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浅谈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践性 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1 日常生活“语文化”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2 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施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如在学习《小溪流的歌》这篇文章时,课上,我展示了声像并茂的动画:清清的溪水,圆圆的卵石,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儿,小溪流快乐地奔向江河,奔向大海。课尾,我深情地说:“哎,现在的小溪流快乐不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到溪边去走一走,就能真相大白。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课后,让学生去收集溪受破坏的资料、图片,共同探究如何保护好溪、保护自然环境的途径。一个星期后,在班中交流,并向社会写倡议书,激起了学生乃至社会人士拯救地球的责任感。“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服务于社会,尽一份小公民的责任。
  3 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于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杨小娥 .小学语文的创新性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2
  2 房瑾.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新课程学习(上),2011.6
其他文献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 选好内容,“活”“动”结合  1.1 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
期刊
【摘 要】学校领导总是说,教师应该锤炼基本功,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成为老师们热烈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仁者见仁,义者见义。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当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效性 教学策略    “实效性”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吴正宪老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一点,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做法:  1 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中,代数与几何内容并存。不管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激发学生兴趣;②培养学生的几何基本功;③抓住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 兴趣 基本功 思想教育     俗话说:“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究竟好教难教、好学难学,本人就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仁们交流。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代数与几何内容并存。不管怎样
期刊
教材是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可以说是天天都在使用教材,凭借教材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在座的每一个学生,借助教材把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都灌输给每一个学生。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越来越符合时代的要求,越来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辅相成,越来越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有没有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有所
期刊
【摘 要】文字是记录语文的书面符合体系,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工具,而掌握语言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保证。柳斌同志在“全国识字交流大会上”谈到,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只有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同时又在阅读与生活中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教学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
期刊
1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提前预习并填好学案,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两组表演节目的同学做好课下演练工作,表演尽量生动简短;两名调查员做好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形成自己的语言,准备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②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编写预习学案,下发给学生;通过上网,向其他老师请教等途径做好课件;对学生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帮助。  2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个周末,小舟同学和妈妈一起到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目前,不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讲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语文教材越来越人性化、感性化。因此,许多语文教师都能巧妙地借助幽默艺术来激活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趣,在教学中时而幽默一下,让学生如沐浴春风般的开心之余,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理解和应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曾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了些初浅的探究,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效应”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故不揣浅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