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缔拍场神话的元青花概析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shil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艺术品单件最高价的创造者即一元青花大罐,元青花的珍罕程度从而不难想见。随着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元青花成为了众多藏家们的焦点:由于在市场上出现的元青花往往被人以超高价竞投,由于它所呈现的美学风范,由于它的传奇般身世,由于等等的原因,让人们将元青花视为收藏的圣物。针对历年来的高价元青花,我们为您一一进行分析扫描,以助读者们了解到高价元青花之所以高价的缘由。
  谈到高价元青花,首当其冲的莫过于,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以折合人民币228,618,086元成交,预估价代询,编号Lot1403,图1),这是至今为止最贵的元青花,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品成交的最高价。该罐高27,5厘米,腹径33厘米,曾被亥玛赫(Hemert)男爵少将收藏,也算”出身显赫”了。该品最为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题材。元青花的题材其实很少会有故事情节,更多的只会是一些花鸟走兽等纹样,极少会有人物的形象。而该品却以“鬼谷下山”这种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为题材,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项级的精品。在该品出现以前,人们只知道全球有7件类似题材的罐。它们分别是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在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还有“西厢记”、“细柳营”两个青花罐(参见《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著,中华书局2008年4月第一版)。由于元青花存世的稀少,而这件民间藏品又是那么罕见的题材。因此当拍品出现时,立即使得整个收藏界议论纷纷。在中国,甚至出现了元青花收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该品原是荷兰收藏家亥玛赫家族家传的藏品,是亥玛赫于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驻北京时购得。当时最后拍得这一中国艺术极品的是由伦敦古董商埃斯凯纳齐(Eskenazi)代理的一位美国股票投资商。
  
  2005年佳士得拍出了这件“鬼谷下山”大罐后不久,同年11月便在香港以折合人民币49989,600元的高价,拍出了“锦香亭”元青花罐(编号Lot88,咨询价)。它正是上述的7罐之一。虽然该罐上所描绘的场景不是历史故事,但却是极少见的人物题材,出自14世纪元大都剧作家王仲文的著名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与“鬼谷下山”大罐的高度、直径、轮廓比例相同,颈部、肩部都分别绘有相似的水波纹和牡丹纹。1976年10月23日,在纽约苏富比售出,当时编号为Lot242:后来1989年,英国铁路基金会委托香港苏富比将此罐售出,当时编号为Lot12。
  紧接着第三高价的则是2008294月11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出的“缠枝牡丹海马”狮钮盖罐(编号Lot2927,预估价20,000,000~30,000,000港币),以折合人民币20,454,750元成交。该罐是最早公开的元代私人收藏之一。罐身上绘有白马穿越海浪、缠枝和牡丹纹样,另配有麒麟头耳饰。最特别之处在于此罐自身配有钮盖,实际上,带盖的元青花罐在私人藏家手中简直少之又少。更别说工匠们还精心将这件拍品的钮盖制作成狮子的形状,这几乎在所有的元青花收藏中都无法找到类似的作品。
  同在2005年,在伦敦创造出天价元青花纪录不久,欧洲的另一老牌拍行,德国纳高拍卖了一件“鱼藻纹菱口大盘”,以折台人民币3,434,940元成交。该品出自G·A·马可多纳德(G.A.Macdonna]d)医生的家族收藏。马可多纳德医生之前是桑给巴尔岛(zanzibar)苏丹的御医,苏丹在其离开桑给巴尔岛时将此盘送给他作为送别礼物。该盘盘心的主题是单鱼戏藻,中圈为缠枝花卉,沿口为菱纹。与2006年11月香港佳士得,以折合人民币15,267,200元成交的“鱼藻纹折沿盘”(编号Lot1506,预估价&000,000~10,000,000港币)相似。
  
  另外高价的缠枝牡丹纹样拍品还有,2004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以折合人民币23,437,013元成交的“缠枝牡丹纹双鱼耳”大罐(编号Lot1021,预估价5,800,000~6,500,000港币)。该品是件典型的元青花大罐,造型硕大雄健,通体绘有元青花款式常见的缠枝、牡丹、莲花等植物饰纹。特别的是罐肩略高处饰有凤凰飞日和麒麟的纹样,另外还附有两鲤鱼状的耳饰。1974年12月,藏家H·s·尼尔森(H.s.Nilsen)委托伦敦苏富比售出。该罐与伦敦大英博物馆藏的一件作品十分相似(参见《东方瓷器——世界的伟大收藏》,Orienta]Ceramlcs,The World's GreatCollections,东京,1981年,卷5;以及《元代瓷器》,北京,1998年),这件作品有着同样的形制、相似的纹样以及金属的口沿,唯一有所差别的只是罐肩略高处绘有的是一对凤凰和一对麒麟。同样肩饰凤凰和麒麟纹样的作品,还有藏在松冈艺术馆的一件大罐(参见《东方瓷器杰作选》,Selected Masterpiecesof Oriental Ceramics,1984)。此外,1990年12月伦敦佳土得也曾拍出一件带有凤凰耳饰的大罐(编号Lotl63);1995年3月纽约佳士得曾拍出两件花瓶,一件肩饰上绘有莲纹围绕的麒麟,另一件肩饰上绘有莲纹围绕的凤凰(参见《阿尔达比勒圣殿的中国瓷器》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J·波普著,J,Pope,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华盛顿,1956年)。
  从历年的高价元青花拍品来看,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
  1、在造型方面几乎都是完整的大罐、大盘、大瓶。如2006年6月北京华辰,以14,520,000元成交的“缠枝牡丹纹罐”(编号1372,估价代询);2006年11月香港佳士得,成交的“鱼藻纹折沿盘”及以折合人民币10,025,600元成交的“缠枝牡丹纹梅瓶”(编号Lot1505,预估价6,000,000~9,000,000港币)等。
  2、纹样及饰物粗狂流畅,多为主纹加辅助纹,繁而不乱,此外都具有自身的特别之处。甚至部分拍品还带有点传奇色彩,像“鬼谷下山”大罐、“锦香亭”罐这类世界级罕见的题材。
  3、有详细的相关文献以及收藏拍卖纪录。
  4、凡成交的元青花拍品全都以高出预估价的价格成交。
  5、高价元青花几乎全都来自外国藏家或基金会的收藏。
  6、大部分高价元青花拍品都出现在香港的佳士得和苏富比。
其他文献
即将举行的北京诚轩拍卖,除了常规的书画及瓷器等项目,此次拍卖别出心裁呈现“新文学插图原稿”专题。这不但令书画藏家关注,更引起了新文学版本藏家乃至连环画藏家们的关注。  1950-60年代,在当时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都加入到插画的创作行列中,如中国画画家程十发和范曾、装饰艺术家张光宇、工笔画家华三川、书画家杨之光,以及漫画家丁聪和连环画大家贺友直等,这在当时形成了插画创作百花齐放、繁荣
期刊
为纪念 “张大千诞辰110周年”,也为了更好抗击金融风暴,今春,很多拍卖行都在春拍打出了“张大千牌”: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敬华、北京诚轩、上海工美、浙江南北、北京万隆、北京匡时等皆有定数量张大千作品上拍。香港佳士得在5月25日则隆重其事推出20件张大干作品。当中包括估价达300万的《红满山》,创作于1979年,据云此画为藏家直接得自张大千本人,两人是多年深交。画之题诗构思始于上世纪50年代,
期刊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具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画科。据《孔子家语》记载,早在周代,已经有了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或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大量涌现。目前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是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  倘若要分析一件特定的绘画作品,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来进行:它的技法、工具、主题、意蕴、作者的背景、创作的历程、流传的经过、真伪的判定,等等,那
期刊
和钱伯斯先生交往的那段日子我常常想起毛姆《剃刀边缘》里的Elliott Templeton。钱伯斯先生是住过美国的英国人;坦普尔顿先生是迷恋欧洲的美国人。钱伯斯先生满身透着美国人的轻捷,坦普尔顿先生从头到脚包的是英国绅士的深沉。相貌也许不一样,审美品味大致非常相似。家道都很殷实,也都讲究衣着,讲究饮食。都喜欢应酬也都喜欢孤独,一辈子在酒馆快关门的灯火阑珊处冷眼观赏歪了仪表的酒客。助人的热心他们天生
期刊
陆俨少是一位非常喜欢读书的文人画家,尤其喜欢阅读古人诗词。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陆俨少最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杜诗,或亦禀性相近,笔墨多有郁勃之气。”当年陆俨少避难四川,“入蜀前行李中只带一本钱注杜诗,闲时吟咏,眺望巴山蜀水,眼前景物,一经杜公点出,更觉亲切。”(《陆俨少自叙》)杜诗给予陆俨少这么多“点拨”,杜甫自然不会知道,然而在陆俨少的心中却实实在在是一份情感,它如同一根文化长索,
期刊
在专业的道路上,走了2008天、66个月、5年半之后,《收藏/拍卖》全面改版,实现从一本收藏家杂志到一本收藏生活家杂志的优雅转身。  一路上并不是没有风景。从2004年正式创刊到现在,我们一直服务于中国最高端的读者人群。以“收藏之雅”为宗旨,我们和读者们一起分享了无数的人文趣味与闲情逸致,在同类杂志中,可以说我们是最好当中的一本。但当我们慢下脚步,发现读者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原有读者希望我们的视野
期刊
西班牙裔墨西哥企业家安东尼奥·偑雷斯·西蒙(Juan AntonioPerez simon)先生是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由西蒙先生创立的西蒙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是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西蒙基金会的艺术收藏种类丰富。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近到20世纪现代艺术诸流派.其中尤以欧洲19-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  
期刊
一件元青花在手,已足以在藏瓷界傲视同群,顾盼自雄。而当坐拥27件元青花精品时,这样的收藏无疑成为所有藏瓷人及瓷器专家心目中的圣殿。香港葛氏天民楼,就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圣殿。这个圣殿的主人,是一对父子,数十年来神秘低调,这对父子先后担任香港最著名收藏社团“敏求精俞”的主席,更成为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话。  “天民”堂号有玄机看葛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天民楼”斋号颇有来历。史籍记载“葛天氏,
期刊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朴人等,因故乡安徽歙县潭渡村有滨虹亭,故颜所居日滨虹草堂,中年更字宾虹,且以字行。为一代艺术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  黄宾虹治印始自髫龄,年方十一就临摹家中《飞鸿堂印谱》及丁敬、邓石如印谱,数年后由浙派而转趋徽派,尤于巴慰祖之法有契,并上溯先秦两汉。其于印学贡献有三 一日搜集古鉨印,编拓印谱。积
期刊
这一册清初的信札,在清朝末年落到了常熟藏书家赵宗建之手。现在知道赵宗建的人恐怕不多了,其清成丰时官至太常寺博士,其工作便是管理皇家图书。说出他自己的收藏,或会令人瞠目结舌: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手稿、《徐霞客游记》的手书原稿,都是其藏品!  查士标在信札中除了与“东玉贤婿”谈及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外,更多的是书画笔债的话题,让人感兴趣的还有他在购买古玩字画时的鉴定、品评及斟酌价钱之语。艺术品市场,无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