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四肢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对我科64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了四肢康复训练,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64例患者的肌力明显提高,效果确切。
结论: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四肢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溢血四肢康复训练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24-01
脑溢血属于脑中风,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指非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大部分是高血压患者脑内小动脉压力突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又称作高血压性脑溢血。动脉硬化、高血压不稳定等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1]。200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科对64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了四肢康复训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能力。
1一般资料
64例患者,男39例,女25例,年龄平均为(63.9±3.3)岁。高血压病病史3-40年,中位数12.3年。所有患者均经过CT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脑出血,21例嗜睡,20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8例单侧瞳孔散大,7例两侧瞳孔散大。按照肌力分级方法,64例患者5例0级,15例I级,19例II级,18例III级,IV级7例。
2结果
64例患者早期就开始康复训练,经过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肌力明显提高,4例I级,11例II级,20例III级,IV级29例。
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脑出血患者有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意识障碍。若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疼、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等,可能是脑干受损,提示脑疝,应及时抢救。若昏迷患者躲避疼痛、躁动,提示病情好转。瞳孔观察:瞳孔变化是高血压危象重要指标,双侧瞳孔变化提示对光反射灵敏程度。脑干出血患者瞳孔针尖样改变;瞳孔早期缩小,后期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提示大脑半球出血。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及时记录。若患者高热甚至超高热提示体温调节中枢损伤。脑组织受压会引起呼吸、脉搏减弱,血压升高。若血压下降可能感染或者中枢循环衰竭[2]。
4护理
4.1常规护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发病48小时内禁止搬动,头部冰袋降温预防出血。发病1天内禁食,之后要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高蛋白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痰液较多者可用吸痰器,吸痰动作轻柔,防止鼻粘膜、气管损伤,注意无菌操作。若患者出血高热,给予物理降温,降低脑细胞血流量和耗氧量,增加脑细胞对缺氧难受能力。及时预防应激性溃疡和尿路感染,若出现应激性溃疡,及时给予冰盐水、云南白药等。尿潴留患者给予热敷膀胱区域,诱导膀胱收缩,适当按摩膀胱刺激排尿。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导尿。
4.2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受到很大创伤,会产生孤单、抑郁、悲观、无助等心理,护士要多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等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
5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位置:帮助患者把肢体摆放于良好体位,防止肢体痉挛出现、进展,准备做功能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下肢自然屈膝、屈髋,踝关节背屈;双上肢稍微外展,肘关节、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伸展。健侧卧位,患侧肩部前屈90度,手触摸枕头,伸直肘关节,患侧下肢屈髋、屈膝,髋关节稍内旋。患侧卧位,患侧肩部前伸,伸肘关节使前臂向后旋,伸直腕指,患侧的下肢屈膝后伸,健侧的下肢置于患肢前面,避免肩关节受压、损伤。肌力训练过程中,健侧肢体着重进行肌力训练,健侧肢体抗阻力,引起联合反射促进患侧肌群收缩。对上肢、下肢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多关节、多轴位、多肌群综合训练。轻度瘫痪的患者鼓励自主锻炼,帮助全瘫患者被动练习。被动练习顺序:上肢:手腕-肘关节-肩关节;下肢: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各个关节活动范围适中,避免关节、肌群的脱位、损伤。训练过程中动作缓慢、轻柔,活动范围以最大生理范围为宜。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是桥式体位,这是自立训练的开始。桥式运动是坐、站训练的基础。仰卧位翻到侧卧位,患者屈膝屈髋,Bobath法伸肘握手,肩部上举90度,头向侧方转,健侧带动患侧向前伸肘,肢体同时向一侧用力,同时摆膝关节,共同摆动骨盆带、肩胛带完成侧卧。训练过程中避免肩关节受压。平衡和站立训练,患者先取坐位,静态平衡后进行躯干和腰部训练,平衡后让患者拿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物体,慢慢增加难度。在此平衡基础上,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给予患者压力,破坏患者平衡,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平衡。站立平衡训练时要保持髋、膝、踝关节稳定,防止意外发生。患者达到下面条件后进行站立训练:①患侧下肢能够支持体重的75%。②患者下肢能屈膝训练。③平衡站立达到II级或者III级。④可以在支具帮助下前后走。平衡训练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和练习,健侧带动患侧,加强日常活动,自主完成日常生活。
6讨论
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病变,典型表现是小动脉管壁纤维样或者玻璃样变性,引起局灶性坏死、缺血、出血,血管壁的强度削弱,局限性扩张,微小动脉瘤形成。高血压脑溢血在此基础上,因过度脑力、体力、情绪激动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剧烈,引起病变血管突然破裂。豆纹动脉最常见,其次丘脑的穿通动脉、膝状动脉、脉络丛动脉等[4]。脑出血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病情危急、发病迅速、病程长,致残率比较高,对患者的生活影响深刻。高血压脑溢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情、临床表现等。疾病和躯体障碍同时存在是神经系统疾病最显著的特点,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的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葛梅,胡春荣,万正英.脑出血昏迷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5):155
[2]崔国红,常继英,陈春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18(24):2242-2243
[3]邵雪飞.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四肢康复训练50例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218-220
[4]李鲜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9(5):103-104
方法:对我科64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了四肢康复训练,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64例患者的肌力明显提高,效果确切。
结论: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四肢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溢血四肢康复训练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24-01
脑溢血属于脑中风,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指非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大部分是高血压患者脑内小动脉压力突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又称作高血压性脑溢血。动脉硬化、高血压不稳定等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1]。200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科对64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进行了四肢康复训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能力。
1一般资料
64例患者,男39例,女25例,年龄平均为(63.9±3.3)岁。高血压病病史3-40年,中位数12.3年。所有患者均经过CT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脑出血,21例嗜睡,20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8例单侧瞳孔散大,7例两侧瞳孔散大。按照肌力分级方法,64例患者5例0级,15例I级,19例II级,18例III级,IV级7例。
2结果
64例患者早期就开始康复训练,经过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肌力明显提高,4例I级,11例II级,20例III级,IV级29例。
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脑出血患者有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意识障碍。若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疼、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等,可能是脑干受损,提示脑疝,应及时抢救。若昏迷患者躲避疼痛、躁动,提示病情好转。瞳孔观察:瞳孔变化是高血压危象重要指标,双侧瞳孔变化提示对光反射灵敏程度。脑干出血患者瞳孔针尖样改变;瞳孔早期缩小,后期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提示大脑半球出血。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及时记录。若患者高热甚至超高热提示体温调节中枢损伤。脑组织受压会引起呼吸、脉搏减弱,血压升高。若血压下降可能感染或者中枢循环衰竭[2]。
4护理
4.1常规护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发病48小时内禁止搬动,头部冰袋降温预防出血。发病1天内禁食,之后要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高蛋白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痰液较多者可用吸痰器,吸痰动作轻柔,防止鼻粘膜、气管损伤,注意无菌操作。若患者出血高热,给予物理降温,降低脑细胞血流量和耗氧量,增加脑细胞对缺氧难受能力。及时预防应激性溃疡和尿路感染,若出现应激性溃疡,及时给予冰盐水、云南白药等。尿潴留患者给予热敷膀胱区域,诱导膀胱收缩,适当按摩膀胱刺激排尿。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导尿。
4.2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受到很大创伤,会产生孤单、抑郁、悲观、无助等心理,护士要多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等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
5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位置:帮助患者把肢体摆放于良好体位,防止肢体痉挛出现、进展,准备做功能训练。患者取仰卧位,下肢自然屈膝、屈髋,踝关节背屈;双上肢稍微外展,肘关节、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伸展。健侧卧位,患侧肩部前屈90度,手触摸枕头,伸直肘关节,患侧下肢屈髋、屈膝,髋关节稍内旋。患侧卧位,患侧肩部前伸,伸肘关节使前臂向后旋,伸直腕指,患侧的下肢屈膝后伸,健侧的下肢置于患肢前面,避免肩关节受压、损伤。肌力训练过程中,健侧肢体着重进行肌力训练,健侧肢体抗阻力,引起联合反射促进患侧肌群收缩。对上肢、下肢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多关节、多轴位、多肌群综合训练。轻度瘫痪的患者鼓励自主锻炼,帮助全瘫患者被动练习。被动练习顺序:上肢:手腕-肘关节-肩关节;下肢: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各个关节活动范围适中,避免关节、肌群的脱位、损伤。训练过程中动作缓慢、轻柔,活动范围以最大生理范围为宜。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是桥式体位,这是自立训练的开始。桥式运动是坐、站训练的基础。仰卧位翻到侧卧位,患者屈膝屈髋,Bobath法伸肘握手,肩部上举90度,头向侧方转,健侧带动患侧向前伸肘,肢体同时向一侧用力,同时摆膝关节,共同摆动骨盆带、肩胛带完成侧卧。训练过程中避免肩关节受压。平衡和站立训练,患者先取坐位,静态平衡后进行躯干和腰部训练,平衡后让患者拿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物体,慢慢增加难度。在此平衡基础上,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给予患者压力,破坏患者平衡,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平衡。站立平衡训练时要保持髋、膝、踝关节稳定,防止意外发生。患者达到下面条件后进行站立训练:①患侧下肢能够支持体重的75%。②患者下肢能屈膝训练。③平衡站立达到II级或者III级。④可以在支具帮助下前后走。平衡训练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和练习,健侧带动患侧,加强日常活动,自主完成日常生活。
6讨论
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病变,典型表现是小动脉管壁纤维样或者玻璃样变性,引起局灶性坏死、缺血、出血,血管壁的强度削弱,局限性扩张,微小动脉瘤形成。高血压脑溢血在此基础上,因过度脑力、体力、情绪激动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剧烈,引起病变血管突然破裂。豆纹动脉最常见,其次丘脑的穿通动脉、膝状动脉、脉络丛动脉等[4]。脑出血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病情危急、发病迅速、病程长,致残率比较高,对患者的生活影响深刻。高血压脑溢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情、临床表现等。疾病和躯体障碍同时存在是神经系统疾病最显著的特点,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的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葛梅,胡春荣,万正英.脑出血昏迷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5):155
[2]崔国红,常继英,陈春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18(24):2242-2243
[3]邵雪飞.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四肢康复训练50例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218-220
[4]李鲜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9(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