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长期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2016年申报立项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多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建了跨学科课题组。就我所担任的高三政治课教学来看,主要研究在高中学困生较为集中的班级,如何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建设课堂文化来帮助学困生逐渐走出学习困境,并进而培育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我确定了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借助建设多种不同层面学习共同体,来尝试帮助学困生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从而最终形成和谐的课堂文化,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地。汇报如下。
一、何为学习共同体与课堂文化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二、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和谐课堂文化的几点尝试
1.结合班级座位情况,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把学生按照座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不等,全班46位学生分成7个小组。组长随机产生,负责每天落实组员的学业任务如背诵任务、检查作业、试卷订正、检查预习情况、登记小组成员较为普遍的错题和难题等,每天向老师汇报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在课前三分钟对共同体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组长工作进行点评,对每个小组成员提出明天完成学业任务的期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极有针对性地在错难题集中的考点上展开教学,避免了教师想当然的盲目授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有效性。随机产生组长给了更多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担责的压力和勇气。两个月之后,我惊喜地发现所有学生悄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听讲越来越专注、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基础知识日益扎实,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学生们越来越开朗活泼,同学间人际关系日渐和谐,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2.借助多媒体设备,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我利用希沃一体机与学生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例如:在复习“税收”部分的时候恰逢我国全面取消营业税,我用希沃授课助手将手机中的新闻同步到屏幕,走下讲台坐到学生中间,通过操控手机跟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全面取消营业税的前因后果,并随时解答他们的困惑。当时课堂氛围异常融洽,讨论空前积极,参与度相当高,学生纷纷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总复习课堂。
3.基于共同的特定研究主题,组建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在今年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我们备课组四位老师一改过去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解决常规教学问题的做法,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每个不同阶段上针对一个在总复习中学生遭遇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四位老师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查阅各种资料提供各地学校的相关信息,有的负责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比对和归类,有的负责利用课前课后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最真实的需求,由我负责统筹决策调整阶段性总复习教学策略。在对新策略进行充分商讨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能力分头实施。一年来,我们教师学习共同体四位老师成功解决了诸如:如何训练学生在高三总复习阶段科学有效地掌握解题技术?学生如何克服对学科的恐惧与不自信等等问题。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复习指导能力,实现了师生双方的同向进步。
三、关于借助学习共同体建设课堂文化的几点反思
1.课堂文化发生根本性变化,真正和谐的课堂文化得以形成。实施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题研究策略三个月之后,我的政治课课堂文化悄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越来越期待上政治课,课堂氛围异常融洽,讨论空前积极,参与度相当高,师生双方的情绪极为愉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班级平均政治科学习成绩从长期位于年级倒数第一到稳居年级第二,仅次于尖子生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我认可度也明显提高。
2.教师的角色逐渐产生变化,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新的成长驱动力。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越能感受这些00后的喜怒哀乐,越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孩子们由衷的信任与热爱。甚至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年轻、有活力,在教育教学上有了新的成长驱动力。
3.信任学生、信任同伴,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心理基础。在同一个教学团队中(备课组)要信任我们的同伴,他们或许因为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或许因为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沉入教研,但是基于一个共同研究主题,只有做好科学的分工、善于发挥每位同伴的优势,才能通过共同体的进步促进同伴成长。
4.组建学习共同体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實现学科素养落地。反思课题研究实践的开展情况,我认为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不仅能有效帮助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逐渐扭转困境,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还能帮助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业成绩,改善人际关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改善这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逐渐培育他们的团队意识、协同意识。这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
[2]信任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04.
[3]余文森.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惑与展望.
项目课题: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多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立项编号:QJYKT2016-008)。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我确定了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借助建设多种不同层面学习共同体,来尝试帮助学困生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从而最终形成和谐的课堂文化,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地。汇报如下。
一、何为学习共同体与课堂文化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二、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和谐课堂文化的几点尝试
1.结合班级座位情况,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把学生按照座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不等,全班46位学生分成7个小组。组长随机产生,负责每天落实组员的学业任务如背诵任务、检查作业、试卷订正、检查预习情况、登记小组成员较为普遍的错题和难题等,每天向老师汇报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在课前三分钟对共同体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组长工作进行点评,对每个小组成员提出明天完成学业任务的期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极有针对性地在错难题集中的考点上展开教学,避免了教师想当然的盲目授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有效性。随机产生组长给了更多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担责的压力和勇气。两个月之后,我惊喜地发现所有学生悄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听讲越来越专注、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基础知识日益扎实,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学生们越来越开朗活泼,同学间人际关系日渐和谐,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2.借助多媒体设备,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我利用希沃一体机与学生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例如:在复习“税收”部分的时候恰逢我国全面取消营业税,我用希沃授课助手将手机中的新闻同步到屏幕,走下讲台坐到学生中间,通过操控手机跟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全面取消营业税的前因后果,并随时解答他们的困惑。当时课堂氛围异常融洽,讨论空前积极,参与度相当高,学生纷纷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总复习课堂。
3.基于共同的特定研究主题,组建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在今年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我们备课组四位老师一改过去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解决常规教学问题的做法,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每个不同阶段上针对一个在总复习中学生遭遇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四位老师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查阅各种资料提供各地学校的相关信息,有的负责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比对和归类,有的负责利用课前课后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最真实的需求,由我负责统筹决策调整阶段性总复习教学策略。在对新策略进行充分商讨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能力分头实施。一年来,我们教师学习共同体四位老师成功解决了诸如:如何训练学生在高三总复习阶段科学有效地掌握解题技术?学生如何克服对学科的恐惧与不自信等等问题。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复习指导能力,实现了师生双方的同向进步。
三、关于借助学习共同体建设课堂文化的几点反思
1.课堂文化发生根本性变化,真正和谐的课堂文化得以形成。实施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题研究策略三个月之后,我的政治课课堂文化悄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越来越期待上政治课,课堂氛围异常融洽,讨论空前积极,参与度相当高,师生双方的情绪极为愉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班级平均政治科学习成绩从长期位于年级倒数第一到稳居年级第二,仅次于尖子生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我认可度也明显提高。
2.教师的角色逐渐产生变化,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新的成长驱动力。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越能感受这些00后的喜怒哀乐,越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孩子们由衷的信任与热爱。甚至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年轻、有活力,在教育教学上有了新的成长驱动力。
3.信任学生、信任同伴,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心理基础。在同一个教学团队中(备课组)要信任我们的同伴,他们或许因为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或许因为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沉入教研,但是基于一个共同研究主题,只有做好科学的分工、善于发挥每位同伴的优势,才能通过共同体的进步促进同伴成长。
4.组建学习共同体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實现学科素养落地。反思课题研究实践的开展情况,我认为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尝试,不仅能有效帮助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逐渐扭转困境,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还能帮助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业成绩,改善人际关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改善这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逐渐培育他们的团队意识、协同意识。这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
[2]信任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04.
[3]余文森.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惑与展望.
项目课题: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多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立项编号:QJYKT201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