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伴随着Web2.0的到来,学者们开始关注问答平台。出于问答文本多元化及真实性的考虑,本文选取的Quora这一在线问答社区。本研究援引赛义德“东方主义”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Quora上旅居者的五个问答文本,探讨在新时代下,西方对中国的文本建构是否有变化及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传统的东方主义不再适用于中国,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而这种变化正是来自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她成为了一个变化着的、能为自己形象发声的主体。
【关键词】:东方主义;Quora;旅居者;权利及话语
一、问答平台简介—Quora
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可以简单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Quora,通过向所有用户提问、允许任何人作答的模式获取信息。基于社交网络服务 (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它兼具传统的社交服务应用和在线问答社区的功能。因为其多元化和真实性,我们选择Quora作为问答平台的代表来研究中国话题。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
(一)研究对象
中国,一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俗吸引着西方人。然而,当他们真正走入中国文化时,有的外国人会感到不适甚至开始批判中国文化。但这些批判具有客观性亦或带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呢?这是本论文探讨的一个重点。
(二)相关理论
前文提到,有的旅居者一味地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批判。一位回答者甚至表示“很少有外国人能在中国定居下来”。这些评论客观吗?根据东方主义学者的观点,这些话语都带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西方人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东方,他们在“认识论上对东方解构及重构”。
赛义德,东方主义的一位大师,同样认为东方形象并非真实客观的。他的著作《东方主义》系统阐述了东方主义。他认为东方主义,在意识形态区分了东西方并说明了东方如何被支配。
援引福柯话语与权利理论以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赛义德进一步阐述了东方主义。福柯认为“纯粹的”知识并不存在,它与权力的运作有着复杂的关系。赛义德借此认为,由于西方掌握了更多的权利而拥有话语权,因此他们可以随意建构东方这一概念和形象。在他们眼中,东方既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同时也是愚昧、懒惰的代名词。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说明了东西方不平等的关系,东方作为“他者”在边缘沉默地徘徊着。赛义德同时指出,这种文化霸权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影响、建构着西方。
三、研究发现
赛义德认为西方被建构成“文明的、科学的、先进的、理性的和道德的”,而东方则被想象成“野蛮的、部落的、迷信的、落后的、非理性的和堕落的”。进行文本分析后,我们发现回答分别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如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国民素质等;而人们对其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
(一)日常生活
物质条件是旅居者们最直观的感受,他们会与自己的国家相比。但这种直观的印象客观吗?
大多数旅居者选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少数回答者中选择了二线、三线城市,如辽宁、海南某乡村等。“生活在大都市就像发达国家一样,便捷、安全”。但同时,大城市的生活也会带来不便, 如空气质量、交通堵塞等。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西方人认为他们的东西是最好的,他们是“先进的”而中国“落后”的。如:“床太硬以至于让你想到美国的监狱”等。但于此同时,还有一些较为中性的声音,一些西方人融入了中国式的生活中。
(二)政治
虽然是个敏感话题,但西方人无法忽视这巨大的差异。关于政治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政府的体制及政策、他们对于网络的控制的批评上。一位匿名回答者A指出了中美国政府的不同,如“中国靠运动而不是法律来治理国家”。一位匿名回答者B指出“中国人只关注表面的东西”。
所有关于政治的回答都含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西方人批判中国政府对于网络的控制、对于学生的“奴化”教育。他们用自身固有的偏见来审查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这种与他们完全不同的体制进一步加固了他们的偏见—中国是“专制的、非民主的”的代名词。
(三)回答数据分析
对文本回答者进行数据采集后,我们看到大部分人是来自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地。另外,回答者中也出现了相当比例的中国人。由此我们发现东方主义中“沉默的东方”消失了,面对一些不公正的评论,中国人开始反击。
四、结论及讨论
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概念为基础,展开了对Quora上五个问题文本分析,通过分析回答中涉及的日常生活、文化等方面,本文得到了如下结论。
(1)在中西二元对立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分旅居者们以一种高姿态来看待中国文化及社会。在这种思维下,中国被描述为物质方面落后、政治方面不道德、专制、不文明的东方国家。
(2)回答者中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回答,他们表达了对中国的喜爱,他们愿意主动接触不同的中国人,以一种开放、变化的眼光看待中国。
(3)虽然中国仍作为一个特殊的文本被西方话语想象建构着,但中国不再只是“沉默的他者”,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中国人开始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声,在本次调查中,中国人不仅起到了东道主的作用,介绍中国并欢迎他们;同时他们对于西方人不公正的评价也敢与其争辩,说出事实。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得出以上三点结论。而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日益强大。知识、话语权与权利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逐渐有了地位并有了话语权,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中國不再只是一个被建构的沉默他者,而是一个变化着的、能为自己形象发生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丹. 中美網络问答社区的对比研究—以Quora和知乎为例[J]. 青年记者, 2014 (3): 19.
[2] 汤姆·西蒙奈特. Quora 是什么[J]. 科技创业,2013 (11): 16.
[3] 安宁,朱竑. 美国《时代》杂志对中国的地理想象—基于东方主义视角的研究[J]. 地理研究, 2013 (3): 68.
[4] Said E. Orientalism [M]. New York: Vintage, 1978
【摘要】:伴随着Web2.0的到来,学者们开始关注问答平台。出于问答文本多元化及真实性的考虑,本文选取的Quora这一在线问答社区。本研究援引赛义德“东方主义”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Quora上旅居者的五个问答文本,探讨在新时代下,西方对中国的文本建构是否有变化及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传统的东方主义不再适用于中国,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而这种变化正是来自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她成为了一个变化着的、能为自己形象发声的主体。
【关键词】:东方主义;Quora;旅居者;权利及话语
一、问答平台简介—Quora
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可以简单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Quora,通过向所有用户提问、允许任何人作答的模式获取信息。基于社交网络服务 (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它兼具传统的社交服务应用和在线问答社区的功能。因为其多元化和真实性,我们选择Quora作为问答平台的代表来研究中国话题。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
(一)研究对象
中国,一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俗吸引着西方人。然而,当他们真正走入中国文化时,有的外国人会感到不适甚至开始批判中国文化。但这些批判具有客观性亦或带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呢?这是本论文探讨的一个重点。
(二)相关理论
前文提到,有的旅居者一味地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批判。一位回答者甚至表示“很少有外国人能在中国定居下来”。这些评论客观吗?根据东方主义学者的观点,这些话语都带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西方人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东方,他们在“认识论上对东方解构及重构”。
赛义德,东方主义的一位大师,同样认为东方形象并非真实客观的。他的著作《东方主义》系统阐述了东方主义。他认为东方主义,在意识形态区分了东西方并说明了东方如何被支配。
援引福柯话语与权利理论以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赛义德进一步阐述了东方主义。福柯认为“纯粹的”知识并不存在,它与权力的运作有着复杂的关系。赛义德借此认为,由于西方掌握了更多的权利而拥有话语权,因此他们可以随意建构东方这一概念和形象。在他们眼中,东方既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同时也是愚昧、懒惰的代名词。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说明了东西方不平等的关系,东方作为“他者”在边缘沉默地徘徊着。赛义德同时指出,这种文化霸权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影响、建构着西方。
三、研究发现
赛义德认为西方被建构成“文明的、科学的、先进的、理性的和道德的”,而东方则被想象成“野蛮的、部落的、迷信的、落后的、非理性的和堕落的”。进行文本分析后,我们发现回答分别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如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国民素质等;而人们对其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
(一)日常生活
物质条件是旅居者们最直观的感受,他们会与自己的国家相比。但这种直观的印象客观吗?
大多数旅居者选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少数回答者中选择了二线、三线城市,如辽宁、海南某乡村等。“生活在大都市就像发达国家一样,便捷、安全”。但同时,大城市的生活也会带来不便, 如空气质量、交通堵塞等。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西方人认为他们的东西是最好的,他们是“先进的”而中国“落后”的。如:“床太硬以至于让你想到美国的监狱”等。但于此同时,还有一些较为中性的声音,一些西方人融入了中国式的生活中。
(二)政治
虽然是个敏感话题,但西方人无法忽视这巨大的差异。关于政治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政府的体制及政策、他们对于网络的控制的批评上。一位匿名回答者A指出了中美国政府的不同,如“中国靠运动而不是法律来治理国家”。一位匿名回答者B指出“中国人只关注表面的东西”。
所有关于政治的回答都含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西方人批判中国政府对于网络的控制、对于学生的“奴化”教育。他们用自身固有的偏见来审查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这种与他们完全不同的体制进一步加固了他们的偏见—中国是“专制的、非民主的”的代名词。
(三)回答数据分析
对文本回答者进行数据采集后,我们看到大部分人是来自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地。另外,回答者中也出现了相当比例的中国人。由此我们发现东方主义中“沉默的东方”消失了,面对一些不公正的评论,中国人开始反击。
四、结论及讨论
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概念为基础,展开了对Quora上五个问题文本分析,通过分析回答中涉及的日常生活、文化等方面,本文得到了如下结论。
(1)在中西二元对立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分旅居者们以一种高姿态来看待中国文化及社会。在这种思维下,中国被描述为物质方面落后、政治方面不道德、专制、不文明的东方国家。
(2)回答者中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回答,他们表达了对中国的喜爱,他们愿意主动接触不同的中国人,以一种开放、变化的眼光看待中国。
(3)虽然中国仍作为一个特殊的文本被西方话语想象建构着,但中国不再只是“沉默的他者”,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中国人开始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声,在本次调查中,中国人不仅起到了东道主的作用,介绍中国并欢迎他们;同时他们对于西方人不公正的评价也敢与其争辩,说出事实。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得出以上三点结论。而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日益强大。知识、话语权与权利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逐渐有了地位并有了话语权,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中國不再只是一个被建构的沉默他者,而是一个变化着的、能为自己形象发生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丹. 中美網络问答社区的对比研究—以Quora和知乎为例[J]. 青年记者, 2014 (3): 19.
[2] 汤姆·西蒙奈特. Quora 是什么[J]. 科技创业,2013 (11): 16.
[3] 安宁,朱竑. 美国《时代》杂志对中国的地理想象—基于东方主义视角的研究[J]. 地理研究, 2013 (3): 68.
[4] Said E. Orientalism [M]. New York: Vintage,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