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时间支票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存钱一样存时间
  2008年,我移民到瑞士。考虑到我所读的大学离住的地方比较远,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房东叫克里斯蒂娜,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教师。没几天,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一天,克里斯蒂娜告诉我:“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去照顾一个82岁的老教授。”我一阵困惑,瑞士的退休金可是很丰厚的,足以让她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得知我的疑问,克里斯蒂娜笑了起来:“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随后她道出了玄机:“我每天去工作,不过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动了再用。‘时间银行’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服务时间将会存入社会保险系统的个人账户内,完全不用担心安全性。”
  克里斯蒂娜一做就是一年。有一天,我正在图书馆看书,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我匆忙赶回去将她送进医院。克里斯蒂娜向“时间银行”提出了支取的申请,不到两个小时,“时间银行”就给她安排了护工———22岁的维基小姐。随后几天,维基每天都会抽两个小时来照顾克里斯蒂娜,不仅给她做可口的饭菜,还给她读报,讲一些开心的事情。
  让时间流动起来
  在克里斯蒂娜的指导下,我向“时间银行”提出了开户申请。两天后,申请通过,我收到了“时间银行”邮寄来的10张“时间支票”。克里斯蒂娜解释说,“时间银行”的用户可以用“时间支票”来进行时间的收支。收到一张,表示自己为别人提供了一个标准时间的帮助;反过来也可以支付给别人,表示接受了别人的帮助。
  一个月后,我接到“时间银行”的通知,有一对70岁的夫妻欧仁和莉莉娅需要我提供帮助。见面后,我才知道夫妻俩原来是想去中国旅游,一方面想先了解一些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想学一些中文以备不时之需。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我每个周末都到欧仁的家里。在去之前,我会上网查找一些他们计划旅行城市的资料,另外我还准备了50句中文的日常用语。看着老夫妇努力地学着说中文,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
  有一次,夫妻俩留我吃饭。吃完饭后,欧仁像个小孩子一样笑开了:“已经有半年时间没人陪我们吃饭了!”原来,他们的儿子远在加拿大,只有圣诞节时才回来一次。看着夫妻俩满脸的笑容,我忽然想起了“时间银行”的宗旨———做时间流通的桥梁。时间的流通,不仅能让人们互帮互助,还能很好地弥补现代社会人们互不往来的缺憾啊!
  无所不能的“时间支票”
  随着不断地提供帮助,我收到的“时间支票”越来越多。一次,我理完发后才发现没带钱。理发店老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他表示如果我有“时间支票”的话,也可以用“时间支票”结账。见我疑惑不解,他笑着说他并不是想把这些“时间支票”留到老了再用,而是用来请一个钟点保姆照顾自己的孩子。
  真没想到,“时间支票”竟然还可以当钱来使用。当天晚上我上网得知,这是瑞士政府的一种人性化规定。原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瑞士经济受到了波及,于是政府出台了以服务换服务的政策。而这几年已经深得人心的“时间银行”,给这项政策提供了保障。对没有经济基础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只要肯付出时间,就可以换取自己想要的服务。
  这之后,我的劲头更足了,一有空就向“时间银行”提出申请,除了陪老人聊天,我还提供园艺服务,以及替家长接送孩子。因为有了“时间支票”,我每个月的开销不到600美元。
  在享受“时间银行”带来的好处时,我认识了瑞士女孩丹尼尔,丹尼尔也是“时间银行”的超级“粉丝”。交往半年后,我们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用“时间支票”换取婚礼的全部服务。于是,我们向“时间银行”提出申请,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婚礼各项服务都得到了落实。婚礼当天,化妆品销售员搞定了新娘妆,蛋糕师送来七层高的结婚蛋糕,摄影师提供了两个小时的服务,酒店老板提供了场地以及五十人的小型聚会用品。计算下来,我们节约了3000美元,而付出的是200张“时间支票”。
其他文献
如果说人体是个大土豆,那么这个土豆表面长了包,就相当于我们身体表面长了可以摸到的肿块;如果这个土豆里面发黑,外面看不到,需要切开来才能发现,就相当于我们身体内部发生了病变,需要通过X线、CT、超声等检查来诊断,必要时还需要由外科医生做手术,再请病理科医生对切下来的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所谓病理诊断,就是分析土豆表面的包和内里黑心到底是什么原因的一门学科。  病理检查的过程  无论是土豆外面的包,还是内
现代人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总觉得身上的毛病不断,治好了这个病,又出现那个病,这病根儿到底在哪儿呢?  归根到底是我们的生命力太脆弱了。我们吃的蔬菜是温室里培养的,在农药的保护下,在化肥的呵护下,没有任何节制地疯长着。我们吃的肉,都来自圈养的猪、牛、鸡,它们的生命周期同样是非常紊乱和短暂的,生命力极其脆弱。  吃东西不仅仅是吸收它们的营养和能量,也会吸取其中所蕴含的生命信息,也就是生命力。为什么松子比
张先生和王先生都退休了,经常在一起打门球。张先生有一点看不惯王先生,认为他看起来身体很好,血糖和血压控制得也不错,没必要经常跑到医院看病,而且单位的体检他一次也没落下过,把自己的命看得也太金贵了。而王先生经常劝张先生跟他一起去体检,说发现疾病可以及时治疗,张先生表面不说,心里却想:你就是冲着免费才去体检的,这点便宜我可不占,我吃得好、睡得香,能有啥病?我才不去体检呢。  上周六,张先生吃晚饭时突然
吃杂粮对健康有好处,但怎么吃才科学又利于坚持呢?看看三位营养专家分享的吃“粗”技巧。  根据季节选粗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原主任、教授唐大寒  我家随便就能找出7~8种粗杂粮,我一个月只有2~3天没吃杂粮。做营养研究几十年,科学吃粗粮让我受益颇多:大便规律通畅,痔疮也消失了,至今什么病都没有,身体强壮。  我吃粗粮会考虑季节性,以当时产的粗杂粮为主。比如,最近几个月薯类、南瓜、小米吃得多。
101岁的叶曼(原名刘世纶)女士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而在健康养生方面,叶曼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其实,每个人想活到100岁都很容易。”  少吃肉即少中毒  年过百岁的叶曼头发疏密有致,脸上也看不出太多的皱纹。问及长寿之道,她说:“我的饮食不简单!我从8岁开始一直吃素。”叶曼表示,吃素对人体很有益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会营养不良。叶曼还建议每顿饭只吃七分饱,但早饭一定要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主旨。  古人对建筑的选址十分重视,所谓“风水”,其实强调的正是建筑所处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不能说全属迷信。中国人自古就有“择居”、“相地”的说法。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居住有利于养生呢?孙思邈于《千金翼方》中指出,“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住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山中的茂密的树木可以在冬季
美国霍尔特郡的一次画展,卖出了40幅绘画作品,共计收入40万英镑。当前来参观的人啧啧称赞“这些画太美了”“颜色运用如此巧妙”时,鲜有人知道,展厅台阶上那个安静地坐在爸爸身边的小男孩,就是这些画的作者。  他叫威廉姆斯·基隆,英国人,刚满12岁。早在六年前,他就有了“小莫奈”之称,靠出售自己的画成为闻名全球的百万富翁。人们回顾他成名的这六年时间,发现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果不是父母保护好他的天赋与心
美国电影《实习生》中,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本在退休后不甘寂寞重返职场,以70岁高龄在购物网站实习。现实中,电影剧情仍在上演。澳大利亚一位78岁的老人在失去老伴后决定重回职场,在一家老年护理中心实习,成为该国最年长的实习生。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肯·霍尔姆今年已经78岁高龄,曾是一名制作手术工具的匠人。他在工作30年后退休,在家专心照料生病的妻子比阿特丽斯,长达10年。  妻子去世后,霍尔姆感到十分寂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对八十多岁的法国老夫妇,这一辈子简直过得太值了。  爷爷今年88岁,奶奶85岁,两人结婚都六十多年了,两个孩子,儿孙满堂。二十多年前,老两口退休。他们不愿再在巴黎过城市生活,最后选了离著名的诺曼底海滩不到一小时车程的乡下农庄,定居下来。农庄以一栋两层半的别墅为中心,周围是几十亩肥沃土地,最近的镇子,也要开车一二十分钟。早期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爷爷读书画画,家里有一部房车,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