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活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启发性,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道德素养,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催化学生情感养成,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实践活动; 自我塑造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呢?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活动化教学”策略。在实践活动中,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感受领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其主体发展。通过学生多样化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发展。
1 实践活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1.1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容易学到的,但里面所蕴含的许多道德概念却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适当补充一些故事或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他们会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使学生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如教学小学第十二册《珍惜生命之源——水》、《保护曲阜“三孔”》一组课文时,在学生的自读、合作探究明理的基础上,补充《水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和《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让学生讨论水与人类的关系,接着进行本册的实践活动〈二〉《保护水资源》的学习,课上,学生互相交流,课后分组调查了解自己村庄周围水的使用、水的流失、水的污染等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认识。
2 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道德素养
2.1 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而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道德认识是模糊不清的,因而教师讲述的道德观点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可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动力。在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实践活动(二)《争做环保卫士》一课时,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查看书籍,收集介绍环保的资料图片,并组成调查小组到有关部门调查当地有哪些环境污染的问题,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等各方面情况。课上精心安排一些辨析、讨论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收到了较为巩固持久的教学效果。课后可成立“环境保护卫队”自觉保护环境,也可向当地有关部门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在围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锻炼了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2.2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分析问题往往又是片面的,肤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实施方案,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提高道德素养。如在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组内容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辨析:“过去我们物质条件差,要艰苦奋斗。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必再艰苦奋斗了。”这种认识对吗?在讨论中学生会领悟到:做任何工作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离开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一事无成。这样,会使学生对表面现象的认识逐步提高到本质的认识上来。
3 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催化学生情感养成
情感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列宁曾说过:“没有情感,也就不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离不开情感。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巧妙地利用教材中道德情感因素去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移情体验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进行自觉的情感体验,与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人、事、物产生情感并进而促进情感内化。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想: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懂得了在言行上如何孝敬父母,激起了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健康情感。
4 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产生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不一致的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如教学《要自尊》一文,学习了课中的感人事迹后,可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知道民族自尊是民族的灵魂,个人的自尊是一个人的灵魂。有了我们民族的自尊,我们才会屹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我们每个人的自尊,才有每个人尊严和名誉。并且在课后到社会上,到网上,从书籍中找到维护自尊的人和事,还要总结出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自尊。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主人翁意识,有成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思品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活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实践活动; 自我塑造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呢?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活动化教学”策略。在实践活动中,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感受领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其主体发展。通过学生多样化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发展。
1 实践活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1.1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容易学到的,但里面所蕴含的许多道德概念却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适当补充一些故事或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他们会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使学生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如教学小学第十二册《珍惜生命之源——水》、《保护曲阜“三孔”》一组课文时,在学生的自读、合作探究明理的基础上,补充《水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和《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让学生讨论水与人类的关系,接着进行本册的实践活动〈二〉《保护水资源》的学习,课上,学生互相交流,课后分组调查了解自己村庄周围水的使用、水的流失、水的污染等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认识。
2 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道德素养
2.1 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而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道德认识是模糊不清的,因而教师讲述的道德观点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可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动力。在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实践活动(二)《争做环保卫士》一课时,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查看书籍,收集介绍环保的资料图片,并组成调查小组到有关部门调查当地有哪些环境污染的问题,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等各方面情况。课上精心安排一些辨析、讨论活动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收到了较为巩固持久的教学效果。课后可成立“环境保护卫队”自觉保护环境,也可向当地有关部门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在围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锻炼了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2.2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分析问题往往又是片面的,肤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实施方案,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提高道德素养。如在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组内容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辨析:“过去我们物质条件差,要艰苦奋斗。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必再艰苦奋斗了。”这种认识对吗?在讨论中学生会领悟到:做任何工作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离开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一事无成。这样,会使学生对表面现象的认识逐步提高到本质的认识上来。
3 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催化学生情感养成
情感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列宁曾说过:“没有情感,也就不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离不开情感。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巧妙地利用教材中道德情感因素去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移情体验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进行自觉的情感体验,与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人、事、物产生情感并进而促进情感内化。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想: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懂得了在言行上如何孝敬父母,激起了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健康情感。
4 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产生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不一致的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如教学《要自尊》一文,学习了课中的感人事迹后,可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知道民族自尊是民族的灵魂,个人的自尊是一个人的灵魂。有了我们民族的自尊,我们才会屹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我们每个人的自尊,才有每个人尊严和名誉。并且在课后到社会上,到网上,从书籍中找到维护自尊的人和事,还要总结出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自尊。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主人翁意识,有成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思品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