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 方法 选择母乳性黄疸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口服婴儿葡萄糖粉配制成浓度为5%~10%葡萄糖溶液,每次20mL,每日3次。7d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29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8例,无效2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65-02
  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BMJ)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通常我们所说的母乳性黄疸是指晚发型(又称迟发型),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大力推广及对黄疸的重视,母乳性黄疸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00例,年龄在3~59d。其中男50例,女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男25例,女2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黄疸指数为血总胆红素水平。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其他感染、溶血、缺氧等严重并发症、头颅血肿、肝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2 诊断标准
  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1]:(1)母乳喂养或以母乳为主,黄疸在生后2~14d内出现并持续不退;(2)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3)排除感染、溶血、缺氧、头颅血肿、肝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所致的黄疸;(4)停哺母乳后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患儿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无肿大,肝功能正常,血HbsAg(-)。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Z11020607,每支装10mL(含黄芩苷0.4g)]每次5mL,每日2次,疗程1周。对照组采用口服婴儿葡萄糖粉配制成浓度为5%~10%葡萄糖溶液,每次20mL,每日3次,疗程1周。两组疗程结束统计疗效,复查黄疸指数。
  1.4 疗效判断标准[2]
  根据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疗效分为:(1)治愈:皮肤黏膜黄染消退,且不再重复出现,血清总胆红素<85μmol/L,无其他并发症;(2)好转:皮肤黏膜黄染减轻,血清总胆红素在85~220.6μmol/L之间,无其他并发症;(3)无效:皮肤黏膜黄染无明显变化或退而复现,血清总胆红素>220.6μmol/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9,P=0.344>0.05),即两组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0,P=0.043<0.05),即应用茵栀黄口服液的治疗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应用配制的葡萄糖溶液的对照组,见表1。
  治疗组50例,治愈17例,好转29例(即有效46例),无效4例;对照组50例,治愈9例,好转18例(即有效27例),无效23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于1960年由Arias及Gartner等首先报告,其特点为母乳喂养儿,于生后1周左右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3周达高峰,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当时称这种高未结合胆红素为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现称为迟发型母乳性黄疸)。而1985年以来对母乳性黄疸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生后3~4d的母乳喂养儿即可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也无其他临床症状,因而把这种黄疸也称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2]。新生儿,尤其是母乳喂养儿,如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喂养次数减少,势必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胎粪内未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回吸收增加,从而加重黄疸的发生[3-4]。
  新生儿肠道中某些葡萄糖醛酸甘酶阳性细菌水解结合胆红素,参与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因新生儿的内源性葡萄糖醛酸甘酶相比含量较少,且肠道细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转化胆红素成粪胆原[5-6],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中医认为黄疸是胎毒湿热阻于胆道引起,应当清热解毒、疏肝利胆。茵栀黄口服液是参照中医方剂“茵陈汤”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茵陈、黄芩、栀子、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褪黄等功效,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变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增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能力,诱导肝酶系统,使更多的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并加快后者在胆汁中的排泄速度[7]。
  本资料表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越于口服糖水(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从中医角度辨证施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减轻黄疸程度,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儿的预后。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安全的、有效的,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参考文献]
  [1] 许植之.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9.
  [2] 安文莉.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50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1):95-96.
  [3] 骆仕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吉林医学,2011,32(3):520.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2-315.
  [5] Penders J,Thijs,Vink C,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early infancy[J].Pediatrics,2006,118(2):511-521.
  [6] Medina M,Izquierdo E,Ennahar S,et al.Differential immunomoduiatory propertie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trains:relavence to probiotic selec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Clin Exp Immunol,2007,150(3):531-538.
  [7] 韦毅.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57.
  (收稿日期:2013-07-0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注射液联合DCF(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方案治疗转移或复发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将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转移或复发性晚期胃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斑蝥酸钠注射液联合DCF方案组24例及单纯DCF方案组24例。每例患者每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联合组可评价疗效24例: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9例,有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减少颌面部创面瘢痕形成,探讨颌面部污染创面的感染预防方法。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医学美容门诊就诊的80例颌面部污染创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四步法污染创面感染预防方法(污染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处理、污染创面处理、头孢拉定的使用和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二步法污染创面感染预防方法(污染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处理、污染创面处理),观察2组感染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患者进食面条、点心、普食这三种不同类型食物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相应最佳时间。 方法 将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面条组、点心组、普食组,每组在结肠镜检查前进食相对应的食物,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小组,3个小组进食后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时间段不相同,对比每组中3个小组的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进食后的不良反应这4个观察指标。 结果 面条组的3个小组的肠道清洁程度及清洁范
期刊
写在前面  骄阳似火的2013年8月16~18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第五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隆重举行。  自2009年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系成立之日起,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即同时诞生。5年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一直致力于打造小规模精品论坛,参会人数控制在300人至600人。论坛注重从1~2个领域重点切入,旨在让北京大学22家附属及教学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同仁,对各学科急重症诊治问题、尤其是多学科联合救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26例经临床诊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用美国BARD MAGNUM自动活检枪斜角进针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对影响穿刺成功率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与普通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对比。 结果 穿刺成功222例,成功率为98.4%,有4例未取得足够病理诊断的肾组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6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n=105)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n=60)。对比研究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LC组无中转开腹,2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矽肺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口服氨茶碱,抗感染和必要时吸氧等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克矽汤”水煎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
期刊
[摘要] 《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型的应用学科,是数千年以来人类在同疾病斗争的过程当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同时具有社会性、服务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一些相关的人文知识外,还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训练来加固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水平。临床实践技能作为医学生的一项必备能力,是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的必备能力,现阶段却面临者许多新的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比亚芬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 方法 5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9例在第1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28例做常规放疗皮肤护理。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Ⅰ、Ⅱ、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5.2%、34.5%、10.3%和17.9%、42.9%、39.3%;累积剂量25Gy时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0%
期刊
[摘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脂质体的研究日渐广泛,已遍及了各大领域,并逐渐向临床应用发展。本资料简单介绍了脂质体的定义,详细论述了中药脂质体的给药方式及其应用。  [关键词] 脂质体;中药;特性;给药方式  [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9-03  脂质体(liposomes)相似于生物膜结构,是一种有着双分子层的小囊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