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这种不良的心理如果持续到孩子长大后,它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给孩子平添许多烦恼和痛苦。初中阶段是孩子身心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本文在引导孩子消除嫉妒心理,重建健康的心理上作了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嫉妒;消除;正确认识和评价;换位思考;合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在人类的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固、最持久了。”“嫉妒这恶魔总是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最好的东西。”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这种不良的心理如果持续到孩子长大后,它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给孩子平添许多烦恼和痛苦。如何看待并克服这种心理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现象分析
“……我(小高,班长)和小强(学习委员)原本是好朋友。可是新学期以来,我发现您似乎对小强更为关心,有时还直接委派他做一些工作,而且这几次考试小强的名次都在我的前面。看到他进步这么大,我的心理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中考即将临近,我想全身心投入学习,可这种感觉却与日俱增!我还感到我们的相处没有了以前那种随和、轻松,只要有小强在场,我总是不自觉说一两句酸溜溜的话才觉得解气。老师,我知道我是在嫉妒小强,但我不知道怎么调节!……”
读罢班长的来信,我内心颤动,没想到各方面都十分出色的“阳光男孩”竟会如此烦恼!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的同学当看到别的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的赏识或者看到别的同学衣着相貌胜过自己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或不屑一顾。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嫉妒心非常强,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在后面搞“小动作”,对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进行冷嘲热讽并与之疏远,严重者甚至产生一种埋怨的心理,并伴有攻击性言行。这些现象和小高信里的阐述都是学生嫉妒心理的体现。
二、嫉妒成因
要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学生产生嫉妒的成因,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一般来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
(一)学生心理的不稳定因素
初二的學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表现自己,但毕竟涉世未深,知识面比较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不全面,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比如小高,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和很好地处理班中事务,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但看到小强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心理失去了平衡,不能理性地对待,更不能控制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嫉妒。如果人处于一种嫉妒的状态当中,他对思想、情绪甚至行动的自控能力是非常低的。
(二)家长教育方法欠妥
小高自小到现在都很优秀,但他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文化都不高,他们经常对孩子的品德、能力过分地赞赏。但是在他某方面(特别是成绩)出现后退的情况下,他的家人又会经常埋怨、指责,甚至猜度:“人家越大越有出息,你怎么越大越退步了呢?你看看邻居小林,她成绩又好、又听话。你是不是早恋了?……”
的确,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拿别人孩子的成绩来贬抑自己孩子,但孩子往往会因未达到父母的要求转而在内心上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怨恨那个孩子。如果在学习生活中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嫉妒的心理就会进一步强化,严重者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方式去报复。所以我个人认为:家长的教育方法欠妥是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
(三)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是触发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小高,本来在班里很多工作都是由他去承担的。由于近段时间他的成绩有所下降,我想让他有足够的精力把成绩赶上来,就适当减少了他的一些工作,殊不知却让敏感的小高误认为这是我对他的学习工作能力的否定,觉得自己失去了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位置,进而产生失落嫉妒的心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三、引导方法
谁都知道,人都会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如果这种心理处理得当,就可以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加有责任帮助学生消除因嫉妒而产生的消极心理。鉴于此,我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以下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要改变小高的现状,我觉得首先要帮助他正确认识嫉妒心理对他造成的不良影响。考虑到班里还有一部分同学也存在这种思想,我开了一个《我为你喝彩》的主题班会,帮助小高及其他同学提高认识。
班会开始,我就设疑:“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在《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中,是什么让老将廉颇与蔺相如产生了矛盾?又是什么让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缓和,从而共同辅助国家的呢?”我特意引导小高讲出是蔺相如那颗宽容的心化解了廉颇心中的嫉妒,从而使他们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国家。
接着,我因势利导:“在历史人物中,我们还知道哪些因陷入嫉妒深渊无法自拔而最终失败的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说战国时期由于魏王对孙膑赏识,庞涓因嫉妒而残害孙膑最终丧身在万箭之中;有的说在三国时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尽各种办法加害于他,却被诸葛亮三气身亡……此外,我还联系本班实际列举了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妒忌心非常强的例子。
通过对比,同学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心胸狭窄、气量小、容不得别人是嫉妒者的主要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旦陷入嫉妒的深渊,人的心胸就会变得狭小,甚至常常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最终葬送自己的前程。班会的最后,我意味深长地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同学语文学得好,有的同学数学学得好,有的同学美术学得好。当我们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的同学的优点,却不能注意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结果使自己心理失去平衡,影响了学习的成绩……”我偷偷地看着小高,发现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知道他已经认识到嫉妒的危害了。 (二)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我们可以用“他比你强,你要比他更强,你要学会在竞争中战胜他!”这些话语激励起他们奋起直追,唤起他们勇于探索和超越自我的能力。
对于小高,我首先肯定了他为班集体所做出的成绩,接着引导他认识到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挥并开拓自身的潜能,鼓励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竞争,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成绩有所进步。引导他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看不得自己成绩的退步。成绩退步了,便担心老师失望、父母伤心、同学看不起,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而把精力放在嫉妒他人上,这于己于人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希望他能提高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能力,努力淡化因退步或成绩波动所带来的痛苦,感受自己每一点进步的快乐。再者,我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取得好成绩、得到了表扬,别的同学对你不满或者怨恨,甚至对你进行诽谤,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他很快认识到:他们取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为他们感到高兴,更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自己的好朋友。我鼓励他:当自己的嫉妒心理作怪时就换位思考,把对方当做朋友,由衷地赞美对方,分享他们的快乐,这样心里就不痛苦了。最后,我让他更进一步明确:竞争是为了找差距,从而更快地取长补短,以达到进步的目的。我让他把小强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再在班上帮扶一个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让他体会竞争中帮助别人和不断进步的快乐。
(三)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倡导合作
一般情况,嫉妒较多地产生在能力强的孩子身上。就像小高,他从小到现在都是十分出色优秀的,但是我没有想到是由于我的教育方法不当,忽略了渴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他,使他产生了嫉妒!
希腊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这说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热情好动、可塑性大,但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个性不够稳定。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的各种活动。比如,开展班内的各科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篮球和羽毛球比赛等。在每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与之互补的“合作”,让同学们在相互协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力争使自己的成绩或效率超越其他同学,达到既使同学们发展良好的个性,又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实践证明,我发现这样做不但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们(包括小高)比以前更加乐观向上、豁达开朗了!
(四)对学生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更宽阔的胸怀
毛主席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觉得在教育工作中,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在和小高聊天时,我特别指出:即使没有别人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又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能力就会更强,就会真正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而小强就是这种脚踏实地的人。小高一开始听的时候很不自在,但很快就想明白了,而且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他更加勤快、更加快乐了。
(五)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度过的,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的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和小高聊天,我了解到小高的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厉。为此,我和小高的父母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正确评价孩子。小高是比较自信的孩子,但家长的过度表扬使他过于自傲,家长的过度猜度又使他对同龄人产生过度的嫉妒,根源就在于他的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小高。
其实大家都知道,当孩子高兴时,他希望父母和他一起分享快乐。但当孩子犯错或处于情绪的低谷时,最希望的也是父母不要发牢骚或大发雷霆,而是希望父母帮助他认识错误,给予他面对错误的勇气,甚至陪伴他一起改正错误。如果能够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家长就能够更客观、更正确地评价孩子了。
2.多和孩子沟通。作为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话,随时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孩子取得成绩时如此,遭受挫折时更应如此。小高的父母也非常配合我的工作,他们主动买了《告诉孩子,你真棒!》《把孩子的缺点变成优点》等书来提升自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周末带小高去打羽毛球、爬山,甚至約上同班同学的父母、孩子去郊游。试想想,有能不断提升自己知识和生活质量的父母,又怎愁没有进步的孩子呢?
(六)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嫉妒是阻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降低生活质量的一块“绊脚石”。作为老师的我们往往更注重事情的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和进步情况的肯定。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同学们商量后开始做以下的尝试:(1)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2)对个别优生的奖励转变到让同学们寻找每位同学闪光点的评价;(3)期末评奖时给予每位同学如特长、品德、个人发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奖励。虽然这还在尝试当中,但我想这也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全面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和纯真的笑脸外,也会有迷离的细雨和成长的困惑。只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嫉妒心理,冷静分析每位学生产生嫉妒的原因,和家长密切联系,并进行积极的引导的话,我们身边的每一朵花儿才会开得更加健康娇艳!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辛德勒,杨玉功 译.坏情绪再也不来纠缠你.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6,1.
[2]师道.广东教育杂志社,2015.3(A刊)
[3]李悦.把孩子的缺点变成优点.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7.
[4]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5]贾晓明.来自心理医师的101个贴心叮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关键词】嫉妒;消除;正确认识和评价;换位思考;合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在人类的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固、最持久了。”“嫉妒这恶魔总是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最好的东西。”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这种不良的心理如果持续到孩子长大后,它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给孩子平添许多烦恼和痛苦。如何看待并克服这种心理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现象分析
“……我(小高,班长)和小强(学习委员)原本是好朋友。可是新学期以来,我发现您似乎对小强更为关心,有时还直接委派他做一些工作,而且这几次考试小强的名次都在我的前面。看到他进步这么大,我的心理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中考即将临近,我想全身心投入学习,可这种感觉却与日俱增!我还感到我们的相处没有了以前那种随和、轻松,只要有小强在场,我总是不自觉说一两句酸溜溜的话才觉得解气。老师,我知道我是在嫉妒小强,但我不知道怎么调节!……”
读罢班长的来信,我内心颤动,没想到各方面都十分出色的“阳光男孩”竟会如此烦恼!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的同学当看到别的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的赏识或者看到别的同学衣着相貌胜过自己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或不屑一顾。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嫉妒心非常强,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在后面搞“小动作”,对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进行冷嘲热讽并与之疏远,严重者甚至产生一种埋怨的心理,并伴有攻击性言行。这些现象和小高信里的阐述都是学生嫉妒心理的体现。
二、嫉妒成因
要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学生产生嫉妒的成因,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一般来说,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
(一)学生心理的不稳定因素
初二的學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表现自己,但毕竟涉世未深,知识面比较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不全面,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比如小高,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和很好地处理班中事务,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但看到小强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心理失去了平衡,不能理性地对待,更不能控制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嫉妒。如果人处于一种嫉妒的状态当中,他对思想、情绪甚至行动的自控能力是非常低的。
(二)家长教育方法欠妥
小高自小到现在都很优秀,但他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文化都不高,他们经常对孩子的品德、能力过分地赞赏。但是在他某方面(特别是成绩)出现后退的情况下,他的家人又会经常埋怨、指责,甚至猜度:“人家越大越有出息,你怎么越大越退步了呢?你看看邻居小林,她成绩又好、又听话。你是不是早恋了?……”
的确,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拿别人孩子的成绩来贬抑自己孩子,但孩子往往会因未达到父母的要求转而在内心上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怨恨那个孩子。如果在学习生活中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嫉妒的心理就会进一步强化,严重者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方式去报复。所以我个人认为:家长的教育方法欠妥是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
(三)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是触发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小高,本来在班里很多工作都是由他去承担的。由于近段时间他的成绩有所下降,我想让他有足够的精力把成绩赶上来,就适当减少了他的一些工作,殊不知却让敏感的小高误认为这是我对他的学习工作能力的否定,觉得自己失去了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位置,进而产生失落嫉妒的心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三、引导方法
谁都知道,人都会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如果这种心理处理得当,就可以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加有责任帮助学生消除因嫉妒而产生的消极心理。鉴于此,我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以下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要改变小高的现状,我觉得首先要帮助他正确认识嫉妒心理对他造成的不良影响。考虑到班里还有一部分同学也存在这种思想,我开了一个《我为你喝彩》的主题班会,帮助小高及其他同学提高认识。
班会开始,我就设疑:“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在《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中,是什么让老将廉颇与蔺相如产生了矛盾?又是什么让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缓和,从而共同辅助国家的呢?”我特意引导小高讲出是蔺相如那颗宽容的心化解了廉颇心中的嫉妒,从而使他们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国家。
接着,我因势利导:“在历史人物中,我们还知道哪些因陷入嫉妒深渊无法自拔而最终失败的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说战国时期由于魏王对孙膑赏识,庞涓因嫉妒而残害孙膑最终丧身在万箭之中;有的说在三国时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尽各种办法加害于他,却被诸葛亮三气身亡……此外,我还联系本班实际列举了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妒忌心非常强的例子。
通过对比,同学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心胸狭窄、气量小、容不得别人是嫉妒者的主要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旦陷入嫉妒的深渊,人的心胸就会变得狭小,甚至常常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最终葬送自己的前程。班会的最后,我意味深长地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同学语文学得好,有的同学数学学得好,有的同学美术学得好。当我们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的同学的优点,却不能注意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结果使自己心理失去平衡,影响了学习的成绩……”我偷偷地看着小高,发现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知道他已经认识到嫉妒的危害了。 (二)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我们可以用“他比你强,你要比他更强,你要学会在竞争中战胜他!”这些话语激励起他们奋起直追,唤起他们勇于探索和超越自我的能力。
对于小高,我首先肯定了他为班集体所做出的成绩,接着引导他认识到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挥并开拓自身的潜能,鼓励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竞争,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成绩有所进步。引导他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看不得自己成绩的退步。成绩退步了,便担心老师失望、父母伤心、同学看不起,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而把精力放在嫉妒他人上,这于己于人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希望他能提高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能力,努力淡化因退步或成绩波动所带来的痛苦,感受自己每一点进步的快乐。再者,我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取得好成绩、得到了表扬,别的同学对你不满或者怨恨,甚至对你进行诽谤,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他很快认识到:他们取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为他们感到高兴,更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自己的好朋友。我鼓励他:当自己的嫉妒心理作怪时就换位思考,把对方当做朋友,由衷地赞美对方,分享他们的快乐,这样心里就不痛苦了。最后,我让他更进一步明确:竞争是为了找差距,从而更快地取长补短,以达到进步的目的。我让他把小强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再在班上帮扶一个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让他体会竞争中帮助别人和不断进步的快乐。
(三)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倡导合作
一般情况,嫉妒较多地产生在能力强的孩子身上。就像小高,他从小到现在都是十分出色优秀的,但是我没有想到是由于我的教育方法不当,忽略了渴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他,使他产生了嫉妒!
希腊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这说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热情好动、可塑性大,但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个性不够稳定。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的各种活动。比如,开展班内的各科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篮球和羽毛球比赛等。在每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与之互补的“合作”,让同学们在相互协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力争使自己的成绩或效率超越其他同学,达到既使同学们发展良好的个性,又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实践证明,我发现这样做不但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们(包括小高)比以前更加乐观向上、豁达开朗了!
(四)对学生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更宽阔的胸怀
毛主席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觉得在教育工作中,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在和小高聊天时,我特别指出:即使没有别人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又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能力就会更强,就会真正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而小强就是这种脚踏实地的人。小高一开始听的时候很不自在,但很快就想明白了,而且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他更加勤快、更加快乐了。
(五)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度过的,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的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和小高聊天,我了解到小高的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厉。为此,我和小高的父母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正确评价孩子。小高是比较自信的孩子,但家长的过度表扬使他过于自傲,家长的过度猜度又使他对同龄人产生过度的嫉妒,根源就在于他的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小高。
其实大家都知道,当孩子高兴时,他希望父母和他一起分享快乐。但当孩子犯错或处于情绪的低谷时,最希望的也是父母不要发牢骚或大发雷霆,而是希望父母帮助他认识错误,给予他面对错误的勇气,甚至陪伴他一起改正错误。如果能够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家长就能够更客观、更正确地评价孩子了。
2.多和孩子沟通。作为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话,随时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孩子取得成绩时如此,遭受挫折时更应如此。小高的父母也非常配合我的工作,他们主动买了《告诉孩子,你真棒!》《把孩子的缺点变成优点》等书来提升自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周末带小高去打羽毛球、爬山,甚至約上同班同学的父母、孩子去郊游。试想想,有能不断提升自己知识和生活质量的父母,又怎愁没有进步的孩子呢?
(六)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嫉妒是阻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降低生活质量的一块“绊脚石”。作为老师的我们往往更注重事情的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和进步情况的肯定。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同学们商量后开始做以下的尝试:(1)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2)对个别优生的奖励转变到让同学们寻找每位同学闪光点的评价;(3)期末评奖时给予每位同学如特长、品德、个人发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奖励。虽然这还在尝试当中,但我想这也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全面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和纯真的笑脸外,也会有迷离的细雨和成长的困惑。只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嫉妒心理,冷静分析每位学生产生嫉妒的原因,和家长密切联系,并进行积极的引导的话,我们身边的每一朵花儿才会开得更加健康娇艳!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辛德勒,杨玉功 译.坏情绪再也不来纠缠你.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6,1.
[2]师道.广东教育杂志社,2015.3(A刊)
[3]李悦.把孩子的缺点变成优点.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7.
[4]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5]贾晓明.来自心理医师的101个贴心叮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