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关键词】数学 快乐 氛围 实践 组织 评价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呢?
一、教师创设参与氛围学生体味参与快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这样启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
二、教师重视实践操作,学生体味能参与快乐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那么通过何种方式使他们积极参与,能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呢?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三、教师教法多样,学生体味会参与的快乐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要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组织上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直观。加强直观性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参与。
2.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换位、小组竞赛等,对于调节学生的身心、引起兴趣、减轻疲劳很有帮助。
3.民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把师生关系变为“教学相长”的平等合作关系。自觉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平等的姿态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
四、教师科学评价,学生体味还想参与的热情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科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评价也是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参与。好的评价是实现师生“双赢”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兴趣、知识层次、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行评价的多元化,也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的有利因素。教师的评价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我们知道,一双手伸出来十个手指有长短。对于成绩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基础不好,不能把要求提得太高,要注重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也就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有信心在参与中不断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学生能发表见解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参与实践的,教师不包办,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文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见《教师教育》2008年第7期
[2]孔启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张天孝.《现代小学数学》科学出版社2004.4
[4]陈万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江苏教育技术》,2007年第一期
[5]霍华德?加德纳.张开冰译.《未受学科训练的心智》.学苑出版社,2008年3月
【关键词】数学 快乐 氛围 实践 组织 评价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呢?
一、教师创设参与氛围学生体味参与快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这样启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
二、教师重视实践操作,学生体味能参与快乐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那么通过何种方式使他们积极参与,能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呢?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三、教师教法多样,学生体味会参与的快乐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要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组织上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直观。加强直观性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参与。
2.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换位、小组竞赛等,对于调节学生的身心、引起兴趣、减轻疲劳很有帮助。
3.民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把师生关系变为“教学相长”的平等合作关系。自觉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平等的姿态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
四、教师科学评价,学生体味还想参与的热情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科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评价也是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参与。好的评价是实现师生“双赢”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兴趣、知识层次、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行评价的多元化,也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的有利因素。教师的评价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我们知道,一双手伸出来十个手指有长短。对于成绩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基础不好,不能把要求提得太高,要注重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也就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有信心在参与中不断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学生能发表见解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参与实践的,教师不包办,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文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见《教师教育》2008年第7期
[2]孔启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张天孝.《现代小学数学》科学出版社2004.4
[4]陈万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江苏教育技术》,2007年第一期
[5]霍华德?加德纳.张开冰译.《未受学科训练的心智》.学苑出版社,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