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其次,要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用真情去感知美,用智慧去捕捉美,用语言去表达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 兴趣 作文 走势
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就是作文。我国教育专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正因如此,新课标提出在七至九年级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乐于写,只要写了,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就会有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有收获了,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旦形成了,有了这种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才是作文命运的归宿。
一、要鼓励学生写自已愿意的写的内容
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写作的内容究竟应该表达什么,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古代学生写“八股文”是代“圣人立言”其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中能榜上有名,从目前七——九年级学生作文教学观来看,现代学生写作是代“老师立言”,——老师规定的内容,不管你有没有材料,都得写,至于材料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那是另外的事;代“教材立言”——教材的编者,在教材中安排写作的内容,不管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完成,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胡编乱造,千篇一律,作文是一套,内心又是一套的怪现象呢?我们在实践中不难找到答案,新课标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特别是七——九年级的写作目标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创意地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比如郭沫若的《石榴》一文紧紧抓住了石榴骨朵到花的变化,花到果实的变化来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把石榴的变化写得栩栩如生,如果没有细心观察,是不会写得那么生动的。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太窄,达不到“教作文学做人”的教育目的,也与新课标下的写作要求相悖。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呼吸的是馨香;给他们一些坎坷,让他们勇敢去跋涉;给他们一片信赖的目光,让他们大胆地去选择。
二、要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除了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外,还必须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些提法既是科学的,也是击中时弊的。从实践中可看出,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厌倦心理,这与学生没有宽松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很大关系。从表达内容来看,学生有喜欢写的内容不让写,或没有机会写;相反,学生不喜欢写的内容老师非要迫着学生写,学生的写作内容完全被老师框死,这样对学生不会产生写作兴趣。从表达方式来看,过分强调形式,规定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这样会给学生戴上了一副副沉重的枷锁,学生从此丧失了写作兴趣,更会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能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亨受表达的自由,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其写作要求是尊重人,张扬个性。他们的写作即使拙劣也不失其本心,即使再幼稚,也不失其纯真。即使超越了心理的成熟,那也是成人的错。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用真情去感知美,用智慧去捕捉美,用语言去表现美,从而让他们用自己的真心去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这种写作产生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并由此形成热爱学习的内驱力。
三、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东,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入手,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兴趣。在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新课标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的作文,以分亨感受,沟通见解”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好方法。二是要教师在批改写文时,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尽管有些学生作文并不见佳,但我们尽量找到他们写文中的闪光点,比如说:题材,构思,用语,甚至可以从情感方面找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相反,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写作就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三是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例如,可以挑选优秀习作在校园内,班内的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或投寄有关儿童报刊社;可以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并装成册发给学生;可以组织文学社团,办手抄报,并定期举行手抄报比赛。通过以上各种形成的评比,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乐于表达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启迪学生潜力,并使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产生最强大的推动力,乐而好学,乐而爱写,孜孜爱写,越写越有劲。引导他们进一步走进写作的蓝天,去感悟作文的魅力。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 兴趣 作文 走势
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学生来说最难写的也就是作文。我国教育专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正因如此,新课标提出在七至九年级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乐于写,只要写了,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就会有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有收获了,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旦形成了,有了这种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才是作文命运的归宿。
一、要鼓励学生写自已愿意的写的内容
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写作的内容究竟应该表达什么,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古代学生写“八股文”是代“圣人立言”其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中能榜上有名,从目前七——九年级学生作文教学观来看,现代学生写作是代“老师立言”,——老师规定的内容,不管你有没有材料,都得写,至于材料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那是另外的事;代“教材立言”——教材的编者,在教材中安排写作的内容,不管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完成,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胡编乱造,千篇一律,作文是一套,内心又是一套的怪现象呢?我们在实践中不难找到答案,新课标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特别是七——九年级的写作目标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创意地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比如郭沫若的《石榴》一文紧紧抓住了石榴骨朵到花的变化,花到果实的变化来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把石榴的变化写得栩栩如生,如果没有细心观察,是不会写得那么生动的。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太窄,达不到“教作文学做人”的教育目的,也与新课标下的写作要求相悖。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呼吸的是馨香;给他们一些坎坷,让他们勇敢去跋涉;给他们一片信赖的目光,让他们大胆地去选择。
二、要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除了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外,还必须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些提法既是科学的,也是击中时弊的。从实践中可看出,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厌倦心理,这与学生没有宽松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很大关系。从表达内容来看,学生有喜欢写的内容不让写,或没有机会写;相反,学生不喜欢写的内容老师非要迫着学生写,学生的写作内容完全被老师框死,这样对学生不会产生写作兴趣。从表达方式来看,过分强调形式,规定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这样会给学生戴上了一副副沉重的枷锁,学生从此丧失了写作兴趣,更会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能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亨受表达的自由,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其写作要求是尊重人,张扬个性。他们的写作即使拙劣也不失其本心,即使再幼稚,也不失其纯真。即使超越了心理的成熟,那也是成人的错。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用真情去感知美,用智慧去捕捉美,用语言去表现美,从而让他们用自己的真心去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这种写作产生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并由此形成热爱学习的内驱力。
三、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东,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入手,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兴趣。在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新课标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的作文,以分亨感受,沟通见解”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好方法。二是要教师在批改写文时,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尽管有些学生作文并不见佳,但我们尽量找到他们写文中的闪光点,比如说:题材,构思,用语,甚至可以从情感方面找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相反,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写作就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三是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例如,可以挑选优秀习作在校园内,班内的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或投寄有关儿童报刊社;可以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并装成册发给学生;可以组织文学社团,办手抄报,并定期举行手抄报比赛。通过以上各种形成的评比,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乐于表达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启迪学生潜力,并使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产生最强大的推动力,乐而好学,乐而爱写,孜孜爱写,越写越有劲。引导他们进一步走进写作的蓝天,去感悟作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