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藩:教育风景语文情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u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德藩,物理专业,曾自称拿得起粉笔,官至大学校长。
  上世纪80年代的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局长、90年代的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现在的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
  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杏坛花开,教育人生;践行改革,呼唤素质。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过去由教而政,而今弃“理”从“文”,这不是刻意追求,只是挥之不去的语文情结。
  穿越历史,倒流时光,当年主政省城教育,教改如火如荼,思想层出不穷,千头万绪,唯语文念念不忘。我有幸工作其左右,犹记得他屡屡嘱我着力宣传语文典型。那时南京语文之独特风景——单元教学钱任初,作文教学喻旭初,人文教育王栋生(吴非)……还有南京小学语文的新老交替,群星辉映。斯霞、王兰、袁浩,陈树民都是一代名家,还记得我笔中的年轻人,刘军、聂永春、顾维萍、刘之春等也早是特级教师和语文教育之栋梁。
  焚香读道学,披书坐落花。以一种博雅姿态,带一份宗教情怀,这是周德藩的精神追求,这也是语文情结的不竭源泉。
  “校长不是官”,他直言不讳;“搞教育有别干当官”,他别有视角。这些“致广大,尽精微”的一家之言是否恰恰暗合了语文的“文以载道”的人文功能呢?
  到省里分管基础教育,语文再成他生命里的缘分和工作中的起点。“南通会议”以文件推进语文教改已成语文界经久不衰的佳话。那些年,江苏美丽的语文风景令多少人从心中发出“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感慨!小语名家于永正风行大江南北;第一代小语特级教师李吉林与时俱进再创“情境教育”研究之奇迹。严华银、孙汉洲,徐敏南、陆志平、蔡明、孙双金、薛法根、簿俊生、陈文、李亮……批思想敏锐、成就卓然的中青年语文名家脱颖而出。
  说江苏的语文,不能不说江苏的语文教材。编教材实属不易,用教材难上加难。他用战略思维研判中国教育大势,以强力的行政推动力支持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推广和使用。如今苏教版语文教材已得到公认,小学语文主编张庆、朱家珑,初中语文主编洪宗礼亦几乎与教材同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事业的辉煌。语文界人士戏称:“如果没有周德藩,苏教版语文教材也许还要在黑暗中徘徊三到五年。”
  退出领导岗位,进入学术团体。“当会长就得搞研究。”物理专业渐行渐远,语文专业情感愈浓。过去重视语文,为了一份责任,也为了母语的理想;现在研究语文,平添了一份兴趣。我有时问他:“你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所有中小学语文教材,累不累?”他笑笑说:“为生计而工作,也许累;为兴趣而工作,岂有劳累之理?”
  “科学认读”实验,在无锡、在泰州、在南京……江苏省上百所小学参与。他设计主持的这个研究课题已近十年。我请教他:“你这个实验的目标达成在哪里?”他只说一句话:“让孩子尽早自主阅读。”
  周德藩认为,汉字象形,孩子好记。早期教育,自主阅读。学语文,说白了就是多读书。让孩子有读书的能力,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在其中了。
  他的这个观点,让我想起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的话:一个人如果在小学中学阶段不能形成语言的感受力,以后纠正起来十分困难。周德藩不但一直在呼吁,而且是用实实在在的试验,拿出了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来破解语文教育的难题。
  语文是什么?语文不是谋生之术,语文是心灵之学。记得我曾为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育杂文集写过几句话:他似乎总在想说明一种真相——试图从教育的种种事实中提炼出真切教育问题的鲜明观点;他仿佛又总在进行一种选择——努力从社会责任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更好像是一直在进行一种追寻——力求从浓烈丰富的情感倾诉中唤醒潜伏于千百万教育工作者心灵深处的人文情怀。
  我以为,周德藩与语文老师的心是相通的。“人文情怀”,这是新课标的兴奋点,更是着力点,周德藩为语文而长期呼唤奔走的行为难道不就是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吗?
  《热爱母语,学好中文,提升中国教育品质》,这是周德藩的研究新作,洋洋洒洒七千余字,它仿佛又一次为语文风景着了一抹鲜亮的生命油彩。
其他文献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应该时时流淌着诗的旋律,飞扬着诗的灵性,弥漫着诗的芬芳。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呢?  充满诗意的课堂应时时有师生
期刊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依托。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努力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包装教材,要形成“大教材”的意识。然而,这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增删和重组,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深度解读教材、宽度拓展教材、薄度回归教材。    一、读厚,以丰富教材    把教材读厚,是预
期刊
近两年关于“有效教学”的议论特别热闹,但我总怀疑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来没有谁主张无效教学。众口一词地推崇“有效教学”,是否意味着理想对现状的一种屈服?专家们收敛起了气冲斗牛的豪情,小心翼翼地通过课堂的有效来证明自已理论的正确,这与当年言必称“建构主义”,动辄便是“转变教育观念”时的傲慢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不管白猫黑猫能逮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教学,“有效”便好。专家提倡,教师响应,成与维新,皆
期刊
当了将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也曾开展过诸如语文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思想渗透、学科整合等多项专题研究,但在一波又一波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实践就像颠簸在波浪间的船儿飘忽不定。上世纪末语文界展开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使我逐渐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找到了自己新的教改方向: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点:在“言一意一言”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与语言的真正拥抱   
期刊
一、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及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  1 笔画错误。表现为多笔画或少笔画、错笔画。如“茂盛”的“茂”中间多一点了,“染”的右上角“九”字上多一点写成“丸”,“犹豫”的“豫”字中“予”多一撇了,甚至“因为”的“因”最后一横没有了;“搜查”的“搜”字右边一竖没有竖到“又”字上……  2 部首或偏旁错误。如把“鞭策”的“策”写成草字头,“一尘不染”的“尘”
期刊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为了了解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识字教学工作,开展了此次“红山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识字情况调查”。    二、调
期刊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课外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阅读与写作桥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并以此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将不失为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索方向。  这要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和读写关系两方面来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叶老的这段话明确揭示了语文学习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
期刊
一、何为教师品牌    企业产品靠“品牌”打市场,教育行业教师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树立名师形象。教师的“品牌”就是教师由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社会威望等因素,在教师群体乃至社会中形成的个人知名度。品牌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主张,成型的内在结构,稳定的教育风格。实施“园丁工程”,培养新世纪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就是在教育界树立教师个人的著名“商标”,打出、打响教师个人“品牌”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的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儿童的无知,对儿童语文学习历程的无知。当我们手中所握的有效策略捉襟见肘时,就很容易回到“简单”“野蛮”“强制”的老路上去。其实,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很不容易的。朱自强教授就认为,研究儿童文学的人要先于研究儿童文学来研究儿童;语文教师要先于研究教材教法去研究儿童。看来,研究儿童,明晰他究竟拥有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他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