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亚健康状态,尤其是以职业人群为主的亚健康状态的长期存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三大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质量以及组织的工作绩效和竞争能力。作为企业,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对员工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对此,本刊培训专栏特邀请嘉宾主持对亚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Q 中国春秋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其中的“未病”即属于亚健康状态。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亚健康具体指的是什么?真正的健康又是怎样的?
A 在生物医学的研究模式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患病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等传统指标上,常常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其实不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经典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没有疾病,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身体状况属于医学范畴,心理和社会适应则主要属于心理学范畴。而恰恰是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出现问题,也就是处在亚健康状况时,不仅员工本人的工作能力会受到损害,工作效率开始降低,人际敏感性变差,也会使企业内部的组织团队协作能力不佳,向心力减弱,对外的竞争力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到组织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人至少应该精力充沛,能从容应付生活和工作压力,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身体状态良好等等。也就是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表现良好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身体没有病”而已,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也是必须要加以注意的重要方面。
Q 我们在企业中,经常听到员工抱怨自己又开始腰酸背疼以及总感觉身体疲劳休息不过来等问题,这和亚健康有关系吗?能否给我们谈一谈现代社会中,亚健康状况流行的现状、发生的重点人群和亚健康对企业和员工所产生的危害性?您觉得应该如何认识和改善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A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首先提出:人体的确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将其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人们在亚健康状态中,表现为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躯体和心理却出现种种不适,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问题。这种非健康状态的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睦幸福,影响团体的工作绩效和竞争能力,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大约有7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多发生于职业人群,因而亚健康还被冠为“新世纪病”。根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人群亚健康状态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35至50岁的社会中坚和中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生理年龄”10年左右。
因此,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世界500强企业中,约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都有专门人员负责员工心身健康方面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的《迎接2l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保持人,本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以后关注的重点课题。
Q 员工的亚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能否请您谈一谈国内外都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可以对员工的亚健康状况进
A 行评估和诊断?又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寻求帮助和建议呢?有效的亚健康的诊断测量方法是人们进行亚健康评价、干预治疗的前提。但一直以来亚健康的测量,特别是量化的诊断测量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国外的研究主要是慢性疲劳综合症,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生理症状的诊断标准。国外有报道提到从数据来看多维的亚健康测量量表能更深入、更适合全面地描述个人的亚健康状态。目前,国外与亚健康测量有关的工具主要是一些健康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如SF-36等。而在国内,亚健康的定量化测量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发展迅速。有不少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其中已成熟的比较权威的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与预测系统的建立》。
寻求帮助的前提是对自我健康状况的了解,而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是对自我健康状况了解的基础。目前很多研究和测量过于强调亚健康的生理方面,而缺乏对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和测量。我们需要能反映亚健康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科学诊断标准和测量工具,并且能够结合中医和西医的诊断理论,筛选出更科学、更合理、易于大规模人群,尤其是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测量指标体系。
Q 现在的普遍状况是大家都知道亚健康,但对于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程度如何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主流的亚健康测评系统都有哪些功能?是否能够对企业员工的亚健康进行有效的测评,又从哪些方面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或者干预的建议呢?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A 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中进行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评估诊断和预警系统建立的研究指标体系
躯体:主要指标有各种躯体症状等。
心理:主要指标有
·情绪调控: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觉察自己情绪的性质及来源,提升日常情绪的调节能力,从而帮助其减少内心冲突,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认知模式: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模式和习惯,区分消极、无效的认知和积极、有效的认知,从而增加正性认知,减少负性认知。
·行为风格: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风格及倾向,从而有选择性地强化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弱化有害于健康的行为。
·自我意识: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对自己的动力、价值和自我效能等进行觉察和认识,帮助其学会接纳自己和扬长补短,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成为健康和有责任感的员工。
社会适应:主要指标有
·家庭关系: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家庭关系的状况及需要关注之处,增强其家庭关系维护的意识,减少家庭的内部压力和冲突,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工作效能: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效能感水平及工作压力的来源,从而使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人际沟通: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觉察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促进组织的内部和谐与健康发展。
该系统测试对象主要为18-65岁的知识阶层、公司白领、业界精英、企业骨干等职业人群,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亚健康状况并提高心理康和生理保健水平。
该系统会根据测试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估诊断和干预建议报告。通过报告既可以看出自己是否亚健康和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看到个人心理、社会适应以及躯体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何种问题,并得到针对其中表现突出的问题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建议和干预方案。
Q 中国春秋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其中的“未病”即属于亚健康状态。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亚健康具体指的是什么?真正的健康又是怎样的?
A 在生物医学的研究模式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患病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等传统指标上,常常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其实不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经典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没有疾病,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身体状况属于医学范畴,心理和社会适应则主要属于心理学范畴。而恰恰是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出现问题,也就是处在亚健康状况时,不仅员工本人的工作能力会受到损害,工作效率开始降低,人际敏感性变差,也会使企业内部的组织团队协作能力不佳,向心力减弱,对外的竞争力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到组织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人至少应该精力充沛,能从容应付生活和工作压力,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身体状态良好等等。也就是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表现良好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身体没有病”而已,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也是必须要加以注意的重要方面。
Q 我们在企业中,经常听到员工抱怨自己又开始腰酸背疼以及总感觉身体疲劳休息不过来等问题,这和亚健康有关系吗?能否给我们谈一谈现代社会中,亚健康状况流行的现状、发生的重点人群和亚健康对企业和员工所产生的危害性?您觉得应该如何认识和改善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
A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首先提出:人体的确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将其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人们在亚健康状态中,表现为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躯体和心理却出现种种不适,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问题。这种非健康状态的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睦幸福,影响团体的工作绩效和竞争能力,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大约有7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多发生于职业人群,因而亚健康还被冠为“新世纪病”。根据《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人群亚健康状态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35至50岁的社会中坚和中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生理年龄”10年左右。
因此,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世界500强企业中,约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都有专门人员负责员工心身健康方面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的《迎接2l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保持人,本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以后关注的重点课题。
Q 员工的亚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能否请您谈一谈国内外都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可以对员工的亚健康状况进
A 行评估和诊断?又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寻求帮助和建议呢?有效的亚健康的诊断测量方法是人们进行亚健康评价、干预治疗的前提。但一直以来亚健康的测量,特别是量化的诊断测量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国外的研究主要是慢性疲劳综合症,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生理症状的诊断标准。国外有报道提到从数据来看多维的亚健康测量量表能更深入、更适合全面地描述个人的亚健康状态。目前,国外与亚健康测量有关的工具主要是一些健康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如SF-36等。而在国内,亚健康的定量化测量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发展迅速。有不少国家级的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其中已成熟的比较权威的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与预测系统的建立》。
寻求帮助的前提是对自我健康状况的了解,而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是对自我健康状况了解的基础。目前很多研究和测量过于强调亚健康的生理方面,而缺乏对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和测量。我们需要能反映亚健康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科学诊断标准和测量工具,并且能够结合中医和西医的诊断理论,筛选出更科学、更合理、易于大规模人群,尤其是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测量指标体系。
Q 现在的普遍状况是大家都知道亚健康,但对于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程度如何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主流的亚健康测评系统都有哪些功能?是否能够对企业员工的亚健康进行有效的测评,又从哪些方面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或者干预的建议呢?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A 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中进行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评估诊断和预警系统建立的研究指标体系
躯体:主要指标有各种躯体症状等。
心理:主要指标有
·情绪调控: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觉察自己情绪的性质及来源,提升日常情绪的调节能力,从而帮助其减少内心冲突,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认知模式: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模式和习惯,区分消极、无效的认知和积极、有效的认知,从而增加正性认知,减少负性认知。
·行为风格: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风格及倾向,从而有选择性地强化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弱化有害于健康的行为。
·自我意识: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对自己的动力、价值和自我效能等进行觉察和认识,帮助其学会接纳自己和扬长补短,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成为健康和有责任感的员工。
社会适应:主要指标有
·家庭关系: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家庭关系的状况及需要关注之处,增强其家庭关系维护的意识,减少家庭的内部压力和冲突,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工作效能: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效能感水平及工作压力的来源,从而使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人际沟通:对该指标的测评,可帮助员工觉察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促进组织的内部和谐与健康发展。
该系统测试对象主要为18-65岁的知识阶层、公司白领、业界精英、企业骨干等职业人群,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亚健康状况并提高心理康和生理保健水平。
该系统会根据测试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估诊断和干预建议报告。通过报告既可以看出自己是否亚健康和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看到个人心理、社会适应以及躯体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何种问题,并得到针对其中表现突出的问题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建议和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