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出发点,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石,设计和构架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求为独立院校有效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对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战略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13日发布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表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记忆。总以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认为把知识记在脑子里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校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死记硬背还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尽管也有创新创业教育穿插其中,但并未将其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意识淡薄的问题。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摆在了各高校教育人员的面前。
一、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院紧扣“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商科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创新和创业教育大力支持,五六年前就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发现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其一是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较少,导致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构,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流于表面;其二是在校学生虽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但是如何下手、从何下手却是一无所知,缺少发现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商机等的方法和技巧;其三是实践教学相对匮乏,很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践能力不足;其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度不足。
二、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较为系统的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高校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制定的,包括:意识养成、知识内化和经验生成三方面内容。那么,作为独立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也以达到培养目标为宗旨。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基础类课程的开设
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创新创业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来源。设置诸如创新学基础、创业学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让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让学生对创新创业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全面了解,完成意识养成的目标。
(二)核心类课程的开设
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后,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进一步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可以开设诸如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精神等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增强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
(三)实践类课程的开设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必要手段,是达成创新创业目标——经验生成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既可以设置在课内,也可以设置在课外。在课内,开设创业模拟设计等相关课程,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发现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商机、运用商机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在课外,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开设诸如市场调查、营销实训等实训课程,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实地调查,开展营销活动;也可以开展参观企业、模拟创业、参加兼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要,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涛等.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许小花,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2.
[3]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
[4]程琪.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5]韩关贵,刘智元.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白日霞,陈兴文,付杰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对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战略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13日发布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表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记忆。总以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认为把知识记在脑子里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校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死记硬背还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尽管也有创新创业教育穿插其中,但并未将其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意识淡薄的问题。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摆在了各高校教育人员的面前。
一、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院紧扣“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商科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创新和创业教育大力支持,五六年前就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发现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其一是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较少,导致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构,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流于表面;其二是在校学生虽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但是如何下手、从何下手却是一无所知,缺少发现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商机等的方法和技巧;其三是实践教学相对匮乏,很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践能力不足;其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度不足。
二、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较为系统的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高校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制定的,包括:意识养成、知识内化和经验生成三方面内容。那么,作为独立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也以达到培养目标为宗旨。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基础类课程的开设
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创新创业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来源。设置诸如创新学基础、创业学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让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让学生对创新创业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全面了解,完成意识养成的目标。
(二)核心类课程的开设
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后,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进一步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可以开设诸如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精神等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增强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
(三)实践类课程的开设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必要手段,是达成创新创业目标——经验生成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既可以设置在课内,也可以设置在课外。在课内,开设创业模拟设计等相关课程,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发现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商机、运用商机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在课外,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开设诸如市场调查、营销实训等实训课程,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实地调查,开展营销活动;也可以开展参观企业、模拟创业、参加兼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要,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涛等.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许小花,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2.
[3]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
[4]程琪.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5]韩关贵,刘智元.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白日霞,陈兴文,付杰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