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物理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须弄清物理问题情境的涵义、物理问题情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来借助物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围绕这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1物理问题情境
什么是问题情境,有学者依据问题情境的作用,指出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使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有学者依据问题情境的要素,指出问题情境包含“目标、给定信息、障碍”三种成分.这些认识都是从不同的视角,侧重某一方面对问题情境做出的解释.
笔者依据问题情境的特点,认为物理问题情境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物理现象或事实为基础所搭建的蕴含物理问题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已知信息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给学生设置了达成目标的障碍.当学生面对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时,发现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就会产生认知困惑,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物理问题情境的作用
2.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因为物理情境具有真实性,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些物理情境新奇有趣,会给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等强烈的刺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其兴趣.比如在讲授“光的色散”时,教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白纸来绘出一道彩虹,学生们一落笔就出现了问题——彩虹的七种颜色是如何分布的,就在学生疑惑时,教师拿出一个玻璃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在教室的墙壁上呈现出一道彩带,学生们会用惊喜的目光盯着彩带看: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不但解决了彩虹的颜色分布问题,还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其产生疑问:太阳光为什么经过棱镜之后变成了七色光,为什么红光在最上端?此刻,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态度以及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行为.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物理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该情境所展示的物理现象产生原因的学习兴趣,从而尝试设计方案,主动钻研.当学生自己求得答案时,不仅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反复经历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越来越高,进而更愿意主动探索……这样就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讲授“超重与失重”时,教师用一条纸带挂住一个质量很小的钩码,此时纸带完好,钩码静止;然后“迅速”向上提升纸带,此时纸带断裂、钩码落下.这时,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向上提升纸带、纸带会发生断裂?是不是只要向上提升,纸带就会发生断裂?面对这些困惑,就会产生强烈地想要知道问题答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探索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后,获得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再次面对物理情境时,主动性更高.
2.3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兴趣、疑惑所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从教师那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创设物理情境是促进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之一.当学生面对物理问题情境,内心会产生疑问与困惑,自己解决不了却又迫切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时,就会主动地与同学交流、或者向老师寻求帮助.可见,创设物理情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讲授“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将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摩擦之后靠近小纸屑,此时小纸屑被吸引;接着将一根橡胶棒用毛皮摩擦之后靠近小纸屑,此时小纸屑也被吸引.这样的情境,引发他们的困惑并使其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棒用丝绸摩擦、橡胶棒用毛皮摩擦之后都会吸引纸屑?如果用毛皮摩擦玻璃棒、丝绸摩擦橡胶棒,纸屑还会被吸引吗?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当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将自己的疑问、和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促进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
3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人,面对物理情境时往往能产生问题,即“能问”;勇于陈述自己的问题,即“敢问”;提出的问题具有价值,即“会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培养其能问、敢问、会问的能力.利用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然也要从能问、敢问、会问三个层面进行.
3.1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能问”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已经依据日常的经验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他面对不能用已有认知结构解决的新问题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内心会产生困惑,觉得有问题要问.所以,要使学生“能问”,就必须引发其认知冲突,而创设物理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中借助物理情境使学生“能问”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借助学生关注的生活素材;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前概念;还可以借助小实验,引起学生的视听等方面的刺激等.例如讲授“牛顿第三定律” 时,找两名同学做拔河游戏:其中一名高大的男生,一名瘦弱的女生,结果男生轻松就赢了;再让男同学穿上溜冰鞋和女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女同学轻松获胜.面对这种情境,学生会困惑:为什么男同学穿上溜冰鞋会输?于是他们就有问题要问.
1物理问题情境
什么是问题情境,有学者依据问题情境的作用,指出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使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有学者依据问题情境的要素,指出问题情境包含“目标、给定信息、障碍”三种成分.这些认识都是从不同的视角,侧重某一方面对问题情境做出的解释.
笔者依据问题情境的特点,认为物理问题情境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物理现象或事实为基础所搭建的蕴含物理问题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已知信息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给学生设置了达成目标的障碍.当学生面对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时,发现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就会产生认知困惑,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物理问题情境的作用
2.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因为物理情境具有真实性,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些物理情境新奇有趣,会给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等强烈的刺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其兴趣.比如在讲授“光的色散”时,教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白纸来绘出一道彩虹,学生们一落笔就出现了问题——彩虹的七种颜色是如何分布的,就在学生疑惑时,教师拿出一个玻璃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在教室的墙壁上呈现出一道彩带,学生们会用惊喜的目光盯着彩带看: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不但解决了彩虹的颜色分布问题,还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其产生疑问:太阳光为什么经过棱镜之后变成了七色光,为什么红光在最上端?此刻,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态度以及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行为.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物理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该情境所展示的物理现象产生原因的学习兴趣,从而尝试设计方案,主动钻研.当学生自己求得答案时,不仅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反复经历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越来越高,进而更愿意主动探索……这样就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讲授“超重与失重”时,教师用一条纸带挂住一个质量很小的钩码,此时纸带完好,钩码静止;然后“迅速”向上提升纸带,此时纸带断裂、钩码落下.这时,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向上提升纸带、纸带会发生断裂?是不是只要向上提升,纸带就会发生断裂?面对这些困惑,就会产生强烈地想要知道问题答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探索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后,获得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再次面对物理情境时,主动性更高.
2.3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兴趣、疑惑所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从教师那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创设物理情境是促进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之一.当学生面对物理问题情境,内心会产生疑问与困惑,自己解决不了却又迫切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时,就会主动地与同学交流、或者向老师寻求帮助.可见,创设物理情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讲授“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将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摩擦之后靠近小纸屑,此时小纸屑被吸引;接着将一根橡胶棒用毛皮摩擦之后靠近小纸屑,此时小纸屑也被吸引.这样的情境,引发他们的困惑并使其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棒用丝绸摩擦、橡胶棒用毛皮摩擦之后都会吸引纸屑?如果用毛皮摩擦玻璃棒、丝绸摩擦橡胶棒,纸屑还会被吸引吗?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当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将自己的疑问、和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促进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
3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人,面对物理情境时往往能产生问题,即“能问”;勇于陈述自己的问题,即“敢问”;提出的问题具有价值,即“会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培养其能问、敢问、会问的能力.利用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然也要从能问、敢问、会问三个层面进行.
3.1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能问”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已经依据日常的经验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他面对不能用已有认知结构解决的新问题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内心会产生困惑,觉得有问题要问.所以,要使学生“能问”,就必须引发其认知冲突,而创设物理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中借助物理情境使学生“能问”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借助学生关注的生活素材;也可以借助学生的前概念;还可以借助小实验,引起学生的视听等方面的刺激等.例如讲授“牛顿第三定律” 时,找两名同学做拔河游戏:其中一名高大的男生,一名瘦弱的女生,结果男生轻松就赢了;再让男同学穿上溜冰鞋和女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结果女同学轻松获胜.面对这种情境,学生会困惑:为什么男同学穿上溜冰鞋会输?于是他们就有问题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