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系统科学视野下,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等原则,探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内外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合作,提出构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对丰富和发展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运行方式,主要包括目标的确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统计与测量、评价、反馈、调控等六个主要环节。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是随着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学校定位而变化的。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2],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定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所以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和内涵
系统科学是20世纪的一次科学大进步,是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基于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按照整体、有序、反馈、动态相关等原则研究和解决问题。系统科学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组织管理方法,对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借鉴系统科学理论的精髓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构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系统科学视角来研究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把握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点及规律,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系统科学视野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原则
2.1整体原则。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是整体原则的基本要求,系统的整体性是依存于系统、要素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之中的。在实践中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注重整体,提高组成系统要素的质量,科学地协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积极创造协调有利于整体功能发挥的环境,也就顺利完成了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要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不仅要研究自身系统,还要研究其他相关系统。
2.2动态原则。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中,要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和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时协调处于发展变化状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和确定与实际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理论、方法、途径,在动态中拓展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最佳动态平衡。
2.3功能原则。功能是指系统整体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功能还分为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民办高校的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监督功能等主要功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落实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民办高校的各项社会功能性原则,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4层次原则。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既有学校领导、教师,又有学生以及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各级部门,其中校级领导处在系统的最高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制约着中层以及中层以下干部和教师群体,并通过这一管理群体和教师群体影响学生群体。
2.5环境关联原则。系统都是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或者信息交换关系。此处所说的环境是指系统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条件的总和,其中与系统整体有关的外在条件的总和称为系统外环境,而与系统整体有关的内在条件的总和称为系统内环境。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教育系统之中,同时受到社会和学校两个环境的影响,必须坚持这两个内外环境的紧密联系。
3系统科学视野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3.1运用整体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整体性。整体原则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部分服从于整体,协调一致,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与实践中,遵循整体原则就是要综合考察分析相关的条件和环境,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整体合力。
3.2运用层次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针对性。教师群体作为教育主体要在这个过程中自觉自律,言传身教,注重自我监控与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仅要包括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还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要充分听取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针对性。
3.3运用功能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导向、约束和监督等功能,应当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系统研究,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过程中,要围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
3.4运用环境关联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环境。教育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高校作为教育的内部环境,其教学效果如何是同社会这个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的。民办高校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加强与创新,使学校教育的内部环境得到优化,进而让社会了解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就会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而民办高校竞争的持续提升又会强化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推进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结合的良性循环取得共赢的良好效果。
3.5运用动态原则,强化师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系统具备开放性和运动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树立动态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同样也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只有建立教学动态调查、反馈和管理等系统,才能及时收集、整理、反馈各种信息,把各种问题科学合理解决。在变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为主旨。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将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践有机结合,运用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功能原则,层次原则,环境关联原则等相关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体系,进行全程、全员、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建立教学长效机制和提高教学质量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9275)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J].中国大学教育,2008(3)
2张应强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3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运行方式,主要包括目标的确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统计与测量、评价、反馈、调控等六个主要环节。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是随着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学校定位而变化的。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2],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定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所以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和内涵
系统科学是20世纪的一次科学大进步,是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基于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按照整体、有序、反馈、动态相关等原则研究和解决问题。系统科学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组织管理方法,对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借鉴系统科学理论的精髓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构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系统科学视角来研究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把握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点及规律,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系统科学视野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原则
2.1整体原则。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是整体原则的基本要求,系统的整体性是依存于系统、要素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之中的。在实践中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注重整体,提高组成系统要素的质量,科学地协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积极创造协调有利于整体功能发挥的环境,也就顺利完成了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要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不仅要研究自身系统,还要研究其他相关系统。
2.2动态原则。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中,要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和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时协调处于发展变化状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和确定与实际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理论、方法、途径,在动态中拓展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最佳动态平衡。
2.3功能原则。功能是指系统整体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功能还分为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民办高校的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监督功能等主要功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落实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民办高校的各项社会功能性原则,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4层次原则。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既有学校领导、教师,又有学生以及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各级部门,其中校级领导处在系统的最高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制约着中层以及中层以下干部和教师群体,并通过这一管理群体和教师群体影响学生群体。
2.5环境关联原则。系统都是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或者信息交换关系。此处所说的环境是指系统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条件的总和,其中与系统整体有关的外在条件的总和称为系统外环境,而与系统整体有关的内在条件的总和称为系统内环境。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教育系统之中,同时受到社会和学校两个环境的影响,必须坚持这两个内外环境的紧密联系。
3系统科学视野下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3.1运用整体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整体性。整体原则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部分服从于整体,协调一致,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与实践中,遵循整体原则就是要综合考察分析相关的条件和环境,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整体合力。
3.2运用层次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针对性。教师群体作为教育主体要在这个过程中自觉自律,言传身教,注重自我监控与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仅要包括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还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要充分听取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针对性。
3.3运用功能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导向、约束和监督等功能,应当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系统研究,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过程中,要围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
3.4运用环境关联原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环境。教育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高校作为教育的内部环境,其教学效果如何是同社会这个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的。民办高校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加强与创新,使学校教育的内部环境得到优化,进而让社会了解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就会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而民办高校竞争的持续提升又会强化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推进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结合的良性循环取得共赢的良好效果。
3.5运用动态原则,强化师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系统具备开放性和运动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树立动态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同样也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只有建立教学动态调查、反馈和管理等系统,才能及时收集、整理、反馈各种信息,把各种问题科学合理解决。在变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为主旨。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将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践有机结合,运用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功能原则,层次原则,环境关联原则等相关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体系,进行全程、全员、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建立教学长效机制和提高教学质量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9275)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J].中国大学教育,2008(3)
2张应强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3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