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资源,通俗的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我这里说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参考书,现成的教案,教学案例、网上课件、背课手册、课后习题答案等。我今天就使用教学资源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先说一下现状:当下教师备课,基本的状态是守着教学资源过日子,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的知识支柱,是教师的教师,是教师的权威。就拿教学参考书为例。许多教师因教学参考书而苦恼:如新学期开学没有教学参考书,就好象自己没了主心骨,课也不知该怎样上,心里没有底气。再如考试,是以教学参考书为答案标准的。有时对答案有争议,不管争论如何,只要拿出教学参考书一印证,讨论便即刻有了结果。如果有的教师因为押住教学参考书上一道题,考试的结果立见分明。再有像所谓名师编写的教案,相当详细,几乎无需看教材,就可以拿起讲课,这时的教师仅仅成了传达教案内容的一个可笑的工具了。
因为有这些教学资源,教师的备课的程序也简单起来,看一遍教材,琢磨一下教学参考书,归纳一下重难点,然后按着名师教案的指引,直奔主题。如用课件,就去教学资源网上下载几个,也不考虑适用不适用,一节课就OK了。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基本上采取了生吞活剥的形式,根本谈不上创新,没有教师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见解,教师被绑在了教学资源的战车上。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全部被抹杀,更谈不上教师鲜活的思维,创新的思想,鲜明的个性。教师突起的棱角,一点一点被磨砺掉,最终成为了教学资源的奴隶。
其实,我认为这样使用教学资源是不正确的,坏处太多。鹦鹉学舌这个成语不就是讥讽这样的人吗。那么怎样正确地使用教学资源呢?就我自己的理解谈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对待教学资源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要崇拜教学资源,也不要弃之不用,毕竟有些教学资源的权威性不是谁都可以替代的。比如说教学参考书,顾名思义,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它不是一个标准,更不能把它奉为真理,你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就拿我所任教的语文课来说,课堂是开放性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所谓“语文无对错,”只要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如果一味地按教学参考书备课,人云亦云,没有教师自己的思想,往往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中,既限制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也限制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面对教学资源时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要认识到,那些教学参考书、名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现成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对联教学的辅助作用,它决定不了教学的诸要素。更何况有些教学参考书、名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编者的观点陈旧或者错误,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所以,只有教师调整好对待教学资源的心态,才可以正确对待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做到物尽所用。
其二,我认为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使用教学资源应当有一个过程
首先是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教材、学生特点不了解,对教材把握不够,教学的规律没摸清,没有经验可言,凡事都要靠摸索。这个阶段,往往受制于教学资源,不能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与时俱进,大多只是完成教学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自然就差。我认为这不是青年教师的错,这只是青年教师成长必需的一个过程而已,是青年教师熟悉教材和学会利用教学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所以我认为青年教师在这个阶段不妨以“囫囵吞枣法”吃下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再以“反刍法”慢慢消化吸收,为后来的教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觉悟以及老教师的点拨、帮助。
其次是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的联系,掌握了许多的教学资源。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尽可能的摆脱教学资源的约束,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学识积淀,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教学的独有优势,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超越教学资源的范囿。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展风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反之,原地踏步,没有创新,仍然被教学资源奴役,预示着他在教学领域是不会有重大的突破。
再次是达到名师水准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学校,在县、市、州、省、甚至全国已小有名气,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在使用时创新,而且能把不同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一种教学的境界。在这时,我想这些教师不妨回归教学资源,反思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教学资源进行河山重整,再写新篇,让教学资源也能与时俱进,为后学铺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其三,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时应有所先择,不能泛滥
笔者曾参加过某市举行的一次观摩课,结果是上课的教师中有三位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竟完全一样,让观摩课的教师议论纷纷。很显然,这三位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事先又没有沟通,才有了撞车一事。然而从这件事上也看出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的心态。走捷径,不去考虑自己的教学环节中是否必需使用这样的课件,拿来主义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才让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大的失误。
因此,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决不可以“拿来主义”,要服从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并且要不断地创新,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
总之,教学资源的使用,必须沿着科学、创新、高效的道路前进,才会推动我们的教学向前发展,达到新的境界。
先说一下现状:当下教师备课,基本的状态是守着教学资源过日子,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的知识支柱,是教师的教师,是教师的权威。就拿教学参考书为例。许多教师因教学参考书而苦恼:如新学期开学没有教学参考书,就好象自己没了主心骨,课也不知该怎样上,心里没有底气。再如考试,是以教学参考书为答案标准的。有时对答案有争议,不管争论如何,只要拿出教学参考书一印证,讨论便即刻有了结果。如果有的教师因为押住教学参考书上一道题,考试的结果立见分明。再有像所谓名师编写的教案,相当详细,几乎无需看教材,就可以拿起讲课,这时的教师仅仅成了传达教案内容的一个可笑的工具了。
因为有这些教学资源,教师的备课的程序也简单起来,看一遍教材,琢磨一下教学参考书,归纳一下重难点,然后按着名师教案的指引,直奔主题。如用课件,就去教学资源网上下载几个,也不考虑适用不适用,一节课就OK了。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基本上采取了生吞活剥的形式,根本谈不上创新,没有教师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见解,教师被绑在了教学资源的战车上。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全部被抹杀,更谈不上教师鲜活的思维,创新的思想,鲜明的个性。教师突起的棱角,一点一点被磨砺掉,最终成为了教学资源的奴隶。
其实,我认为这样使用教学资源是不正确的,坏处太多。鹦鹉学舌这个成语不就是讥讽这样的人吗。那么怎样正确地使用教学资源呢?就我自己的理解谈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对待教学资源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要崇拜教学资源,也不要弃之不用,毕竟有些教学资源的权威性不是谁都可以替代的。比如说教学参考书,顾名思义,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它不是一个标准,更不能把它奉为真理,你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就拿我所任教的语文课来说,课堂是开放性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所谓“语文无对错,”只要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如果一味地按教学参考书备课,人云亦云,没有教师自己的思想,往往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中,既限制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也限制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面对教学资源时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要认识到,那些教学参考书、名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现成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对联教学的辅助作用,它决定不了教学的诸要素。更何况有些教学参考书、名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编者的观点陈旧或者错误,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所以,只有教师调整好对待教学资源的心态,才可以正确对待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做到物尽所用。
其二,我认为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使用教学资源应当有一个过程
首先是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教材、学生特点不了解,对教材把握不够,教学的规律没摸清,没有经验可言,凡事都要靠摸索。这个阶段,往往受制于教学资源,不能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与时俱进,大多只是完成教学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自然就差。我认为这不是青年教师的错,这只是青年教师成长必需的一个过程而已,是青年教师熟悉教材和学会利用教学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所以我认为青年教师在这个阶段不妨以“囫囵吞枣法”吃下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再以“反刍法”慢慢消化吸收,为后来的教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觉悟以及老教师的点拨、帮助。
其次是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的联系,掌握了许多的教学资源。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尽可能的摆脱教学资源的约束,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学识积淀,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教学的独有优势,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超越教学资源的范囿。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展风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反之,原地踏步,没有创新,仍然被教学资源奴役,预示着他在教学领域是不会有重大的突破。
再次是达到名师水准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学校,在县、市、州、省、甚至全国已小有名气,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在使用时创新,而且能把不同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一种教学的境界。在这时,我想这些教师不妨回归教学资源,反思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教学资源进行河山重整,再写新篇,让教学资源也能与时俱进,为后学铺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其三,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时应有所先择,不能泛滥
笔者曾参加过某市举行的一次观摩课,结果是上课的教师中有三位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竟完全一样,让观摩课的教师议论纷纷。很显然,这三位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事先又没有沟通,才有了撞车一事。然而从这件事上也看出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的心态。走捷径,不去考虑自己的教学环节中是否必需使用这样的课件,拿来主义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才让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大的失误。
因此,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决不可以“拿来主义”,要服从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并且要不断地创新,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
总之,教学资源的使用,必须沿着科学、创新、高效的道路前进,才会推动我们的教学向前发展,达到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