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学生网络虚拟主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网络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意识与行为造成了消极作用。指出创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高校要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构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德育教育师资团队;构建校内外共建的德育教育模式。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路径
一 、引言
当前,在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过程中,一些高校大学生的不适当使用网络,造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规范的不良影响,这对大学生未来成才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都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去寻求娱乐与自由,一些大学生已沉迷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也有的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其他人的认同,网络已成为这些大学生的精神寄托。这些大学生虚拟网络群体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削弱了高校德育教育效果。因此,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高校就应突出思想道德与意识形态建设,依据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现实复杂情况而创新出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
二、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不断成长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还不能对网络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难免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虚拟主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能够在网络上自由获得各种各类信息,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不良思想和不健康的内容渗入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中,让大学生产生了很多困惑和难题,一些大学生不能进行正确分析与合理处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网络的使用与虚拟社区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不能够进行很好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教育。
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意识与行为造成了消极作用。网络中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就容易被消极与低俗的内容所影响,容易造成行为失范。还有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或不具有正常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人常常躲避现实生活,沉迷与网络世界,造成了大学生社会性的退化。
三、创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网络对大学生充满了诱惑与渗透,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能力,也淡化网络的法律意识,造成了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生活的破坏。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制定校园网络使用管理制度,提高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行为规范性。高校要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阻止,消除错误思想的传播,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创造绿色环境。同时,高校要建设德育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高尚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构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德育教育师资团队。由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着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这样就使得德育教育必须拥有能够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德育教育要能够掌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其思想道德发展动态变化情况,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才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也才能够在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与网络监控等方面起到技术指导和管理作用。这些德育教师自身比较具有坚定的信念,不被网络中传播的思想所影響,这样才能正确启发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意识形态,将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念与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最后,构建校内外共建的德育教育模式。针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校内外的教育与支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但要在校园内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而且更要受到社会良好环境的熏陶。社会要弘扬传统美德与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给大学生以信心与温暖,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社会,而不是逃避社会,躲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电是要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建设必须科学化与网络化,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要求。
四、结论
通过对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的探讨,得出新时期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得到了新的社会交往方式,让大学生的生活便捷与自由。同时,也使得大学生能够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缺乏自律性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陷入网络虚拟社区中,而不能自拔。高校就应针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高校要组织积极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沟通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和自控能力,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性,减少大学生从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社会性需求的状况。高校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创新教育形式,让一些沉溺于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积极与外界接触,逐渐改变网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不良影响。高校还可以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体验与自我价值实现,满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高校应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教育不断完善,强化社会主流意识与正确价值观的地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春强.和谐校园构建下的高校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
[2] 王志建; 周浩; 潘红.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路径
一 、引言
当前,在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过程中,一些高校大学生的不适当使用网络,造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规范的不良影响,这对大学生未来成才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都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去寻求娱乐与自由,一些大学生已沉迷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也有的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其他人的认同,网络已成为这些大学生的精神寄托。这些大学生虚拟网络群体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削弱了高校德育教育效果。因此,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高校就应突出思想道德与意识形态建设,依据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现实复杂情况而创新出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
二、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不断成长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还不能对网络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难免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虚拟主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能够在网络上自由获得各种各类信息,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不良思想和不健康的内容渗入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中,让大学生产生了很多困惑和难题,一些大学生不能进行正确分析与合理处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网络的使用与虚拟社区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不能够进行很好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教育。
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意识与行为造成了消极作用。网络中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就容易被消极与低俗的内容所影响,容易造成行为失范。还有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或不具有正常的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人常常躲避现实生活,沉迷与网络世界,造成了大学生社会性的退化。
三、创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网络对大学生充满了诱惑与渗透,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能力,也淡化网络的法律意识,造成了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生活的破坏。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制定校园网络使用管理制度,提高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行为规范性。高校要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阻止,消除错误思想的传播,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创造绿色环境。同时,高校要建设德育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高尚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构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德育教育师资团队。由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着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这样就使得德育教育必须拥有能够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德育教育要能够掌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其思想道德发展动态变化情况,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才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也才能够在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与网络监控等方面起到技术指导和管理作用。这些德育教师自身比较具有坚定的信念,不被网络中传播的思想所影響,这样才能正确启发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意识形态,将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念与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
最后,构建校内外共建的德育教育模式。针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校内外的教育与支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但要在校园内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而且更要受到社会良好环境的熏陶。社会要弘扬传统美德与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给大学生以信心与温暖,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社会,而不是逃避社会,躲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电是要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建设必须科学化与网络化,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要求。
四、结论
通过对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的探讨,得出新时期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得到了新的社会交往方式,让大学生的生活便捷与自由。同时,也使得大学生能够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缺乏自律性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陷入网络虚拟社区中,而不能自拔。高校就应针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高校要组织积极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沟通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和自控能力,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性,减少大学生从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社会性需求的状况。高校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创新教育形式,让一些沉溺于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积极与外界接触,逐渐改变网络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不良影响。高校还可以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体验与自我价值实现,满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高校应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教育不断完善,强化社会主流意识与正确价值观的地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春强.和谐校园构建下的高校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
[2] 王志建; 周浩; 潘红.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