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日标,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造性地从多种角度设计任务,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发展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了合作以及创新精神。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在初一阶段教师如何多角度地设计话题,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单词、句型互不离,巧设任务促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单词和句型教学穿插进行,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说促记。例如,在学了how much之后,向学生下达任务:当小记者,采访同伴,问他的衣服的价钱。由于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采访之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采访内容,把组内成员的服装价钱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这样既巩固了本节所学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写作能力。最后布置作业:回家向父母介绍服装名称并询问其价格。初一学生表现力强,这一任务既把任务型教学延伸到了课堂教学之外,又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前勾后联编对话,新、旧知识循环用
学是为了用,学一点用一点,用的能力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养成。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遗忘率比较高他们往往学了后边的忘了前边的。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避免遗忘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呢?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在学习了新内容并进行练习巩固之后,引导学生加入以前学的内容编对话,在对话中尽量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都穿插用上。
例如,学了Do you like…?(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句型后,笔者提出了一些问题: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last name?/What’s this in Enghsh?/What color is it?/Is this your ruler?/Do you have a ruler?/Do you like your ruler?讓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进行对话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把新、旧内容串起来用,并自觉运用于每节课的free talk中。
三、牵一物而问题出,先说后写两不误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他们不会自主地提出问题,课堂上让他们自主交谈时,也经常是无话可说。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就同一物品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笔者以图示的形式出示了关键词,随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出示一个物品都能带出一串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对已十分熟练掌握的大量语句所体现的语言规律认识更加系统与深化,把知识点串成了知识串,牵一物而问题出,把所学的零散知识都浓缩于问答中,这样一气呵成,形散而神不散。
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连珠炮似的问答练习,综合运用了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加快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节奏。练习之后,笔者还要求学生根据回答写出相应的句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他们由被动地答转向了主动地问,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效率,从中学生也真正发现了自己确实很棒,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提出话题,立体构架,多向思维
为了给学生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多角度地开发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他们就一个话题从多角度进行描述,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如,学习了“When is the Art Festival?”后,让学生就Art Festival从多角度进行问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何活动,你有什么节目,感觉如何,是否喜欢。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得调动第六、七、九、十单元中所学的内容并对此进行整合。学生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并运用语文中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多方位地进行描述。小组讨论结束,在班里汇报表演。各组内成员纷纷行动起来。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了语言知识,发展了综合语言技能,还促进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并使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中,如果问题设置得当,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既要考虑叙述的内容,又要考虑叙述的方式。为此,学生会调动所学的知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联系,从而筛选、过滤出相关知识为之所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自我发展的空间,为语言学习插上了翅膀。
新型的课堂教学,犹如一株幼苗需要阳光、土壤和营养,只有不断地为它施肥,才能使它越来越美,越来越强壮。
一、单词、句型互不离,巧设任务促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单词和句型教学穿插进行,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以说促记。例如,在学了how much之后,向学生下达任务:当小记者,采访同伴,问他的衣服的价钱。由于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采访之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采访内容,把组内成员的服装价钱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这样既巩固了本节所学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写作能力。最后布置作业:回家向父母介绍服装名称并询问其价格。初一学生表现力强,这一任务既把任务型教学延伸到了课堂教学之外,又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前勾后联编对话,新、旧知识循环用
学是为了用,学一点用一点,用的能力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养成。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遗忘率比较高他们往往学了后边的忘了前边的。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避免遗忘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呢?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在学习了新内容并进行练习巩固之后,引导学生加入以前学的内容编对话,在对话中尽量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都穿插用上。
例如,学了Do you like…?(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句型后,笔者提出了一些问题: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last name?/What’s this in Enghsh?/What color is it?/Is this your ruler?/Do you have a ruler?/Do you like your ruler?讓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进行对话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把新、旧内容串起来用,并自觉运用于每节课的free talk中。
三、牵一物而问题出,先说后写两不误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他们不会自主地提出问题,课堂上让他们自主交谈时,也经常是无话可说。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就同一物品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笔者以图示的形式出示了关键词,随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出示一个物品都能带出一串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对已十分熟练掌握的大量语句所体现的语言规律认识更加系统与深化,把知识点串成了知识串,牵一物而问题出,把所学的零散知识都浓缩于问答中,这样一气呵成,形散而神不散。
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连珠炮似的问答练习,综合运用了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加快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节奏。练习之后,笔者还要求学生根据回答写出相应的句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他们由被动地答转向了主动地问,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效率,从中学生也真正发现了自己确实很棒,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提出话题,立体构架,多向思维
为了给学生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多角度地开发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他们就一个话题从多角度进行描述,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如,学习了“When is the Art Festival?”后,让学生就Art Festival从多角度进行问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何活动,你有什么节目,感觉如何,是否喜欢。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得调动第六、七、九、十单元中所学的内容并对此进行整合。学生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并运用语文中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多方位地进行描述。小组讨论结束,在班里汇报表演。各组内成员纷纷行动起来。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了语言知识,发展了综合语言技能,还促进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并使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中,如果问题设置得当,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回答问题时,学生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既要考虑叙述的内容,又要考虑叙述的方式。为此,学生会调动所学的知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联系,从而筛选、过滤出相关知识为之所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自我发展的空间,为语言学习插上了翅膀。
新型的课堂教学,犹如一株幼苗需要阳光、土壤和营养,只有不断地为它施肥,才能使它越来越美,越来越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