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事体育工作以来,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和运动员出现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在十名运动员中曾经因运动而受伤的有六名,这使得教练员应该加以重视。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气象的影响九种。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运动损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某个运动员因不重视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在足球比赛中造成踝关节受伤;又如某运动员在田径训练中,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导致韧带拉伤等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1 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2 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2.1 加强思想教育。平时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2 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教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日常训练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运动员正确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发展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训练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青少年运动员,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每堂训练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2.3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
2.4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2.5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
2.6 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青少年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强度不宜过大,必须严格地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为青少年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体消耗的氧量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比成年人相对少,紧张练习不能持久,耐力差。同时,在紧张练习时,青少年血乳酸含量较少,说明他们无氧代谢能量物质储备较少。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人制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青少年在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男女区别对待。同时,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青少年会对训练感到厌倦,易引起疲劳。因此,训练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气象的影响九种。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运动损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某个运动员因不重视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在足球比赛中造成踝关节受伤;又如某运动员在田径训练中,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导致韧带拉伤等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1 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2 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2.1 加强思想教育。平时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2 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教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日常训练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运动员正确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发展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训练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青少年运动员,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每堂训练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2.3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
2.4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2.5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
2.6 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青少年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强度不宜过大,必须严格地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为青少年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体消耗的氧量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比成年人相对少,紧张练习不能持久,耐力差。同时,在紧张练习时,青少年血乳酸含量较少,说明他们无氧代谢能量物质储备较少。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人制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青少年在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男女区别对待。同时,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青少年会对训练感到厌倦,易引起疲劳。因此,训练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