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 德育教育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然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体育游戏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更有效地对儿童进行身心教育,本人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教师言行中渗透高尚的人格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教师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例如:在进行体操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准确、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动作的力与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准确的保护帮助下,使学生在技术上严谨、心理上放松,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自信、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游戏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势下进行,游戏游戏教学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体育游戏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在“打龙尾”游戏中,圆圈上的学生往往出现一个问题:不管能不能打着“龙尾”抢着球就盲目打。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设计一个问题:龙能走、能飞、能游泳,非常灵活,而且龙尾又有头保护,不用"高招"是很难打到的。大家想一想用什么高招呢?紧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那场面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叫人惊喜:一个个神情专注;一个个“自以为是”又拉教师过去当参谋;一个个有模有样地在地上比划着,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他们。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用上“高招”进行游戏。其结果是,学生在游戏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深深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就这样自然形成了。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小团体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教学中渗透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精神。常规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无事不旷课,认真听讲、互相帮助、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人、爱护器材等;常规要求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化都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体育教学过程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五、在分组教学中渗透相互尊敬、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相互尊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六、结语结
(一)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凡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教师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三)在体育教學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正载体,这样,德育必将会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中成功的进行德育教育。总之,体育游戏和德育看似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实际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即强健了师生的体魄,又促进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式存.《中国学校体育》,2001
[2]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02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樊临虎.《体育教学论》人民体体育出版社,2002
[5] 颜军 《体育心理学论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 德育教育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然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体育游戏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更有效地对儿童进行身心教育,本人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教师言行中渗透高尚的人格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教师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例如:在进行体操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准确、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动作的力与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准确的保护帮助下,使学生在技术上严谨、心理上放松,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自信、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游戏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势下进行,游戏游戏教学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体育游戏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在“打龙尾”游戏中,圆圈上的学生往往出现一个问题:不管能不能打着“龙尾”抢着球就盲目打。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设计一个问题:龙能走、能飞、能游泳,非常灵活,而且龙尾又有头保护,不用"高招"是很难打到的。大家想一想用什么高招呢?紧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那场面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叫人惊喜:一个个神情专注;一个个“自以为是”又拉教师过去当参谋;一个个有模有样地在地上比划着,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他们。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用上“高招”进行游戏。其结果是,学生在游戏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深深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就这样自然形成了。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小团体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教学中渗透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精神。常规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无事不旷课,认真听讲、互相帮助、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人、爱护器材等;常规要求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化都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体育教学过程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五、在分组教学中渗透相互尊敬、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相互尊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六、结语结
(一)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凡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教师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三)在体育教學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正载体,这样,德育必将会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中成功的进行德育教育。总之,体育游戏和德育看似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实际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即强健了师生的体魄,又促进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式存.《中国学校体育》,2001
[2]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02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樊临虎.《体育教学论》人民体体育出版社,2002
[5] 颜军 《体育心理学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