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载体,我国已经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手工技艺类的,如祥云草帽,各地区都应按照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在推动我国手工技文化遗产发展的同时,还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围绕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祥云草帽展开讨论,以幼儿园为基础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对策
引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群体或者个体,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使代代相传的文化得到发展和继承。我国已经对口头文学语言;传统美术、书法以及传统技艺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我国早在2006年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在2014年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3项。
一、当前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俗话说:“非遗传承,应从孩子抓起”。而有些地区非遗的传承保守化,许多非遗传承人仍坚持传男不传女、技艺不外传的保守思想,在这样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无法使非遗文化紧跟时代发展,积极进行创新改革,不仅生产效率较低,还极容易造成失去继承和保护的机会。而目前的状况忽略了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从幼儿园期间抓起,从小树立起学生的传承意识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才能有助于未来传承非物质文化[1]。由于传统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非遗传承人对选择继承人都有严格的要求,导致许多人无法从事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而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是否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改革存在较大的争议,包括非遗传承人是否接受高等教育、解放思想重视创新改革等,在争议中成为阻碍非遗传承和保护重要的因素。
(二)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紧缺
非遗继承人固有的传统思想,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选拔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而且通常会采用师徒制单一的培养方式,致使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数量不断减少。由于非遗文化采用师徒制教育方式,通过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每个非遗继承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带领少数的传承人进行学习,无法有效的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一些学校的教师,无法学到纯正的非遗传承技艺,从而无法将继承和保护工作落实在校园内,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祥云草帽保护与传承模式
针对传统技艺类非遗产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在下文中对祥云草帽实施的传承和保护模式展开讨论,尤其是重点突显各地区幼儿园阶段进行的草编教学工作,既能锻炼幼儿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有助于我国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以幼儿园为基础,构建传承发展环境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融入草编内容,需要教师以祥云草帽为参考对象,向学生讲解祥云草帽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并着重介绍祥云草帽作为非遗物质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以及文化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激发对草编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草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草编课程构建非遗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环境,让幼儿阶段的学生认识到传承和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为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传承课程
为了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幼儿园教师应当从课程的构建入手,在幼儿园设立非物质文化手工传承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符合幼儿园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处于大脑的开发期,以及新鲜事物的接受期,因此,在该阶段设立有关于非遗的手工课程,有助于学生的大脑开发,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非遗的乐趣,充满好奇心,会带着疑问像老师提问,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更容易认识有关于非遗手工的故事,從而起到传承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在20世纪60年代,祥云草帽由祥云村80名妇女组成编织队伍,编织祥云草帽。祥云草帽发展至今,使用天然的麦秆,通过手工的方式编制成草帽,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代表祥云地区的名片。祥云草帽代表着祥云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生命中流淌着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血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融入现代科技化手段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于非遗手工的动画片,通过大屏幕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动画片,对祥云草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3)实践理论相互结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2]。基于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幼儿园教师可以一面向学生讲解传统的手工艺,一面附着于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课程的设置比例。
(三)加强传承师资
在非遗手工艺文化传承上,幼儿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传统手工艺,第一,教师可以请当地的年轻的传承人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之间进行互动教学,老一辈传承人以方言化为主,学生们听不懂。年轻的传承人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以学生为传承的主体,将传承的发展史呈现给学生。幼儿园教师也会对非遗更加深入化的了解,能够不断像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非遗手工的认识。
以幼儿园为基础,将非遗文化遗产积极引入到幼儿的日常学习中,要求学生以遵守课堂纪律一样,在进行草编课程学习时,都能遵守规定完成编织任务,使学生有效形成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发展潜在的传承作用,深入学习非遗手工艺文化,以“祥云草帽”为例,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比如说要有剪纸的技能、美术绘画基础及审美鉴赏能力,能够快速掌握非遗中手工技术,才能更好的弘扬传承非遗手工艺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模式的讨论,笔者认为应以幼儿园为基础,培养幼儿阶段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物质的喜爱,通过草编类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草编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我国非遗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初探[J]. 职教论坛, 2015,37(10):81-84.
[2]张建华, 杨春平. 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关系的处理[J]. 大众文艺, 2016,12(16):56-56.
关键词: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对策
引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群体或者个体,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使代代相传的文化得到发展和继承。我国已经对口头文学语言;传统美术、书法以及传统技艺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我国早在2006年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在2014年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3项。
一、当前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俗话说:“非遗传承,应从孩子抓起”。而有些地区非遗的传承保守化,许多非遗传承人仍坚持传男不传女、技艺不外传的保守思想,在这样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无法使非遗文化紧跟时代发展,积极进行创新改革,不仅生产效率较低,还极容易造成失去继承和保护的机会。而目前的状况忽略了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从幼儿园期间抓起,从小树立起学生的传承意识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才能有助于未来传承非物质文化[1]。由于传统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非遗传承人对选择继承人都有严格的要求,导致许多人无法从事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而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是否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改革存在较大的争议,包括非遗传承人是否接受高等教育、解放思想重视创新改革等,在争议中成为阻碍非遗传承和保护重要的因素。
(二)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紧缺
非遗继承人固有的传统思想,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选拔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而且通常会采用师徒制单一的培养方式,致使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数量不断减少。由于非遗文化采用师徒制教育方式,通过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每个非遗继承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带领少数的传承人进行学习,无法有效的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一些学校的教师,无法学到纯正的非遗传承技艺,从而无法将继承和保护工作落实在校园内,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祥云草帽保护与传承模式
针对传统技艺类非遗产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在下文中对祥云草帽实施的传承和保护模式展开讨论,尤其是重点突显各地区幼儿园阶段进行的草编教学工作,既能锻炼幼儿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有助于我国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以幼儿园为基础,构建传承发展环境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融入草编内容,需要教师以祥云草帽为参考对象,向学生讲解祥云草帽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并着重介绍祥云草帽作为非遗物质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以及文化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激发对草编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草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草编课程构建非遗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环境,让幼儿阶段的学生认识到传承和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为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传承课程
为了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幼儿园教师应当从课程的构建入手,在幼儿园设立非物质文化手工传承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符合幼儿园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处于大脑的开发期,以及新鲜事物的接受期,因此,在该阶段设立有关于非遗的手工课程,有助于学生的大脑开发,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非遗的乐趣,充满好奇心,会带着疑问像老师提问,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更容易认识有关于非遗手工的故事,從而起到传承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在20世纪60年代,祥云草帽由祥云村80名妇女组成编织队伍,编织祥云草帽。祥云草帽发展至今,使用天然的麦秆,通过手工的方式编制成草帽,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代表祥云地区的名片。祥云草帽代表着祥云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生命中流淌着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血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融入现代科技化手段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于非遗手工的动画片,通过大屏幕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动画片,对祥云草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了解。(3)实践理论相互结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2]。基于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幼儿园教师可以一面向学生讲解传统的手工艺,一面附着于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课程的设置比例。
(三)加强传承师资
在非遗手工艺文化传承上,幼儿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传统手工艺,第一,教师可以请当地的年轻的传承人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之间进行互动教学,老一辈传承人以方言化为主,学生们听不懂。年轻的传承人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以学生为传承的主体,将传承的发展史呈现给学生。幼儿园教师也会对非遗更加深入化的了解,能够不断像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非遗手工的认识。
以幼儿园为基础,将非遗文化遗产积极引入到幼儿的日常学习中,要求学生以遵守课堂纪律一样,在进行草编课程学习时,都能遵守规定完成编织任务,使学生有效形成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学校可以发展潜在的传承作用,深入学习非遗手工艺文化,以“祥云草帽”为例,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比如说要有剪纸的技能、美术绘画基础及审美鉴赏能力,能够快速掌握非遗中手工技术,才能更好的弘扬传承非遗手工艺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模式的讨论,笔者认为应以幼儿园为基础,培养幼儿阶段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物质的喜爱,通过草编类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草编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我国非遗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初探[J]. 职教论坛, 2015,37(10):81-84.
[2]张建华, 杨春平. 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关系的处理[J]. 大众文艺, 2016,12(1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