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用词的,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用词的,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