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本着“就近、就熟、就亲”的原则,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一、摸清现状是关爱教育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农村学校外出打工的家长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32%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占30%。在留守儿童中,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20%,母亲在家照顾的有22%,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51%,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7%。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有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他们无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2.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3.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
4.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是关爱教育的保证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是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要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可通过工会,发动全体退休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要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可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为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活动,交流经验,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我们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如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专业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一、摸清现状是关爱教育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农村学校外出打工的家长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32%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占30%。在留守儿童中,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20%,母亲在家照顾的有22%,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51%,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7%。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有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他们无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2.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3.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
4.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是关爱教育的保证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是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要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可通过工会,发动全体退休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要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可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为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活动,交流经验,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我们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如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专业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