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高危行业,能否做好建筑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必要性
1.1、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但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以致建筑工程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因素,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极高,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产业类型。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岗位不固定;
(2)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3)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多变;
(4)工程劳动强度大,露天作业多,安全管理极易受环境影响;
(5)安全管理和各方協调
1.2、必要性
从建筑工程整体来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
(1)保障建筑企业获取利益。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性保障,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和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存在相对统一的关系,即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目的。
(2)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安全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才能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使建筑工程各方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
(3)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安全管理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因素,原因在于安全的建筑施工环境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维持家庭幸福平安,进而使社会安定和谐。
2、建筑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1)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很多违章习惯,短时间很难改掉,他们很容易受到意外事故伤害。
(2)安全培训不到位。根据建筑行业相关规定,新进场,转场等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允许上岗,目前工地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基本未培训或培训时间太短,导致培训效果差。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大、更换岗位频繁,有效的安全培训难度较高。
2.2、企业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1)一些单位、企业领导没有将安全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计划,缺乏对安全工作紧迫性的认识,造成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普遍不足。安全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安全管理人员非常紧缺,每年安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有限的,市场上很多安全管理人员是从其他行业或部门转行半路出家,学历相差悬殊,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仅经过简单而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就上岗,缺乏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很难发现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中存在的问题,还有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管理作用。
(2)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制定适合本项目的安全检查计划,组织安全检查也是走走过场,没有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纯粹应付上层领导的安排,而监理单位也只将安全监理作为质量控制工作内容的一个分项,在安全工作上投入精力少,该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时不旁站,安全监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3)安全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很多企业一直认为安全只会耗费成本,不会带来任何效益,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尽量节约和减少安全开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未给高处作业设立可靠的安全平台和防护栏杆、危险区进行隔离等;未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地维修、检验、测试等等。
2.3、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政府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管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监督手段运用不够多样化,检查流程基本是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安全生产检查→总结,缺少日常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相应措施,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督检查的不够深入,执法人员很少深入施工现场,明察多,暗访少;跟踪督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查过了就行”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人手不够,难以做到严格按程序实施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工程监管中存在轻查处、轻处理的现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不少违法发包、挪用安全费用等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使相应企业及个人逍遥法外。
建筑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当前,建筑工程信息化应用还仅仅局限性于工程信息的登记、检索和查询,未能完全实现数据整合、分析和动态监管,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化监管未能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前端和末端管理,例如招投标环节、工程报监环节和工程竣工档案管理环节等,而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实体质量监管,各方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管方面却涉及甚少。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研究
3.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序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安全。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稳步推进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和规范化。
(2)落实安全责任制,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总体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项目责任人和施工队伍中,对于积极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责任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反之,严惩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人员。
3.2、以人为本,加强教育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范围是必须的,既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又要将安全管理规范化,使之有严格的约束力。与此同时,政府或者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力度来对建筑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同时还要对其安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针对建筑工程的特性,企业一定要能够制定强有力的安全规章制度,将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入大建筑行业从业培训的内容中,并且要严格把关,一定要培训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
3.3、责任制度明确化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明确责任制度来实现,首先可以建立项目经理或者各个专业的负责人制度,将权、责、利这三者相结合,明确规定每一个项目负责人的奖惩制度,将考核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指标也要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分清楚,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来。然后就是要落实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安全安全生产的指标来进行建筑施工,将其监管力度加到最大,顺便让行业监管指导与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相结合。
3.4、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安全设施
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通过借鉴了国内外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机械设备,通过选用新的设备与新的技术及其新的工艺来将安全管理力度加到最大。除了配备安全机械设备之外,还要能够经常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避免因为安全设施不到位而出现安全事故。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包含两方面内涵,即管理建筑工程本身和施工所需人员、材料、设备的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工程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在建筑工程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管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庆,黄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05:265-266.
[2]关柳玉.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J].门窗,2012,12:202-203.
[3]李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企业导报,2009,12:269-270.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必要性
1.1、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但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以致建筑工程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因素,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极高,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产业类型。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岗位不固定;
(2)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3)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多变;
(4)工程劳动强度大,露天作业多,安全管理极易受环境影响;
(5)安全管理和各方協调
1.2、必要性
从建筑工程整体来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
(1)保障建筑企业获取利益。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性保障,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和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存在相对统一的关系,即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目的。
(2)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安全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才能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使建筑工程各方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
(3)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安全管理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因素,原因在于安全的建筑施工环境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维持家庭幸福平安,进而使社会安定和谐。
2、建筑安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1)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很多违章习惯,短时间很难改掉,他们很容易受到意外事故伤害。
(2)安全培训不到位。根据建筑行业相关规定,新进场,转场等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允许上岗,目前工地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基本未培训或培训时间太短,导致培训效果差。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大、更换岗位频繁,有效的安全培训难度较高。
2.2、企业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1)一些单位、企业领导没有将安全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计划,缺乏对安全工作紧迫性的认识,造成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普遍不足。安全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安全管理人员非常紧缺,每年安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有限的,市场上很多安全管理人员是从其他行业或部门转行半路出家,学历相差悬殊,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仅经过简单而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就上岗,缺乏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很难发现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中存在的问题,还有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管理作用。
(2)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制定适合本项目的安全检查计划,组织安全检查也是走走过场,没有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纯粹应付上层领导的安排,而监理单位也只将安全监理作为质量控制工作内容的一个分项,在安全工作上投入精力少,该检查时不检查,该旁站时不旁站,安全监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3)安全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很多企业一直认为安全只会耗费成本,不会带来任何效益,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尽量节约和减少安全开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未给高处作业设立可靠的安全平台和防护栏杆、危险区进行隔离等;未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地维修、检验、测试等等。
2.3、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政府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管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监督手段运用不够多样化,检查流程基本是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安全生产检查→总结,缺少日常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相应措施,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督检查的不够深入,执法人员很少深入施工现场,明察多,暗访少;跟踪督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查过了就行”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人手不够,难以做到严格按程序实施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工程监管中存在轻查处、轻处理的现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不少违法发包、挪用安全费用等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使相应企业及个人逍遥法外。
建筑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当前,建筑工程信息化应用还仅仅局限性于工程信息的登记、检索和查询,未能完全实现数据整合、分析和动态监管,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化监管未能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前端和末端管理,例如招投标环节、工程报监环节和工程竣工档案管理环节等,而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实体质量监管,各方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管方面却涉及甚少。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研究
3.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序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安全。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稳步推进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化和规范化。
(2)落实安全责任制,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总体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项目责任人和施工队伍中,对于积极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责任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反之,严惩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人员。
3.2、以人为本,加强教育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范围是必须的,既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又要将安全管理规范化,使之有严格的约束力。与此同时,政府或者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力度来对建筑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同时还要对其安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针对建筑工程的特性,企业一定要能够制定强有力的安全规章制度,将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入大建筑行业从业培训的内容中,并且要严格把关,一定要培训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
3.3、责任制度明确化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明确责任制度来实现,首先可以建立项目经理或者各个专业的负责人制度,将权、责、利这三者相结合,明确规定每一个项目负责人的奖惩制度,将考核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指标也要进一步明确,管理层次分清楚,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来。然后就是要落实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安全安全生产的指标来进行建筑施工,将其监管力度加到最大,顺便让行业监管指导与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相结合。
3.4、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安全设施
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通过借鉴了国内外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机械设备,通过选用新的设备与新的技术及其新的工艺来将安全管理力度加到最大。除了配备安全机械设备之外,还要能够经常检查与更新建筑工程的安全设施,避免因为安全设施不到位而出现安全事故。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包含两方面内涵,即管理建筑工程本身和施工所需人员、材料、设备的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工程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在建筑工程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管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庆,黄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05:265-266.
[2]关柳玉.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J].门窗,2012,12:202-203.
[3]李俊.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企业导报,2009,12: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