟牙队纳吉、引魂的角色。
  在中国人心目中,鼠既是一种生物性的动物,又是一种人文性的动物。数千年来,鼠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不是单一的,人对鼠的态度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鼠是灾难、厄运、丑陋的载体,唯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鼠又是带来吉兆和财富的神灵,为人们所喜爱。
  鼠的话题,离不开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生肖文化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献记载,最早并广为流传的完整十二生肖循环,是由东汉王充《论衡》所提,按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在十二生肖属于首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子时”——晚上11至凌晨1点,又称“鼠日寸”。
  关于生肖鼠的由来有多种说法,相传玉皇大帝要选十二种动物以配地支,并赐封为神,为显公平而下令,人间动物在规定的日子都可到天宫应选,以赶到时间先后排名,只取前十二名。那时,鼠和猫本是好朋友,准备一同到天宫去争取,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但是,老鼠心想,人间动物都比自己漂亮,还对人类有用,自己应当设法争取属相。于是,老鼠在规定的那天,一早独自悄悄地偷藏于牛的角中,最勤奋的牛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但四大天王刚打开宫门,牛还未及抬蹄,老鼠从牛角中一跃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百般不情愿,玉帝口中无戏言,鼠列为生肖之首。而猫等待中不见鼠的踪影则赶去天宫,十二生肖名额已满。从此,猫恨透老鼠,一见就扑去撕咬,以泄心中气愤。
  此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而子时在深夜,正是老鼠最活跃之时,故以它为代表;二是所谓“鼠咬天开”,神话传说天地未开之前,一片混沌,鼠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形成宇宙,为表彰老鼠功绩,将其列十二生肖之首。将处于生命荫生状态的鼠,看作化生万物的使者和生命繁衍的象征,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循环生命观。
  当然,十二生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民间美术常常将这十二种动物组合在一起,通过木刻、剪纸、刺绣等形式表现出来。明清以来,人们将“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对应铸在铜钱上,用于佩戴,称作“压胜钱”,趋吉避牙队
  在文学中,有关鼠的演绎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故事性。《诗经》的《魏风·硕鼠》以硕鼠控诉剥削者。在清初朱?著《十五贯》中,娄阿鼠更是鼠窃、杀人犯的代名词。清代石玉昆《三侠五义》中,“五鼠”大闹东京,则是侠义忠勇的化身。钻天鼠卢方的轻功和义薄云天、彻地鼠韩彰的挖地和江湖义气、穿山鼠徐庆的探山和刚猛直率、翻江鼠蒋平的潜泳和机巧灵便,特别是锦毛鼠白玉堂的华美狠毒和行侠仗义,让人念之不忘。
  老鼠告状,以五更调的形式说唱出老鼠被猫捕食后到阴司告状的故事,情节连贯,跌宕有序,通过富有哲理的猫鼠之争,诉说着辩明善恶正邪的道理。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四探无底洞”,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是鼠婚故事的发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阿纤”篇则书写人鼠相爱,饱含深情。
  老鼠嫁女,更是经典的民间故事,《方言》曰“自家而出谓之嫁”。传说每年除夕之夜或元宵节晚上,老鼠会学着人们嫁女的仪式,撑着高脚灯笼,抬着花轿,吹吹打打送新娘。为了不让老鼠在本家繁殖后代,得點燃许多蜡烛,照明方向,引导老鼠抬着花轿将女儿嫁到室外远方去。所谓嫁鼠,即将鼠虫和灾难逐出家门,表现出人们根绝鼠患的愿望。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儿歌里喜谐的鼠。在江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若干歌谣:
  黄狸猫,花狸猫,偷油老鼠该倒糟,“啊呜”一口才咬牢,“波勒泼勒”喊苦恼。——苏州
  狗烧锅,猫上灶,老鼠洗碗垛打垛,八哥挑水唱山歌。——江宁
  东门外头一座桥,桥上桥下真热闹,牙牙葫芦沉水底,千斤石滚水上飘,公鸡生下双黄蛋,抵牛生个绵羊羔,麻雀展翅扑老鹰,兔子追着黄狗跑,看你相信不相信,老鼠吃了大狸猫。——常州
  虽然,老鼠形象丑陋,但民间艺人们往往能妙手回春,化丑为美。剪纸、年画、雕塑等等,“鼠”的形象层出不穷。作为一种的重要文化符号,老鼠一改鬼祟之相,成为造型可爱、颜色鲜艳、灵巧聪慧的精灵,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老鼠偷油、老鼠偷瓜、猫戏老鼠等,都着眼于生活趣味,表现了人们对老鼠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在传统艺术中,画家们也偶尔以鼠入画,多含几许调侃和蔑视,借鼠喻人,谐趣横生。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种《蚕猫图》,题云“逼鼠蚕猫”和“黄猫衔鼠”。旧时,江南人家普遍种桑养蚕以为生计。按照习俗,蚕室内多有禁忌,如不能用烟熏、不能有异味、生人和孕妇也不准入内,当然更要防鼠。清代郭频伽《樗园消夏录》说:“三吴蚕月,风景殊佳,红帖粘门,家家禁忌,少妇治其事者,往往独宿。”老鼠是蚕的天敌,蚕农便依靠猫,以其敌制敌,故称猫为“蚕猫”。人们养猫护蚕,还在蚕房的门上贴着“蚕猫”的图画,窗台上放着“蚕猫”的泥塑,都是提醒人们注意防鼠。相传,所谓“红帖粘门”,就是这种《蚕猫图》。大花猫体壮有力,昂首有神,衔着一只大老鼠。蚕室门上贴了如此图画,不仅能引起人们的警觉,起克鼠保蚕的作用,见者也会自觉驻足。   在传统文化中,汉字数以万计,同音字多,由此衍生出谐音文化,转义成为吉利的内容。“鼠”“数”同音,人们便将老鼠在洞中发出的声音称作“数铜钱”,通常认为听到此声当是吉兆。明代冯梦龙收集民间情歌,曾将这种声音称作“数介两声铜钱”。于是,鼠被作为财富的象征,藏传佛教造像流行有一种“吐宝鼠”的形象,多种神像右手托莲宝,左手抓一鼠,鼠口中不断地吐出珍宝,寓意吉祥。
  在中国,以鼠来祈求多子多福,是古代运用最广泛的意象,多用于女性首饰的装饰,特别是鼠与多子的植物相结合,诸如佛手、石榴、瓜籽、寿桃、桂花等,衍生出松鼠葡萄、松鼠桃子、松鼠秋瓜等纹饰。作为装饰图案,葡萄纹最早见于唐代,流行于铜镜、金银工艺等,明清时期更为多见,永乐剔红、成化斗彩中的葡萄纹饰脍炙人口,瓷器工艺极为盛行。葡萄果实成串成簇,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丰登,还有“多”的含义。松鼠则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纹寓有“多子多福”“子孙万代”的吉祥祈愿。
  进入现代社会,鼠逐渐进入影视作品,或憨态可掬或狡诈奸猾,出现过一个个经典的鼠形象。198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邋遢大王奇遇记》,讲述了男孩误闯“地下老鼠王国”,在小白鼠的帮助下,逃离回地面。1989年,动画片《舒克贝塔》上映,改编自知名作家郑渊洁原著《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是小老鼠保卫人类和平的故事,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在美国,喜剧动画《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幽默滑稽,更是风靡全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鼠兼备聪慧机灵和性能通灵的寓意,同时也常以狡黯的形象出现。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在庚子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南京博物院推出生肖系列“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展”,分“关于鼠”“生肖鼠”“鼠的文学书写”“鼠的美术”等四个部分,以陶瓷、玉石雕、年画、剪纸、饰品、绘画等文物,艺术描绘了鼠與生肖、老鼠瓜果等形象,充分展现了鼠机敏伶俐的特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出于中国人习惯上的造型思维,还特别选择几组蝙蝠纹工艺品,穿插点缀“瑞福鼠”,以示吉祥,增加节日气氛。因为在中国,蝙蝠被人们俗称“仙鼠”“飞鼠”“天鼠”等,虽然形象奇特、怪异,但被视为一种瑞兽,“蝠”“福”谐音,以“蝠”表示福气,趋吉纳祥。在工艺美术中,蝙蝠题材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意象情感和审美取向。自然生态中的蝙蝠,无论形状还是颜色并不美甚至丑,但其纹样在吉祥文化中却被演绎成极具民族个性的美妙纹饰。
  民间谚语云,福鼠临门、灵鼠闹春、禄鼠高晋、寿鼠延年、财鼠兴旺、瑞鼠顶桂、子庶丰登……生肖鼠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幸福观。通过展览,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责任编辑:牧风)
其他文献
北京翰海2019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11~14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12月11~12日预展,12月13~14日拍卖。本届拍卖会将推出全部常规专场,包括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法书楹联、当代书画、油画雕塑、紫砂艺术、古董珍玩等门类。  2019年中,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释放流动性。根据艺术品市场研究资料表明,货币流动性与艺术品交易的活络程度呈正比。结合近期国际拍卖市场的表现,诸多利好
期刊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 ~1795),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达到历史顶峰,无论青花、彩瓷、颜色釉和仿古釉,都达到极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乾隆官器“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清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烧造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令人赞叹。其青花瓷的生产达到巅峰,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绘瓷的烧造,更加精益求精。仿古瓷方面,在景德镇督陶官唐英的带领下,官窑大量仿烧前朝名窑,如仿宋诸多
期刊
“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是由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主办的高层论坛活动,活动承办方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上海对话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秉持开放性、专业性、广泛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第五届上海對话高峰论坛,从更多的视角,全方位的进行权威的解读,提
期刊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是毛泽东1935年冬天所作《念奴娇·昆仑》,节奏跌宕起伏,气势雄浑磅礴。当时,中央工农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抵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巅峰,远眺苍茫
期刊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其政治开明、经济繁盛,为壮丽辉煌的大唐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其中书法艺术尤为得到唐代帝王的重视,君臣论书,经世济用,也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唐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尚与艺术精神也都深刻地影响着唐代书法艺术,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继六朝之后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为辉煌和灿烂的时代。辽宁省博物馆(原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
期刊
北京艺术博物馆(下简称艺博)藏明代织绣品2390余件,其中织锦500余件。明代织锦,从组织结构分有:双层锦、两色锦、棉锦、织金锦、织金妆花锦;从地域特色分有:宋锦、蜀锦(重锦、细锦、匣锦)、云锦。艺博馆藏明代织锦,除未发现蜀锦中的重锦品种,其他织锦种类均有收藏;尤以棉锦品种最为丰富,其次是双层锦。馆藏明代织锦图案有植物纹、动物纹、杂宝纹、文字符号、人物纹、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有牡丹、莲花、菊花、
期刊
重庆市江津区文物管理所藏有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笔筒、观音像、雕球等传世的象牙雕刻文物藏品若干,品相上乘,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现拟对其进行简要赏析,求教于各位读者。  1.明牙雕郊游图笔筒(图1)  通高15.8、口径11.2、底径11.6厘米。牙雕表面颜色偏黄,配有深色木质底座,二者相得益彰。筒身雕刻了一幅主仆四人郊游的图景。仆人牵着马匹走在最前面,正准备将马匹拴在树干之上。主人在其后
期刊
10.清乾隆 青花折枝纹棒槌瓶(图10)  高30.5、口径4.6、底8.1厘米。圆口,长直颈,坡肩,长直腹,下收,平底,圈足,底无釉,本品造型俊俏挺拔,直口丰身,旧称“蒲槌瓶”,或因形近而得名。全身花饰繁密,层次丰富,口沿绘卷草纹,其下绘以3组折枝牡丹纹;肩部分绘卷草纹寓覆莲纹装饰;折肩以下高凸,绘有缠枝花卉纹与腹部下缘的缠枝花卉纹相应,腹部突起10组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卉纹,绘画笔触娴熟。圈足
期刊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篙樵、十樵、痴庵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明天启二年(1622),王铎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礼部尚书等职。入清后,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清史稿》记载“自明、清之际,工书者,河北以王铎、傅山为冠”。由此可
期刊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唐写本《刘子》残卷,旧为刘幼云(1868~1933)所藏。刘幼云,名廷琛,晚号潜楼老人,江西德化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陕西提学使,曾任北京大学监督等职,有子名希亮。建国初,该卷经张子厚之手入藏国家图书馆(旧编目新0688号,新编目BD14488号)。  全卷起“衣食,故农祥旦正”句,“衣食”两字上残,据写卷每行十五、十六字不等,约残缺八或九字,属《贵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