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他曾经从工,他曾经从艺,他曾经从商,但他就猶如一个无根的浮萍,在百态的世间漂浮不定。因为他一直在寻找,寻找自己的根,即使行走江湖,走南闯北,他也在所不惜。直到,遇到了围棋,此後,他就爱不释手;此後,他就心驰神往;此後,他就钻研此道;此後,他决心把围棋发扬光大,培养好下一代;此後,他创办了香港第一所儿童围棋学院……他终於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就是香港围棋协会创会会长、香港儿童围棋学院行政总裁兼院长萧世傑先生。
棋缘
1946年,声名显赫的萧氏家族喜添贵子,萧家的产业也後继有人了,家人为他取名世傑,顾名思义,世代傑出。父母不仅希望他能继承祖辈的优秀品质,也希望他担负起把萧家事业继续壮大的重担。但世事卻总是出人意料,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萧世傑最终没有得到掌握金钥匙的机会,不久,显赫的萧氏家族沦为草根平民。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句话也应在了萧家这个殷实的家庭当中。家庭破产後紧接着失去了父亲,这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这未尝全然无益。没有父母光环庇护的萧世傑懂得了自立自强,懂得了凡事要靠自己。但他能做的就是发奋读书,这才是复兴萧家的唯一出路。虽然此时已经家境窘迫,但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母亲就是再苦也不会让儿子因辍学而葬送了前途。他是她唯一的希望。
经过努力,萧世傑顺利考上了大学,主修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後,没有家庭背景作後盾的萧世傑进入一家工厂从事基层管理工作。虽然收入比一般工作收入高,但他对这份工作並不是很满意,不过至少也实现了他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愿望。他不想让饱经沧桑的母亲再为他操心,他必须先谋到一份工作。
长期在工厂工作绝不是萧世傑的志愿。当时的他十分热爱艺术,但是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安稳的工作,极力反对萧世傑学习艺术。工厂的环境严重制约了他的成长,他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经过两年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之後,他便辞去了这份工作。
经过一位老人引见,萧世傑以普通临记及小组管理的身份进入了演艺圈,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最後成为了香港著名影星洪金宝组建的洪家班的一名特技演员。这时的萧世傑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
满怀热情投入演艺圈的萧世傑对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期待,都想嘗試一下,他每做一项工作,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凭着聪敏和好学,凭着一股认真和执著,他把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他的成绩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喜欢挑战自己,喜欢冒险的萧世傑也醉心於做特技演员的感觉,这让他的青春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让他不断向自己发出新的挑战,他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也许,他坚持下去,如今的电影圈也会多一颗耀眼的星星。但随着对演艺圈瞭解的日益加深,性格直率、追求纯真的萧世傑发现这职业与他理想中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生活,也为了自己感兴趣的演艺事業,他也曾努力让自己适应这样的环境,适应这样的生活,为此,他也付出了长达七年的努力甚至还担任过製片。但他最後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实在无法融入,终於,他选擇了离去。
经过几年的磨砺,萧世傑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老练。这时,他想到了经商,毕竟其它道路都只能是为别人打工,唯有创業,唯有经商,他才能实现独立门户的愿望,实现复兴萧家的宏伟计划。
早已在父母身上看到商海沉浮喜忧的萧世傑不会忘记破产的教训,这也是父母给他上的第一堂商业课。要说这给他从商带来了心里上的阴影,也未尝全无。但正是在这样在一片阴影中生活过的人,才更渴望走出人生的桎梏,卸除心里的枷锁。这种愿望在棄影後变得更加强烈,他就不相信,父母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但萧世傑不是一个盲目、莽撞的人,他做事不是凭着侥倖心理,经过多年的打磨,他对自己处事和应变能力有足够的信心。
於是,揣着多年攒下来的微薄积蓄,他步入了纷繁芜杂的商海,从香港到广东,从山东到瀋阳,都留下了他的创业足跡。凭着聪明的头脑和父母传授的营商之道,萧世傑在商场上是如鱼得水。营商並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输出的过程,而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一片可以任由鱼儿游跃的深海。在这里,各路英雄可以各显神通,各路豪傑可以尽显才华,虽然竞爭残酷,但更具有挑战性,这正是萧世傑想要的感觉。对手越强,他的战斗力越强,面对激烈的竞爭,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萧世傑冷静、沉着地应对、迎接。
闯荡江湖的经历让他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以萧世傑豪爽、仗义的为人,为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都说好人会有好报,萧世傑为别人做事时,图的不是回报,但他深信,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强。也正是他这样一种性格,为他走上棋道埋下了伏笔。
在萧世傑年轻的时候,一个朋友为了感谢他的鼎力帮助,作为一点小小的报偿,送了萧世傑一副价值颇为昂贵的围棋。朋友知道,其他任何形式的报偿都会辱没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虽然这之前萧世傑從未接触过围棋,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他卻欣然地领受了朋友的这一份礼物。
從此,他就对围棋着了迷。
棋业
不懂围棋的萧世傑深深地被这玄妙的围棋吸引了,而当时的香港会下围棋的人寥寥无几,他身边也没有人会。这更引起了萧世傑的好奇心,他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会下围棋的人,还广泛蒐集有关围棋資料,买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回来自己研究。然而这些书籍都是日本出版的,这对不懂日语的萧世傑来说,又是一大障碍。但是对围棋的执著並没有让他就此止步,他多方求教,反复研读,终於攻克了语言上的障碍。然而更让萧世傑欣喜的是,他找到了几个会下围棋的老人。有了理论的指导,有了实践的机会,萧世傑的棋艺大有长进。而且他在实践中发现,下棋可以让他平心静气,让他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排除内心的各种非分思想,免除凡俗之气的躁动。这对在纷繁的尘世角逐多年的萧世傑来说,无疑找到了一块让躁动的心灵棲息的乐园。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世俗社会的任何娱乐休閒活动都不能比拟的。它也可以是一种另类的哲学。
这种體会愈深,他对围棋文化的癡迷也更深。
为了推广他的这一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围棋运动中来,萧世傑有了成立一个围棋协会的想法。想到做到的萧世傑有了想法之後,立即付诸行动。他找到几个热爱围棋的棋友作为合作者,做了大量的準备工作之後,香港围棋协会诞生了。在这期间,萧世傑仍然苦心经营着他的生意,在大陆各地都做着投资,他的棋术在进步,他的事业也在发展。直到这时,围棋都还只是他的爱好,但他卻为自己的爱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围棋协会成立後,作为创会会长,他的事务也日益繁重,围棋的推广、协会的运作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此时,他在大陆的事业也是有了不错的起色,有大量的业务工作需要他负责,於是他选择了退居协会的二线。为了不影响协会的运作,必须有一个热爱围棋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主持协会的工作,这才能保证将围棋发扬光大。经过多方协调,他请到已声名远播的金庸先生来主持协会的工作。
但他跟协会的联繫並没有就此中断,他的心仍然跟协会在一起,跟围棋在一起,只要在协会需要的时候,他仍全力支持。也许,正是他的这样一种态度注定了他跟围棋的缘分。在後来协会出现困难状况时,他挺身而出,但就在一切都恢复正常,协会发展走上正轨以後,萧世傑再次辞去了会内职务,选择了离开。
然而,促成萧世傑离开的不再是其他,正是他对围棋的满腔鍾爱之情。因为他发现香港围棋文化圈成员均偏老龄化,而只是老一辈精於此道有什麽用,没有优秀的接班人,围棋的发展仍将陷入困顿之中。在他意识到这一问题,並跟有关主要成员协商应着重培养青少年的棋艺时,不仅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甚至遭到一部分人反对。但萧世傑並没有就此妥协,只是他选择了独立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独立承担起向香港少儿推广普及围棋文化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当他向太太提起要放棄大陆的生意而开创围棋事业的时候,遭到了太太的强烈反对,毕竟当时围棋的普及面还很窄,对围棋未来的前途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萧世傑为了取得太太的支持,他承诺说给他两年时间,如果没有做好的话就放棄。太太也理解他的脾气,他决定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去試,他是怎麽都不会安心的,倒不如让他试一试。在太太的应允下,萧世傑真正开始了他的围棋事业。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在两年内做出一定的成绩,否则都是徒然。这是一个挑战,但他喜欢迎难而上。他相信,凭着自己对围棋的鍾爱,凭着自己的努力,凭着多年的从商经验,一定能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了专心地发展围棋事业,萧世傑选择了背水一战,放棄了他在大陆的生意。
围棋是一项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事业,资金不足,他就以邀请朋友入股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生源不足,他就联繫学校,到学校做免费推荐,做免费培训,甚至长期花大力培养老师,他不仅希望有人来学,还要有人来教。从生源到师资,萧世傑做足了应有的準备工作。
萧世傑的策略果然奏效,在他的推广下,青少年、儿童渐渐瞭解了围棋,並对围棋的兴趣越来越浓。虽然前期的工作並无盈利可言,甚至是倒贴,但他看重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围棋事业的长远发展,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围棋並且参与到他们的队伍中来,这对萧世傑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在萧世傑等人的努力下,香港掀起了一股围棋热潮,参加围棋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向太太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向曾经反对开展青少年儿童棋艺推广的人做出了一个有力的回应。
虽然此时的萧世傑如愿地以他热爱的围棋作为了终身发展的事业,並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他的心中,始终还有一个梦,就是要把围棋在香港所有儿童中推广开来,向着着更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梦在他的心中犹如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棋性
2003年,萧世傑成立了香港儿童围棋学院,明确把培养目标定为4岁以上,13岁以下的儿童,他离他的梦更近了一步。有的人曾经怀疑,几岁大的孩子能接受围棋这麽高深的理论吗?这样会不会阻碍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在别人怀疑的目光中,萧世傑显得異常坚定坦然,在他看来,围棋最吸引人之处在於它对人的性格和心境的影响。下棋讲究的是静心,讲究的是修养,讲究的是公平,对别人尊重,然而又不失竞爭的挑战性,这也是萧世傑沉迷於围棋,致力於发展围棋事业的原因。
而儿童时期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围棋,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自小学习围棋,对要想朝这方面发展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早期教育过程。
萧世傑坚定的信念抵挡了种种怀疑的目光,孩子参加培训後的变化让家长看到了成效。
是什麽让萧世傑成功地教会了孩子这麽高深的理论,並让他们融入到围棋的精神境界之中呢?
是他对孩子们的爱,是他对围棋的爱。为了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为了跟孩子们无障碍地沟通,萧世傑关注着近期流行的卡通漫画,关注着儿童新型食品,研究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关於儿童的一切,都成了他关心的重点。在培训过程中,他对儿童的这些认识和研究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从来不给孩子讲大道理,总是用儿童最熟知的事物作为比喻,用最浅显的道理,让孩子明白最高深的理论。为了让孩子明白围棋中捨小就大的道理,他就以小的糖果和大的汉堡包作比,凭着孩子们对汉堡包的喜好而对糖比较淡然的取向,成功地传授了捨小就大的高深理论。
让孩子学习棋艺不是萧世傑的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在下棋中培养出良好的品质。“输棋不输人”这是萧世傑育人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学院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从输棋开始学起的。因为只有学会了输,才能学会面对挫折;学会输,才能爭取赢;学会输,才能学会坚持;学会输,才能学会宽容,这些品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都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但也要让孩子们明白“输”不是最终的结局,这只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个插曲;也要让他们明白,输棋可以,但不能输了斗志,不能输了尊严。
这些艰深的人生励志理论也都在孩子们快乐而漫无目的的练习中,得到了灌输。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和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当中,在这样一种轻鬆的氛围当中,每一位参与到学院的儿童无论是在棋艺上,还是在思想品质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仅成功达到了推广围棋文化的目的,也让萧世傑受益匪浅。
他的受益不只是物质上的,更在於精神上的。每天跟无邪的孩子们打交道,看着他们天真地欢笑,看着他们调皮地撒娇,看着他们可爱地卖弄,自己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情绪感染,就好像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就像一颗被芜杂的社会浸满了尘埃的心灵获得了涤荡後的新生。这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已经年届花甲的萧世傑更是乐在其中。
为了更好地在孩子们中推广围棋,萧世傑先生还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等许多中小学开设围棋辅导班,定期为喜欢围棋的孩子们培训。然而更让萧世傑开心的是,看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今年世界华人联合会上进行的围棋比赛中荣获了两个团体冠军,就是这群年龄分别是7岁—9岁、11岁—13岁年齡的孩子们,为围棋学院,为香港,为中国捧回了属於我们的荣誉。对於这样的成绩,就连一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的萧世傑也感到意外,这怎能不让人惊心动魄呢?怎能不为这群可爱的孩子鼓掌呢?怎能不为培养出这样的英才的围棋学院喝彩呢?2007年,香港儿童围棋学院获得了“世界炎黄子孙杯”围棋大赛的资格。
然而,最让萧世傑满意的不只是这样的结果,而是孩子们在比赛时所表现出来的異於同龄儿童的沉稳,仿佛他们是一个个久经沙场的老手,仿佛他们完全置身事外。看着孩子们优異的表现,萧世傑如释重负,他所要的效果达到了!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看的是对手,人生看的是夥伴,父母是夥伴,朋友是夥伴,伴侣亦是夥伴,事业亦是夥伴。父母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朋友,可以选择伴侣,可以选择事业。萧世傑的成功,就在於他做出了成功的选择,他选择了益友,资金上得到了支助;他选择了良妻,感情上得到了资助,他最成功的选择还在於选择了合适的事业。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虽然走了不少弯路,虽然历经過“寻他千百度”的艰苦,但他幸运地找到了它,他才得以乐在棋中。
他就是香港围棋协会创会会长、香港儿童围棋学院行政总裁兼院长萧世傑先生。
棋缘
1946年,声名显赫的萧氏家族喜添贵子,萧家的产业也後继有人了,家人为他取名世傑,顾名思义,世代傑出。父母不仅希望他能继承祖辈的优秀品质,也希望他担负起把萧家事业继续壮大的重担。但世事卻总是出人意料,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萧世傑最终没有得到掌握金钥匙的机会,不久,显赫的萧氏家族沦为草根平民。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句话也应在了萧家这个殷实的家庭当中。家庭破产後紧接着失去了父亲,这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这未尝全然无益。没有父母光环庇护的萧世傑懂得了自立自强,懂得了凡事要靠自己。但他能做的就是发奋读书,这才是复兴萧家的唯一出路。虽然此时已经家境窘迫,但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母亲就是再苦也不会让儿子因辍学而葬送了前途。他是她唯一的希望。
经过努力,萧世傑顺利考上了大学,主修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後,没有家庭背景作後盾的萧世傑进入一家工厂从事基层管理工作。虽然收入比一般工作收入高,但他对这份工作並不是很满意,不过至少也实现了他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愿望。他不想让饱经沧桑的母亲再为他操心,他必须先谋到一份工作。
长期在工厂工作绝不是萧世傑的志愿。当时的他十分热爱艺术,但是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安稳的工作,极力反对萧世傑学习艺术。工厂的环境严重制约了他的成长,他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经过两年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之後,他便辞去了这份工作。
经过一位老人引见,萧世傑以普通临记及小组管理的身份进入了演艺圈,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最後成为了香港著名影星洪金宝组建的洪家班的一名特技演员。这时的萧世傑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
满怀热情投入演艺圈的萧世傑对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期待,都想嘗試一下,他每做一项工作,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凭着聪敏和好学,凭着一股认真和执著,他把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他的成绩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喜欢挑战自己,喜欢冒险的萧世傑也醉心於做特技演员的感觉,这让他的青春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让他不断向自己发出新的挑战,他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也许,他坚持下去,如今的电影圈也会多一颗耀眼的星星。但随着对演艺圈瞭解的日益加深,性格直率、追求纯真的萧世傑发现这职业与他理想中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生活,也为了自己感兴趣的演艺事業,他也曾努力让自己适应这样的环境,适应这样的生活,为此,他也付出了长达七年的努力甚至还担任过製片。但他最後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实在无法融入,终於,他选擇了离去。
经过几年的磨砺,萧世傑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老练。这时,他想到了经商,毕竟其它道路都只能是为别人打工,唯有创業,唯有经商,他才能实现独立门户的愿望,实现复兴萧家的宏伟计划。
早已在父母身上看到商海沉浮喜忧的萧世傑不会忘记破产的教训,这也是父母给他上的第一堂商业课。要说这给他从商带来了心里上的阴影,也未尝全无。但正是在这样在一片阴影中生活过的人,才更渴望走出人生的桎梏,卸除心里的枷锁。这种愿望在棄影後变得更加强烈,他就不相信,父母的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但萧世傑不是一个盲目、莽撞的人,他做事不是凭着侥倖心理,经过多年的打磨,他对自己处事和应变能力有足够的信心。
於是,揣着多年攒下来的微薄积蓄,他步入了纷繁芜杂的商海,从香港到广东,从山东到瀋阳,都留下了他的创业足跡。凭着聪明的头脑和父母传授的营商之道,萧世傑在商场上是如鱼得水。营商並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输出的过程,而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一片可以任由鱼儿游跃的深海。在这里,各路英雄可以各显神通,各路豪傑可以尽显才华,虽然竞爭残酷,但更具有挑战性,这正是萧世傑想要的感觉。对手越强,他的战斗力越强,面对激烈的竞爭,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萧世傑冷静、沉着地应对、迎接。
闯荡江湖的经历让他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以萧世傑豪爽、仗义的为人,为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都说好人会有好报,萧世傑为别人做事时,图的不是回报,但他深信,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强。也正是他这样一种性格,为他走上棋道埋下了伏笔。
在萧世傑年轻的时候,一个朋友为了感谢他的鼎力帮助,作为一点小小的报偿,送了萧世傑一副价值颇为昂贵的围棋。朋友知道,其他任何形式的报偿都会辱没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虽然这之前萧世傑從未接触过围棋,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他卻欣然地领受了朋友的这一份礼物。
從此,他就对围棋着了迷。
棋业
不懂围棋的萧世傑深深地被这玄妙的围棋吸引了,而当时的香港会下围棋的人寥寥无几,他身边也没有人会。这更引起了萧世傑的好奇心,他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会下围棋的人,还广泛蒐集有关围棋資料,买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回来自己研究。然而这些书籍都是日本出版的,这对不懂日语的萧世傑来说,又是一大障碍。但是对围棋的执著並没有让他就此止步,他多方求教,反复研读,终於攻克了语言上的障碍。然而更让萧世傑欣喜的是,他找到了几个会下围棋的老人。有了理论的指导,有了实践的机会,萧世傑的棋艺大有长进。而且他在实践中发现,下棋可以让他平心静气,让他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排除内心的各种非分思想,免除凡俗之气的躁动。这对在纷繁的尘世角逐多年的萧世傑来说,无疑找到了一块让躁动的心灵棲息的乐园。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世俗社会的任何娱乐休閒活动都不能比拟的。它也可以是一种另类的哲学。
这种體会愈深,他对围棋文化的癡迷也更深。
为了推广他的这一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围棋运动中来,萧世傑有了成立一个围棋协会的想法。想到做到的萧世傑有了想法之後,立即付诸行动。他找到几个热爱围棋的棋友作为合作者,做了大量的準备工作之後,香港围棋协会诞生了。在这期间,萧世傑仍然苦心经营着他的生意,在大陆各地都做着投资,他的棋术在进步,他的事业也在发展。直到这时,围棋都还只是他的爱好,但他卻为自己的爱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围棋协会成立後,作为创会会长,他的事务也日益繁重,围棋的推广、协会的运作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此时,他在大陆的事业也是有了不错的起色,有大量的业务工作需要他负责,於是他选择了退居协会的二线。为了不影响协会的运作,必须有一个热爱围棋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主持协会的工作,这才能保证将围棋发扬光大。经过多方协调,他请到已声名远播的金庸先生来主持协会的工作。
但他跟协会的联繫並没有就此中断,他的心仍然跟协会在一起,跟围棋在一起,只要在协会需要的时候,他仍全力支持。也许,正是他的这样一种态度注定了他跟围棋的缘分。在後来协会出现困难状况时,他挺身而出,但就在一切都恢复正常,协会发展走上正轨以後,萧世傑再次辞去了会内职务,选择了离开。
然而,促成萧世傑离开的不再是其他,正是他对围棋的满腔鍾爱之情。因为他发现香港围棋文化圈成员均偏老龄化,而只是老一辈精於此道有什麽用,没有优秀的接班人,围棋的发展仍将陷入困顿之中。在他意识到这一问题,並跟有关主要成员协商应着重培养青少年的棋艺时,不仅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甚至遭到一部分人反对。但萧世傑並没有就此妥协,只是他选择了独立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独立承担起向香港少儿推广普及围棋文化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当他向太太提起要放棄大陆的生意而开创围棋事业的时候,遭到了太太的强烈反对,毕竟当时围棋的普及面还很窄,对围棋未来的前途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萧世傑为了取得太太的支持,他承诺说给他两年时间,如果没有做好的话就放棄。太太也理解他的脾气,他决定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去試,他是怎麽都不会安心的,倒不如让他试一试。在太太的应允下,萧世傑真正开始了他的围棋事业。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在两年内做出一定的成绩,否则都是徒然。这是一个挑战,但他喜欢迎难而上。他相信,凭着自己对围棋的鍾爱,凭着自己的努力,凭着多年的从商经验,一定能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了专心地发展围棋事业,萧世傑选择了背水一战,放棄了他在大陆的生意。
围棋是一项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事业,资金不足,他就以邀请朋友入股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生源不足,他就联繫学校,到学校做免费推荐,做免费培训,甚至长期花大力培养老师,他不仅希望有人来学,还要有人来教。从生源到师资,萧世傑做足了应有的準备工作。
萧世傑的策略果然奏效,在他的推广下,青少年、儿童渐渐瞭解了围棋,並对围棋的兴趣越来越浓。虽然前期的工作並无盈利可言,甚至是倒贴,但他看重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围棋事业的长远发展,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围棋並且参与到他们的队伍中来,这对萧世傑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在萧世傑等人的努力下,香港掀起了一股围棋热潮,参加围棋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向太太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向曾经反对开展青少年儿童棋艺推广的人做出了一个有力的回应。
虽然此时的萧世傑如愿地以他热爱的围棋作为了终身发展的事业,並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他的心中,始终还有一个梦,就是要把围棋在香港所有儿童中推广开来,向着着更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梦在他的心中犹如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棋性
2003年,萧世傑成立了香港儿童围棋学院,明确把培养目标定为4岁以上,13岁以下的儿童,他离他的梦更近了一步。有的人曾经怀疑,几岁大的孩子能接受围棋这麽高深的理论吗?这样会不会阻碍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在别人怀疑的目光中,萧世傑显得異常坚定坦然,在他看来,围棋最吸引人之处在於它对人的性格和心境的影响。下棋讲究的是静心,讲究的是修养,讲究的是公平,对别人尊重,然而又不失竞爭的挑战性,这也是萧世傑沉迷於围棋,致力於发展围棋事业的原因。
而儿童时期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围棋,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自小学习围棋,对要想朝这方面发展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早期教育过程。
萧世傑坚定的信念抵挡了种种怀疑的目光,孩子参加培训後的变化让家长看到了成效。
是什麽让萧世傑成功地教会了孩子这麽高深的理论,並让他们融入到围棋的精神境界之中呢?
是他对孩子们的爱,是他对围棋的爱。为了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为了跟孩子们无障碍地沟通,萧世傑关注着近期流行的卡通漫画,关注着儿童新型食品,研究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关於儿童的一切,都成了他关心的重点。在培训过程中,他对儿童的这些认识和研究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从来不给孩子讲大道理,总是用儿童最熟知的事物作为比喻,用最浅显的道理,让孩子明白最高深的理论。为了让孩子明白围棋中捨小就大的道理,他就以小的糖果和大的汉堡包作比,凭着孩子们对汉堡包的喜好而对糖比较淡然的取向,成功地传授了捨小就大的高深理论。
让孩子学习棋艺不是萧世傑的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在下棋中培养出良好的品质。“输棋不输人”这是萧世傑育人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学院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从输棋开始学起的。因为只有学会了输,才能学会面对挫折;学会输,才能爭取赢;学会输,才能学会坚持;学会输,才能学会宽容,这些品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都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但也要让孩子们明白“输”不是最终的结局,这只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个插曲;也要让他们明白,输棋可以,但不能输了斗志,不能输了尊严。
这些艰深的人生励志理论也都在孩子们快乐而漫无目的的练习中,得到了灌输。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和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当中,在这样一种轻鬆的氛围当中,每一位参与到学院的儿童无论是在棋艺上,还是在思想品质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仅成功达到了推广围棋文化的目的,也让萧世傑受益匪浅。
他的受益不只是物质上的,更在於精神上的。每天跟无邪的孩子们打交道,看着他们天真地欢笑,看着他们调皮地撒娇,看着他们可爱地卖弄,自己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情绪感染,就好像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就像一颗被芜杂的社会浸满了尘埃的心灵获得了涤荡後的新生。这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已经年届花甲的萧世傑更是乐在其中。
为了更好地在孩子们中推广围棋,萧世傑先生还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等许多中小学开设围棋辅导班,定期为喜欢围棋的孩子们培训。然而更让萧世傑开心的是,看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今年世界华人联合会上进行的围棋比赛中荣获了两个团体冠军,就是这群年龄分别是7岁—9岁、11岁—13岁年齡的孩子们,为围棋学院,为香港,为中国捧回了属於我们的荣誉。对於这样的成绩,就连一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的萧世傑也感到意外,这怎能不让人惊心动魄呢?怎能不为这群可爱的孩子鼓掌呢?怎能不为培养出这样的英才的围棋学院喝彩呢?2007年,香港儿童围棋学院获得了“世界炎黄子孙杯”围棋大赛的资格。
然而,最让萧世傑满意的不只是这样的结果,而是孩子们在比赛时所表现出来的異於同龄儿童的沉稳,仿佛他们是一个个久经沙场的老手,仿佛他们完全置身事外。看着孩子们优異的表现,萧世傑如释重负,他所要的效果达到了!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看的是对手,人生看的是夥伴,父母是夥伴,朋友是夥伴,伴侣亦是夥伴,事业亦是夥伴。父母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朋友,可以选择伴侣,可以选择事业。萧世傑的成功,就在於他做出了成功的选择,他选择了益友,资金上得到了支助;他选择了良妻,感情上得到了资助,他最成功的选择还在於选择了合适的事业。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虽然走了不少弯路,虽然历经過“寻他千百度”的艰苦,但他幸运地找到了它,他才得以乐在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