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天下归农,农业是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的经济支柱。从农具的演变,到耕牛取代人力,每一次农业技术的革新,都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现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出现,让9亿中国农民彻底摆脱了生存的困扰。但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的发展问题显得日益紧迫,新时代、新机遇呼喚着高科技能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题记
“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发现,中国无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人力资源,还是在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谈及农业话题,张铁岩先生总是会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什麽同比之下,中国的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远不及国外?关键在於科技含量。”
为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农民增收创效,张铁岩先生通过其创办的企业富成工程有限公司,於2003年在广东东莞成立了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蔬果相关科技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三年来,他像一名辛勤的耕耘者,在农业科技领域里开拓着事业的土壤,播洒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企盼收穫中国农产品蜚声国际时的成功。
追本溯源忆创业
张铁岩出生於福建,八闽大地的山水和民风赋予他勤劳质朴的性格,使他从小就懂得“爱拼才会赢”的生活道理。1961年,他以优異的成绩毕业於华东化工学院(现名为华东理工大学),被分配至云南驻昆解放军化肥厂。作为一名新中国早期培养的科技人才,他深知肩负着科技报国这一历史使命,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1970年,因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他转业至云南的一家大型氮肥厂。虽说职位是技术员,但他所做的工作属於工程师的专业范畴。在农业化工领域里,他默默无闻地持续工作了12年,後来依靠父亲在菲律宾的这层海外关係,他得以辗转前往香港发展。或许正是经历了这段时光,让他意识到科技在一个农业大国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他今後走上开拓农业科技之路埋下了伏笔。
张铁岩来到香港後,和那些初来乍到者一样,如何解决生存问题首当其冲。当时香港的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像他这样化工类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求职之路相对而言显得较为平坦。在从事电镀等工作一段时间後,他积累了一些创业资本。1986年,他的良平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起初因为资金和人手的严重不足,良平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只能进行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和生产。两年後,他将公司更名为“富成”,逐步迈上了正规化发展之路。当他回忆起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时,並没有什麽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顺其自然的平和心境,然而那“突如其来”的第一桶金,卻让他记忆犹新。
当年,国际商业巨头英美烟草集团的香港分公司,为提高香烟产品的运输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就自动化输送线设备进行招标。这一消息公布後,引起广大机械厂商的浓厚兴趣,一时间各路商家枕戈待旦,且不说香港本地的大型机械厂,就连日本企业闻讯之後也摩拳擦掌,都睁大眼睛垂涎三尺地窥视着这块“肥肉”。而张铁岩和他的公司获知这一消息时,距离报名截止日期只有一个月左右,经过通宵达旦的备战,他们最终研究出一套内容详细的投标方案。儘管之前他就认为取胜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仍旧和另一位工程师群策群力地将方案策划得尽善尽美。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他以为自己的方案,只能给那些大公司当陪衬时,居然得到英美烟草集团香港公司的总经理要到他公司来考察的通知。然而,张铁岩並没有太多的惊喜,公司一无资金、二无人手、三无设备的窘境,让他对能否中标並没有足够的信心。
“公司条件虽然很差,但你们的精神值得佩服,你们一定会成功。”听到英美公司洋经理的一通夸讚,张铁岩更觉得一头雾水:“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善意的鼓励还是婉拒之词呢?”他不禁在心里犯起了嘀咕。此後一段时间如石沉大海般没了动静,他也似乎淡忘了这件事,突然有一天,“中标”的消息有如从天而降。但数额庞大的保证金很快让他的喜悦消失得无影无蹤,无助之下他写了一封信向英美公司阐明情况,並表示如果按照惯例展开合作,他唯一能选择的结果只有放棄。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向来超过二百万的生意就要给本国商人去做的英国人,这次卻大开先例:一是免除保证金,二是预付40%的订金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基本运作。在拿到80万订金加上筹借的一部分款项之後,他的公司开始全面启动,克服了没有厂房以天台为生产车间的困难,顶住了高温工作的压力,不到两个月就完成自动化输送线的生产,並得到英美烟草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的充分认可。此後,英美烟草集团成为与张铁岩长期合作的大客户之一。
这件事曾在业内轰动一时,有人羡慕地对张铁岩先生说:“你们运气真好,挖到金矿了。”这的确是他事业的第一桶金,但凭藉的真是运气吗?当初参加招标的企业不乏大公司,甚至包括日本公司,这些企业佔尽天时、地利与人和,拿出的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事。而张铁岩先生没有社会背景和行业资历,没有充裕的资金和宽敞的厂房,甚至连普通工人都没有,他能够开採到这座“金矿”,靠的是诚信的做人原则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靠的是过人的智慧和艰辛的付出。
正是凭藉“以诚待客,力臻完美”的发展宗旨和秉承“一切为客户着想”的踏实工作作风,张铁岩先生率领富成工程有限公司历经二十年的拼搏奋进,现形成以研发、生产及安装喷涂和装配等工序的生产线或物料输送系统为一体的发展趋势,公司规模由初创时的数名员工增至现在的一百多人,並拥有一支集经验、拼搏和创新精神於一身的技术队伍,经受住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等不利经济因素的考验,赢得了海内外一千多客户的支持和信赖,奠定了“富成”在香港机械业界的地位。
用科技手段为农业增值
上世纪90年代初,张铁岩先生就对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他通过香港富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会同澳大利亚太平洋世纪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达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历时八个多月,从香港出发对山东、甘肃、河北、云南、新疆等农业大省进行考察,差不多行遍大半个中国,之後由他执笔撰写了一份内容翔实、深有见地的调查报告。
通过实地考察之後,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並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水果、蔬菜价格居低不上的原因在於:一、销售期短;二、未经过有效处理。”在一语道破中国农产品存在的弊端之後,张铁岩先生进一步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农产品的销售期长短决定价格的高低,取决於储存技术的好与坏。以新疆为例,为什麽到销售季节时,‘红地球葡萄’只能卖到70至150元一箱,而澳大利亚的同类产品卻卖出相当於人民币300至600元一箱的价格呢?这就是储存技术所导致的差别。一般葡萄使用传统方法(盖棉被或地窖储藏)能保鲜半个多月,而澳大利亚则是採取先进的冷库储存方式,保鲜期长达6个多月。故而,中国的农产品往往到销售季节时就‘排山倒海’式地一倾而出,大量的物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倾销,其价格肯定不会很高。相反,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因为储存技术的先进,没有较为固定的销售季节,这样就能‘细水长流’,在‘物以稀为贵’的季节里更是能卖个好价钱。从营销战略上说,农产品有可靠的储存技术为保证,也可以打一场时间差的漂亮仗。”
入世之後,中国农产品虽然有机会打入国际市场,但並未藉此机遇大显身手,反而屡受挫折。张铁岩先生道出问题的症结:“现代农业生产已经离不开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品,所以农产品採摘後必须经过商品化处理。譬如澳大利亚的一家多元化集团公司在亚墨来(Emerald)拥有一个澳洲最大的农场,占地约2万公亩。农场里面有一个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水果加工场,农场所出产的水果,不论是葡萄、柑桔、柠檬,还是荔枝等等,都必须经过水果加工的生产线进行预冷、清洗、挑选、杀虫、杀菌、打蜡、分选、包装冷藏後再推向市场。这就是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的全过程。忽略这一环节,将严重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爭力,甚至是丧失竞爭权。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果蔬腐烂损失达800亿元,损失率达20%至30%,而发达国家卻只有1.7%至5%。所以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否则到时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
为改变中国在水果的加工、储存、保鲜、包装等方面长期以来的落後状态,增加中国水果产品的出口量,扩大中国水果的国际影响,创立更多的水果知名品牌,近年来张铁岩先生通过香港富成工程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富有经验的中外水果专业人才,汲取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並和澳大利亚的PACIFIC CENTURY PRODUCTION公司合作,经过数年的精心研究和强化改进,终於成功地研製出涵盖多种类型、大型水果处理分选的生产线,填补了中国在水果产品处理、加工、包装方面的技术空白。
为了帮助中国广大果农积极面对入世後世界竞爭的新形势,张铁岩先生於2003年在广东东莞成立了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将所研发的水果处理分行生产线投入到批量生产之中,同时,进一步研究和製造其他类型的蔬果清洗、杀菌、打蜡、分选、精加工、保鲜、包装的生产线。
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三年来,所製造的大型水果分选生产线,不仅以技术先进、价格低廉、加工优效等优势打开了国内市场的局面,还以种类繁多的生产线,如先进的葡萄自动称重、分选生产线和大型的柑橘、柠檬、橙子自动清洗、杀虫、杀菌、打蜡、烘乾分选生产线,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果保鲜库等,远销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先进的农业国家,並在实用中展现了“中国製造”的魅力。
对於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譬如CEPA的逐步实施、南亚地区农副产品互免关税协议的签订,张铁岩先生认为既是中国水果业所要面临的新挑战,又为从事水果业的商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商机。针对这一点,他通过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积极地推动包括外资在内的几家公司,在中国合适区域建立个体型的蔬果商品化处理和精加工的基地。其主要意义和作用在於:将世界最先进的保鲜技术带入中国;用高科技手段为中国蔬果进行採後商品化处理,提高水果附加值,创建中国的水果品牌,扩大其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疏通产地与销售地的冷链输送渠道,减少採摘後的损失率;对蔬果进行无虫、无菌、无毒的精加工处理,有效地提高蔬果产品的含金量,从而实现为农产品增值,为中国农业增收创效。
归根结底为社会
张铁岩先生默默地耕耘於中国农业科技这片土壤,作为在中国水果分选技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付出远远大於回报,如果把精力放在其他的投资项目上,也许他所收穫的可能是累累硕果。然而,他卻笑着说:“一名商人如果在获得一定的财富之後,想到的是回馈社会、关注社群,无疑他是成功的,可以被称为企业家;反之,如果不以这一最终职责为念,甘当一名守财奴,那不客气地说,就是奸商。”他的这一番话既是对选择农业科技为发展目标作出了解释,又是对“什麽是成功”进行全新的释义。
“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後,怀着一颗同情心为大众群体服务,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企业家到一定程度时,归根结底就是回报社会,这才是一笔永恒的人生财富。”张铁岩先生再三强调回报社会的意义。为了落实於行动之中,他担任了福建培元中学香港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副监事长、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以及香港北角居民协会的名誉会长等诸多社会职务,当家乡须要铺路或修建学校时,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出钱出力。当他和外国朋友去云南考察时,发现当地的经济非常落後,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时,就决定在当地投资,並尽力动员外国朋友来华投资,希望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实现“投资一方,造福一方”的目标。
对於张铁岩先生来说,为推动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尽心竭力,意味着为中国农业增值、为广大农民爭取最大的利益、为中国农业登上国际舞台而增光添彩。这或许也是他实业报国、科技报国理想的一种实践方式吧。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和张铁岩先生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共同踏上开拓中国农业科技的道路,为中国农业的崛起而不懈奋斗!
——题记
“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发现,中国无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人力资源,还是在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谈及农业话题,张铁岩先生总是会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什麽同比之下,中国的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远不及国外?关键在於科技含量。”
为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农民增收创效,张铁岩先生通过其创办的企业富成工程有限公司,於2003年在广东东莞成立了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蔬果相关科技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三年来,他像一名辛勤的耕耘者,在农业科技领域里开拓着事业的土壤,播洒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企盼收穫中国农产品蜚声国际时的成功。
追本溯源忆创业
张铁岩出生於福建,八闽大地的山水和民风赋予他勤劳质朴的性格,使他从小就懂得“爱拼才会赢”的生活道理。1961年,他以优異的成绩毕业於华东化工学院(现名为华东理工大学),被分配至云南驻昆解放军化肥厂。作为一名新中国早期培养的科技人才,他深知肩负着科技报国这一历史使命,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1970年,因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他转业至云南的一家大型氮肥厂。虽说职位是技术员,但他所做的工作属於工程师的专业范畴。在农业化工领域里,他默默无闻地持续工作了12年,後来依靠父亲在菲律宾的这层海外关係,他得以辗转前往香港发展。或许正是经历了这段时光,让他意识到科技在一个农业大国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他今後走上开拓农业科技之路埋下了伏笔。
张铁岩来到香港後,和那些初来乍到者一样,如何解决生存问题首当其冲。当时香港的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像他这样化工类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求职之路相对而言显得较为平坦。在从事电镀等工作一段时间後,他积累了一些创业资本。1986年,他的良平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起初因为资金和人手的严重不足,良平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只能进行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和生产。两年後,他将公司更名为“富成”,逐步迈上了正规化发展之路。当他回忆起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时,並没有什麽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顺其自然的平和心境,然而那“突如其来”的第一桶金,卻让他记忆犹新。
当年,国际商业巨头英美烟草集团的香港分公司,为提高香烟产品的运输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就自动化输送线设备进行招标。这一消息公布後,引起广大机械厂商的浓厚兴趣,一时间各路商家枕戈待旦,且不说香港本地的大型机械厂,就连日本企业闻讯之後也摩拳擦掌,都睁大眼睛垂涎三尺地窥视着这块“肥肉”。而张铁岩和他的公司获知这一消息时,距离报名截止日期只有一个月左右,经过通宵达旦的备战,他们最终研究出一套内容详细的投标方案。儘管之前他就认为取胜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仍旧和另一位工程师群策群力地将方案策划得尽善尽美。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他以为自己的方案,只能给那些大公司当陪衬时,居然得到英美烟草集团香港公司的总经理要到他公司来考察的通知。然而,张铁岩並没有太多的惊喜,公司一无资金、二无人手、三无设备的窘境,让他对能否中标並没有足够的信心。
“公司条件虽然很差,但你们的精神值得佩服,你们一定会成功。”听到英美公司洋经理的一通夸讚,张铁岩更觉得一头雾水:“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善意的鼓励还是婉拒之词呢?”他不禁在心里犯起了嘀咕。此後一段时间如石沉大海般没了动静,他也似乎淡忘了这件事,突然有一天,“中标”的消息有如从天而降。但数额庞大的保证金很快让他的喜悦消失得无影无蹤,无助之下他写了一封信向英美公司阐明情况,並表示如果按照惯例展开合作,他唯一能选择的结果只有放棄。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向来超过二百万的生意就要给本国商人去做的英国人,这次卻大开先例:一是免除保证金,二是预付40%的订金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基本运作。在拿到80万订金加上筹借的一部分款项之後,他的公司开始全面启动,克服了没有厂房以天台为生产车间的困难,顶住了高温工作的压力,不到两个月就完成自动化输送线的生产,並得到英美烟草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的充分认可。此後,英美烟草集团成为与张铁岩长期合作的大客户之一。
这件事曾在业内轰动一时,有人羡慕地对张铁岩先生说:“你们运气真好,挖到金矿了。”这的确是他事业的第一桶金,但凭藉的真是运气吗?当初参加招标的企业不乏大公司,甚至包括日本公司,这些企业佔尽天时、地利与人和,拿出的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事。而张铁岩先生没有社会背景和行业资历,没有充裕的资金和宽敞的厂房,甚至连普通工人都没有,他能够开採到这座“金矿”,靠的是诚信的做人原则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靠的是过人的智慧和艰辛的付出。
正是凭藉“以诚待客,力臻完美”的发展宗旨和秉承“一切为客户着想”的踏实工作作风,张铁岩先生率领富成工程有限公司历经二十年的拼搏奋进,现形成以研发、生产及安装喷涂和装配等工序的生产线或物料输送系统为一体的发展趋势,公司规模由初创时的数名员工增至现在的一百多人,並拥有一支集经验、拼搏和创新精神於一身的技术队伍,经受住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等不利经济因素的考验,赢得了海内外一千多客户的支持和信赖,奠定了“富成”在香港机械业界的地位。
用科技手段为农业增值
上世纪90年代初,张铁岩先生就对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他通过香港富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会同澳大利亚太平洋世纪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达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历时八个多月,从香港出发对山东、甘肃、河北、云南、新疆等农业大省进行考察,差不多行遍大半个中国,之後由他执笔撰写了一份内容翔实、深有见地的调查报告。
通过实地考察之後,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並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水果、蔬菜价格居低不上的原因在於:一、销售期短;二、未经过有效处理。”在一语道破中国农产品存在的弊端之後,张铁岩先生进一步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农产品的销售期长短决定价格的高低,取决於储存技术的好与坏。以新疆为例,为什麽到销售季节时,‘红地球葡萄’只能卖到70至150元一箱,而澳大利亚的同类产品卻卖出相当於人民币300至600元一箱的价格呢?这就是储存技术所导致的差别。一般葡萄使用传统方法(盖棉被或地窖储藏)能保鲜半个多月,而澳大利亚则是採取先进的冷库储存方式,保鲜期长达6个多月。故而,中国的农产品往往到销售季节时就‘排山倒海’式地一倾而出,大量的物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倾销,其价格肯定不会很高。相反,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因为储存技术的先进,没有较为固定的销售季节,这样就能‘细水长流’,在‘物以稀为贵’的季节里更是能卖个好价钱。从营销战略上说,农产品有可靠的储存技术为保证,也可以打一场时间差的漂亮仗。”
入世之後,中国农产品虽然有机会打入国际市场,但並未藉此机遇大显身手,反而屡受挫折。张铁岩先生道出问题的症结:“现代农业生产已经离不开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品,所以农产品採摘後必须经过商品化处理。譬如澳大利亚的一家多元化集团公司在亚墨来(Emerald)拥有一个澳洲最大的农场,占地约2万公亩。农场里面有一个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水果加工场,农场所出产的水果,不论是葡萄、柑桔、柠檬,还是荔枝等等,都必须经过水果加工的生产线进行预冷、清洗、挑选、杀虫、杀菌、打蜡、分选、包装冷藏後再推向市场。这就是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的全过程。忽略这一环节,将严重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爭力,甚至是丧失竞爭权。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果蔬腐烂损失达800亿元,损失率达20%至30%,而发达国家卻只有1.7%至5%。所以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否则到时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
为改变中国在水果的加工、储存、保鲜、包装等方面长期以来的落後状态,增加中国水果产品的出口量,扩大中国水果的国际影响,创立更多的水果知名品牌,近年来张铁岩先生通过香港富成工程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富有经验的中外水果专业人才,汲取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並和澳大利亚的PACIFIC CENTURY PRODUCTION公司合作,经过数年的精心研究和强化改进,终於成功地研製出涵盖多种类型、大型水果处理分选的生产线,填补了中国在水果产品处理、加工、包装方面的技术空白。
为了帮助中国广大果农积极面对入世後世界竞爭的新形势,张铁岩先生於2003年在广东东莞成立了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将所研发的水果处理分行生产线投入到批量生产之中,同时,进一步研究和製造其他类型的蔬果清洗、杀菌、打蜡、分选、精加工、保鲜、包装的生产线。
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三年来,所製造的大型水果分选生产线,不仅以技术先进、价格低廉、加工优效等优势打开了国内市场的局面,还以种类繁多的生产线,如先进的葡萄自动称重、分选生产线和大型的柑橘、柠檬、橙子自动清洗、杀虫、杀菌、打蜡、烘乾分选生产线,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果保鲜库等,远销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先进的农业国家,並在实用中展现了“中国製造”的魅力。
对於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譬如CEPA的逐步实施、南亚地区农副产品互免关税协议的签订,张铁岩先生认为既是中国水果业所要面临的新挑战,又为从事水果业的商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商机。针对这一点,他通过百达岭机械有限公司积极地推动包括外资在内的几家公司,在中国合适区域建立个体型的蔬果商品化处理和精加工的基地。其主要意义和作用在於:将世界最先进的保鲜技术带入中国;用高科技手段为中国蔬果进行採後商品化处理,提高水果附加值,创建中国的水果品牌,扩大其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疏通产地与销售地的冷链输送渠道,减少採摘後的损失率;对蔬果进行无虫、无菌、无毒的精加工处理,有效地提高蔬果产品的含金量,从而实现为农产品增值,为中国农业增收创效。
归根结底为社会
张铁岩先生默默地耕耘於中国农业科技这片土壤,作为在中国水果分选技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付出远远大於回报,如果把精力放在其他的投资项目上,也许他所收穫的可能是累累硕果。然而,他卻笑着说:“一名商人如果在获得一定的财富之後,想到的是回馈社会、关注社群,无疑他是成功的,可以被称为企业家;反之,如果不以这一最终职责为念,甘当一名守财奴,那不客气地说,就是奸商。”他的这一番话既是对选择农业科技为发展目标作出了解释,又是对“什麽是成功”进行全新的释义。
“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後,怀着一颗同情心为大众群体服务,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企业家到一定程度时,归根结底就是回报社会,这才是一笔永恒的人生财富。”张铁岩先生再三强调回报社会的意义。为了落实於行动之中,他担任了福建培元中学香港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副监事长、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以及香港北角居民协会的名誉会长等诸多社会职务,当家乡须要铺路或修建学校时,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出钱出力。当他和外国朋友去云南考察时,发现当地的经济非常落後,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时,就决定在当地投资,並尽力动员外国朋友来华投资,希望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实现“投资一方,造福一方”的目标。
对於张铁岩先生来说,为推动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尽心竭力,意味着为中国农业增值、为广大农民爭取最大的利益、为中国农业登上国际舞台而增光添彩。这或许也是他实业报国、科技报国理想的一种实践方式吧。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和张铁岩先生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共同踏上开拓中国农业科技的道路,为中国农业的崛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