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网民的规模与日俱增。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网民所产生出的政治影响力将随着网民的规模化逐渐强大,政府治理的难度也将增加。由我国政府近几年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新动态观之,互联网给政府治理带来种种机遇,但网络化背景下有关政府治理的仍然面临众多难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
一、目前政府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态
(一)政府对“互联网+政务”模式的重视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互联网+”理念应运而生,引起了国家的重点关注。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作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平台,为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互联网+”具有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等特征,互联网可以融合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可以融合政务,“互联网+政务”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打开了新的思维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也就逐步提上日程,“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二)政府的“网络政治”飞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超过了6.5亿,接近我国人口总数的50%,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又是重要的舆论力量。经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2015中国政府网站年的评估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部委、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可用性情况良好,政府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站的更新及时性水平进一步增强。
二、互联网为政治治理变革带来的机遇
(一)互联网能够促使政府成为“民意政府”
网络时代的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与地缘政治的界限,也打破了执政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的界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世界性的信息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各种党报、理论学刊通过与网络相结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多样化的政府政策表达形式使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了解政府的意图,从而使民众的态度由从被动变主动,内容从枯燥变活泼,形成了与网民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互联网扩展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与反馈
信息时代下,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参政、议政,拓展了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的行为的途径。近些年来,互联网在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例如,重庆北培区委书记雷政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黑龙江双城市人大代表孙德江等纷纷被曝光后受到法律严惩。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时刻关注社会公众动向了解民意,政府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势及时对其工作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网民政治意识的提升
过去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严重阻碍了发言人思想和意识的表达。而互联网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使得网民进行信息发布时,不再受到传统把关层面的控制。如自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面二胎”政策,引起了网民的巨大反响,国家政策时时被网友关注,引起社会公众的反馈,有利于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三、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的难题
(一)我国网络立法不够完善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难度
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立法缺少基本法,高位阶的立法也非常少,一些重要领域规范缺乏,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相关法律缺位现象严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当立法时的状况,致使许多傳统网络犯罪变异和升级,却无法得到有关网络法律的有效规制,使各种网络犯罪现象滋生。我国网络法律、法规的层次复杂,构成了各个层级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容易造成多头执法的现象,网络立法大多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没有网络核心法律的支持导致法律的效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
(二)政府信息传递模式阻碍了政府治理的时效性
在政府治理过程中,传统信息的传递形式仍然是金字塔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自下而下,层层传递,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是形成的机构比较冗余,二是信息传递速度很慢。而信息时代的信息传递突破了这种传统模式的界限,新问题一经出现就可能通过网络传遍世界,这一方面给政府的信息传递带来了方便,但也对政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做出了较高的要求。政府不仅要对信息有掌控能力,更要有分析能力,基层政府要提高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避免发酵成新的社会危机。因此,基于政府治理的时效性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政府信息技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的改革
(一)加强政府对网络信息传播监督和管制
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信息发布之前,传播主体对内容的选择与筛查,对于一些与传播主体思想不相符合或者与社会规范禁止的信息往往在初始阶段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政府通过不断丰富的“政策工具”扩展着网络的监管空间。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堵住了谣言与错误思想的发源地,也获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使公众更加认可为主流意识形态环境的净化创造了更好的群众基础。
(二)加快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要加快制定网络安全与网络信息规范等基本法律,做到在网络空间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尤其要加强网络专门法的制定,使各种网络犯罪,侵害政府名誉和公民权益的行为受到合理的制裁,同时开展网民自觉守法意识宣传与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发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与信息化发展中的引领、推动、规范与保障作用。通过网络立法也可以调节和约束人们的各种失范行为,制约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发展倾向,引导与防止各类危害国家与社会的行为发生。
(三)推进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务员网络应用的技术和水平。政府要想取得管理方式上的进步,必须打破传统政府金字塔模式的组织界限,建成一种开放的、矩阵式的、灵活的高效率政府。建立矩阵式政府的关键是资源整合,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协调统一,避免各自为政。
参考文献:
[1]谢耘耕编.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7-18.
[2]高建华.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京:南开学,2012:29-30.
[3]王树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15-1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
一、目前政府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态
(一)政府对“互联网+政务”模式的重视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互联网+”理念应运而生,引起了国家的重点关注。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作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平台,为政府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互联网+”具有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等特征,互联网可以融合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可以融合政务,“互联网+政务”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打开了新的思维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也就逐步提上日程,“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二)政府的“网络政治”飞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超过了6.5亿,接近我国人口总数的50%,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又是重要的舆论力量。经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2015中国政府网站年的评估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部委、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可用性情况良好,政府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站的更新及时性水平进一步增强。
二、互联网为政治治理变革带来的机遇
(一)互联网能够促使政府成为“民意政府”
网络时代的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与地缘政治的界限,也打破了执政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的界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世界性的信息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各种党报、理论学刊通过与网络相结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多样化的政府政策表达形式使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了解政府的意图,从而使民众的态度由从被动变主动,内容从枯燥变活泼,形成了与网民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互联网扩展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与反馈
信息时代下,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参政、议政,拓展了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的行为的途径。近些年来,互联网在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例如,重庆北培区委书记雷政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黑龙江双城市人大代表孙德江等纷纷被曝光后受到法律严惩。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时刻关注社会公众动向了解民意,政府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势及时对其工作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网民政治意识的提升
过去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严重阻碍了发言人思想和意识的表达。而互联网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使得网民进行信息发布时,不再受到传统把关层面的控制。如自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面二胎”政策,引起了网民的巨大反响,国家政策时时被网友关注,引起社会公众的反馈,有利于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三、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的难题
(一)我国网络立法不够完善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难度
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立法缺少基本法,高位阶的立法也非常少,一些重要领域规范缺乏,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相关法律缺位现象严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当立法时的状况,致使许多傳统网络犯罪变异和升级,却无法得到有关网络法律的有效规制,使各种网络犯罪现象滋生。我国网络法律、法规的层次复杂,构成了各个层级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容易造成多头执法的现象,网络立法大多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没有网络核心法律的支持导致法律的效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
(二)政府信息传递模式阻碍了政府治理的时效性
在政府治理过程中,传统信息的传递形式仍然是金字塔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自下而下,层层传递,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是形成的机构比较冗余,二是信息传递速度很慢。而信息时代的信息传递突破了这种传统模式的界限,新问题一经出现就可能通过网络传遍世界,这一方面给政府的信息传递带来了方便,但也对政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做出了较高的要求。政府不仅要对信息有掌控能力,更要有分析能力,基层政府要提高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避免发酵成新的社会危机。因此,基于政府治理的时效性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政府信息技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的改革
(一)加强政府对网络信息传播监督和管制
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信息发布之前,传播主体对内容的选择与筛查,对于一些与传播主体思想不相符合或者与社会规范禁止的信息往往在初始阶段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政府通过不断丰富的“政策工具”扩展着网络的监管空间。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堵住了谣言与错误思想的发源地,也获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使公众更加认可为主流意识形态环境的净化创造了更好的群众基础。
(二)加快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要加快制定网络安全与网络信息规范等基本法律,做到在网络空间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尤其要加强网络专门法的制定,使各种网络犯罪,侵害政府名誉和公民权益的行为受到合理的制裁,同时开展网民自觉守法意识宣传与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发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与信息化发展中的引领、推动、规范与保障作用。通过网络立法也可以调节和约束人们的各种失范行为,制约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发展倾向,引导与防止各类危害国家与社会的行为发生。
(三)推进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务员网络应用的技术和水平。政府要想取得管理方式上的进步,必须打破传统政府金字塔模式的组织界限,建成一种开放的、矩阵式的、灵活的高效率政府。建立矩阵式政府的关键是资源整合,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协调统一,避免各自为政。
参考文献:
[1]谢耘耕编.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7-18.
[2]高建华.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京:南开学,2012:29-30.
[3]王树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