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境中的聆听与倾诉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ao198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与文学是缪斯女神神殿里最为璀璨的明珠。自人类文明起始。它们就相依相存,推动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蒙昧走向文明。
  当人类的先民面对自然不可测的威力而战栗,当我们的祖先要传承文明之时,音乐与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的重要选择。审视艺术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所有种族艺术的初级阶段都会有一种歌、乐、舞合一的艺术形式。音乐与文学从来就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姊妹艺术,从西方的艺术发展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音乐对于文学的影响也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对于音乐的描述和歌曲中音乐对于文学形象的渲染与刻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就将音乐的思维运用于写作之中,将文辞如音乐般展开,有速度对比,甚至有复调。如果说浪漫主义音乐是音乐与文学在音乐平台上的结合的话,那么。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就是音乐与文学在文学平台上的结合了。无可否认,这两种结合远比简单的音乐加歌词来得深刻。
  在对文学与音乐正有着浓厚兴趣并已让我有所领悟的时候,我执教了《船长》一课。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着重表现的是哈尔威船长在客轮即将沉没时,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抓住课文重点段落体会船长的高大形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尝试用情境烘托和感情朗读,让学生入文。果真,在与文本的流畅的对话中,学生的人文情怀被深深唤醒。同时,在教学中我结合诵读、说话、想象进行了语文能力的训练。抛开课文的类型来说,这是一堂饱含激情,语言精炼,教学逻辑性强,很有感染力的课。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船长的语言等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诵读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课文的第一段主要讲“诺曼底”号客轮的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直往船舱里灌。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万分危急”的险情,体会侧面描写有力地衬托了船长的形象。教学中要着眼整体,指导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诺曼底”号客轮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撞的?
  碰撞后的情况怎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顷刻间”是什么意思?
  船上所有的人为什么顷刻间都感到非常恐慌,还可以厨哪些词语来形容人们的恐慌?(如:惊恐万分、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思考。
  作者对“危急”情况的描写生动具体,那惊险的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以此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险情的重点词语分分类,体会到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险情—一天气:夜晚、薄雾笼罩、沉沉夜雾等;轮船:冒出、全速前进、巨轮、撞来、巨响、剖开、大口子、震荡、涌进等:人们:奔跑、呼喊、哭泣等。
  学生用语言表述着他们对文字的理解,用自己重构的话语再现轮船沉没的过程,然而我始终觉得应该把什么轻巧地放进孩子的心间,要用什么牵起文章的情节、文本的灵魂和文学形象。以荡起孩子们心底懵懂的情怀。“音乐与文学”的概念就在这时冲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接着上一个教学环节),
  面对死神的狞笑,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指挥自救。他下达了哪些命令?为什么要下达这些命令?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3~28自然段,回答这些问题:
  对于人群疯狂的表现,你能理解吗?为什么?
  ,
  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会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然而作为船长能这样听之任之,面对混乱的局面不管不顾吗?
  所以,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黑暗中人们听到了一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
  (接下来是对这段对话的导读,省略)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接下去读——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在理解了这句话后——
  同学们,请大家再用心地读一读课文5~28自然段,再次回忆一下这生死时速的救援吧。如果你是这个场景的音乐编导,你会怎样来安排每一个阶段的背景音乐呢?
  孩子们面对着这突然的挑战,片刻的惊讶后快速地进入了内在的阅读和积极的思考。充分地阅读内化和讨论后,孩子们对文字进行了最深处的聆听,并又一次用语言的形式阐释着流淌的音乐,用音乐的聆听冲刷着文学的意味——
  同学们,请听着你心中的音乐来朗读这个精妙绝伦的情节片段吧!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比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更为紧密,它们都是时间的艺术。
  首先,音乐中的音符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一呈现;而文学呢。随着文字的先后逐渐展开它所要描写的情节以及所要表达的意义。音乐与文学必须从一个个的音符和文字的前后出现而不断走向完整,它们的显现必须通过时间。因此,音乐与文学就拥有了同步性,这是它们关系的基础。
  其次。音乐与文学的物质材料均为声音。音乐的存在依赖外在的音响,这是其存在的根本。就文学来说。其存在的基础是语言,而语言首要的则是语音,所有的文字都是语音的符号化。如同乐谱是音符的符号化一样。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眼睛看到是具体的文字形象。但在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却是其读音。由于日常生活的习惯性因素,文字的读音已经内化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文字的读音直接在意识中响起。音乐由于其声音材料的非习惯性。往往需要将乐谱还原为具体的声音材料,然后通过听觉进入意识领域。同文字的原理一样,一些音乐家能够通过读谱让乐音直接在意识中出现。所以。同样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是音乐与文学联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两种独立的,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正如我把语文教学珍视为艺术的创作与阅读而行走于我的课堂一样,所有的思考和尝试都是那么快乐而厚重。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副校长、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儿童的无知,对儿童语文学习历程的无知。当我们手中所握的有效策略捉襟见肘时,就很容易回到“简单”“野蛮”“强制”的老路上去。其实,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很不容易的。朱自强教授就认为,研究儿童文学的人要先于研究儿童文学来研究儿童;语文教师要先于研究教材教法去研究儿童。看来,研究儿童,明晰他究竟拥有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他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他的
期刊
周德藩,物理专业,曾自称拿得起粉笔,官至大学校长。  上世纪80年代的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局长、90年代的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现在的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  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杏坛花开,教育人生;践行改革,呼唤素质。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过去由教而政,而今弃“理”从“文”,这不是刻意追求,只是挥之不去的语文情结。  穿越历史,倒流时光,当年主政省城教育,教改如火如
期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也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其中孔子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思想历来为人所称道。每次教读此文,我都会被孔子所营造的那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所深深折服。文中虽曰“闲坐”,而于闲坐之外,我更看到一种充满着宽容、张扬着个性的“课堂”。  当孔老师问诸弟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时候,子路、求(冉有)、赤(公西华)纷纷各抒己见,大胆陈词。而作为他们的老师,孔子一直在认
期刊
因庆长假期间,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新村里、城河边。广场上处处飘溢着甜甜的花香。看到那小小的、金色的小花,我想到了我的学生:这么香、这么美的桂花,孩子们一定看到了吧,那他们注意观察了吗?国庆假期刚刚过,我便翻开学生的日记本,却只有两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了桂花,再问问平行班级的老师,注意观察、描写桂花的也寥寥无几。我来到班上问:“孩子们,这两天有一种花开放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是桂花。”全班有一半
期刊
伫立于窗前,远处一片静默,我知道,隔着浅浅的海峡,那隐约可见的岛屿便是小金门;我曾无数次眺望,遗憾的是可望不可即,咫尺天涯,近在眼前却不能探访。  2010年10月上旬,带着沉甸甸的夙愿,终于踏上了数十年来只能远眺的金门,并转乘飞机到了宝岛台湾。在会长王立根带领下,我们福建省语文学会代表团一行先后走访了台北市立南湖中学、台中私立明道中学、南投县旭光中学、台湾阅读文化基金会及台北市一家诚品书店。  
期刊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内容日渐丰富,各种各样的节日丰富多彩,节日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会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审美情趣,其代表性与活动性是生活中其他内容所不具备的。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我国每一个或古老或新生的节日背后,都蕴含着无此深刻的文化内涵。一份
期刊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光绪31年),初名凝秀小学堂,是江阴地区较早创办的学校之一。从1905年建校至今,以其爱国进步、改革创新的创业精神,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修身立德、文明育人的办学宗旨,铸造了百年灿烂的教育历史。  1999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坚持“顺应教改,科研兴校”的办学方向,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重点,历经了起步(“三大课程”提出)、进入(“全
期刊
“境界”一词由“境”与“界”合成,二者本属同义。《说文解字》释“界”为“竟也”,“竟”即是“境”。印度佛经来到中土,翻译中常用“境界”一词,将它从原来实指疆土界限的含义提升到精神层面,常指人生和宗教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梁启超说:“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人们对宇宙人生的不同觉悟,构成不同的境界。  语文及语文的教学也有其
期刊
一、文学教学内容的无视与缺失    进入初三阶段,面临中考复习纷繁芜杂的种种事项,一线语文教师忙得焦头烂额,但苦干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缺失鲜明的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复习条块,使长达半学期之久的语文复习陷入无序、无味、无效状态。  对文学教学内容的漠视或无视,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缺失环节。而文学作品恰恰是初三语文教学与复习的重头内容,对其采取无视或不复习的态度,显然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
期刊
负责教科研工作有一些年头了,已习惯于把握教育教学的宏观走向。但近几年我回到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一个微观的细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排公开课课目时,不少教师对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均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一下子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是什么原因让老教师和新教师都对这篇情辞皆美的文章退避三舍?老教师说:这篇课文上好了不容易,学生的情感体验较肤浅,效果不好。年轻教师说:这篇文章字面简单,教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