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与他的金融博物馆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巍两年前建立了我国首座NGO金融博物馆,他试图拷贝他国模式,通过创办这家博物馆,与世界同步来帮助中国人了解世界金融,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金融的发展。用展品勾勒出一条金融发展之路,为人们提供一个接受金融教育、了解金融发展和知识的平台。
  不安分的创始人
  生于政治狂飙的年代,长在经济改革的岁月,他接触过土老板,也喝过洋墨水,他从一个体制内高管变成了一个个体户,他把赚到的钱大多花在了一家博物馆——中国金融博物馆上。他就是王巍。
  王巍好像一生下来就不安分,又好像天生跟金融有缘。从小学到中学,他受过最多的批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骄傲散漫,不守纪律。大学毕业一年后,王巍被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录取,1985年,王巍从“五道口”毕业,分配到中国银行工作。当时的他胸怀大志,利用业余时间跟一帮金融界的改革青年一起,创办了一所名叫“财政金融函授学院”的民办大学,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讲课、编教材,同时,他们还组建了民间机构“北京社会经济研究所”,经常聚到一起,讨论中国经济改革问题。
  两年后,王巍在单位的挽留下辞职来到美国,此时他再次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一种更强烈的反差。除了正常学习外,他还在花旗银行、大通、世界银行等公司实习,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更多时候,他和一批同样留学海外的优秀金融人才聚会讨论。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中国改革有了新的流行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纽约,王巍第一次唱起了卡拉OK,他记得当时唱的第一首曲子是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后来,大伙集体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完,哭成一片。因为唱完这首歌,王巍就要回国了。
  早在“南巡讲话”前,王巍就已经决定回国。其间,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混不下去才回国,他还应聘进入高盛然后又马上回绝,为此,当时高盛主管招聘的刘二飞气得一年没搭理他。当年5月,留学5年后,王巍第一次回到国内。因为倒时差,他第二天早晨5点便起了床,从王府井走到天安门广场,又走到朋友开的一间公司。几个小时候后,他决定先在朋友那里干,等待国家安排工作。
  1992年9月,人民银行批准组建国泰、华夏、南方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33岁的王巍被派往南方,参与南方证券的筹建。在南方证券,王巍最早负责筹备海南分公司,担任总经理。后来,他调回北方,在北京筹备了北部湾国际信投公司和基金部,做到副总裁后,开始主导基金业务和并购业务。他说,在中国,“并购”这个词就是自己最早提出来的,他不喜欢先前“兼并”的叫法,“感觉像东汉末年豪强兼并。”但他注定要和“豪强”打交道。
  在南方证券,王巍几乎每做一个单子,背后都有非市场化的力量在相互博弈,“政府关系、公关、江湖势力”。其实,在中国市场环境里生存过的他早有心理准备,反而感觉如鱼得水。在南方证券待了两三年后,另外一些事情让他不能适应。1996年,他在中国股市最热闹的时候却选择了辞职。
  折腾出个博物馆
  “下海”后,他仍然到处“折腾”,搞了两个行业协会,还著书立说,跑到商学院给人讲课,要制定行业规范,得了一个“中国并购之父”的诨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没多久,王巍去了一趟纽约。闲来无事,他有个逛博物馆的习惯。这一次,他去的是纽约金融博物馆。在美国,金融交易、投资问题、货币和银行业务经常使很多人感到错综复杂、困惑难解。为此,位于纽约曼哈顿金融区中心的美国金融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华尔街以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
  王巍第一次来到这家博物馆后彻底被震撼了。原来金融这个东西竟然可以这么表现。当年大萧条时候的消防员队服被摆进了博物馆,因为当年华尔街防火很重要。看到墙上那些照片,才知道当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都是睡在交易台上的,因为业务实在太忙了。
  王巍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了。他开始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能在中国也办个金融博物馆。对于成立金融博物馆的初衷,王巍是这样描述:金融是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取舍,更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激情的朗朗大道,我们需要通过充满争议的金融事件来体验历史,与毁誉参半的金融人物一起感受人生。他甚至认为,世界历史不过就是一部金融史罢了:“当年中日甲午战争,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能赢。可是日本人跟德国人发行债券,买了新船新炮,德国人一看,日本人要是输了他们就捞不回本,于是大力支持日本。最后日本就赢了。包括美国内战,也是棉花和钢铁的战争。这些背后都是金融的力量。”
  但是当王巍第一次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朋友们时,所有人都笑了。“只有两个人没笑。不过后来他们又告诉我,当时没笑只是因为不想叫我太难堪。”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的2010年,中国金融博物馆不声不响地建成并且开始对外迎接来客。没有大规模宣传,也没有商业赞助,仅靠着王巍的个人投入与影响力、中国诸多有分量的金融人物支持与捐赠以及天津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金融与公益的联姻初具雏形。
  偌大的展厅内,从王莽改制到1997亚洲金融风暴,从卓文君、清明上河图到王熙凤,从1929年大萧条到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第奇家族到达·芬奇,从宋子文到私有化改造,一路看过去,还真有点魔幻电影的时光穿梭之感。
  博物馆内门道多
  中国金融博物馆位于天津海河旁,早先是租界里的法国俱乐部。从天津火车站出来,过了解放桥就可以望见。金融博物馆的展馆面积约240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中国各个时期大量的货币、金融票据以及其他金融实物。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内容分为5个部分8个专题,包括金融历史和现状、金融与我们、中国货币历史、金融危机与金融海啸以及各种专题展览。
  在博物馆内,88岁的刘爷爷穿着老式钱庄学徒褂子,端坐在摄像机前,摆弄着一套古老的记账箱。他所展示的是一种几乎已经失传的记账技术。在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曾在钱庄当过学徒的老人还掌握着这项技术,而刘爷爷面前这台摄像机,正是为了将这种烙印着中国金融发展痕迹的历史完整记录下来而架设的。
  博物馆的门票很有意思,是中国早年发行的股票认购申请表过塑而成。王巍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个NGO项目,原本没打算收费。为了和整体风格协调,金融博物馆的洗手间装修精美,结果,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公厕,有时影响到正常参观,无奈下,开始收取10块钱门票。
  自成立以来,金融博物馆内所有陈设皆不乏名人的身影。博物馆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吴晓灵、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经济学家陈志武、经济学教授许小年等人。而最能将名人效应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扩展活动,则是王巍等人在北京成立的“金融博物馆书院”。地产大佬加微博名人任志强成为王巍在“金融博物馆书院”的合作伙伴,两人对这个项目的发起一拍即合,由任志强出任书院理事会主席,并担任首期书院活动的嘉宾。
  读书平台建立以后,书院定期举办读书会、品书沙龙以及书友见面会等活动,邀请到的嘉宾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听众也都是免费报名参加。同样作为王巍的老朋友,著名作家许知远被邀请成为书院的阅读导师。据参与者透露,能容纳500人的读书会现场,每次场面都十分火爆。
  不论是金融博物馆还是书院,它们的存在都为公众对金融和文化加深了解提供一个好的平台。金融博物馆成功落户天津后,使得当地金融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招商引资的机会也大大增加。王巍这种“民营公助”的博物馆模式受到全国各地政府的追捧。在建立中国金融博物馆之后,王巍等人又相继与苏州市政府、上海市政府联合筹建了中国基金博物馆、上海并购博物馆,位于北京的博物馆也会在今年6月筹建完成。
  
  世界各地的金融博物馆
  美国金融博物馆
  美国金融博物馆坐落在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米尔顿1784年创建的美国银行遗址上,博物馆所在地本身就是美国金融史的一部分。但是重新整修、搬迁新址的美国金融博物馆希望展现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建筑。它要成为一个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的互动式展览中心,让公众尽情探索金融世界的奥秘。博物馆馆长谢乐仁说,他希望人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他们个人的金融决策中去。
  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1982年为庆祝建行一百周年,日本银行建了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并于1985年正式开放,该博物馆隶属于日本银行的货币与经济研究所。博物馆收藏有日本本国和外国的钱币和纸币,它的核心部分是“二战”结束时获得的著名钱币学家田中启文的大量藏品。此后,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的收藏不断丰富,已成为日本最大的钱币收藏地之一。
  英格兰银行博物馆
  作为国家金融系统的护卫者,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当时的政府急需筹集大量的现金以应付与法国的战争。1734年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并由索恩爵士进行修复。博物馆通过各种互动技术介绍了银行和钞票的历史。
其他文献
去年《看世界》8月上半月刊(总第282期)的封面话题是《穆尔西?穆兄会!》,当时穆尔西以微弱优势当选为埃及历史上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第一位非军方背景总统、第一位伊斯兰教总统。时隔一年,埃及局势发生惊天变化,在此起彼伏的抗议声中,当地时间7月3日晚,埃及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宣布总统穆尔西下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由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曼苏尔暂代总统一职。继2011年的“1·25革命”后,埃及
2013年7月19日,在美国白人协警乔治·齐默尔曼射杀黑人青年特雷翁·马丁一案的无罪判决面世约一周,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态称“马丁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整个讲话约为20分钟。他还说,“你可以想想为什么,至少非洲裔美国人社群对此事的发生感到极大的痛楚。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他们是通过亲身经历来看待此事,而这些并未成为过去。”  1963年8月28日,在几十万人的注视下,一位黑人牧师在华盛顿广场林
7月6日发生在旧金山的韩亚空难,造成三名中国学生遇难,中国外交服务比以往正面临更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他们在海外碰到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而且呈全方位蔓延的态势,中国游客、中国留学生、中国驻外企业人员等成为犯罪分子频繁袭击的对象。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公民遭遇几十起袭击事件,仅6月就有数起:6月14日,法国吉伦特省3名醉酒男子对6名中国留学生实施暴
食品与包装的安全、无毒、卫生,本应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在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今天,两个方面不仅被人为分割,而且后者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近来,有两件事备受全球预防医学和健康学家的关注。科学家在格陵兰岛的北极熊脂肪里,检测出致癌物质:全氟辛酸胺,也就是PFOA;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对在该院出生的300名婴儿的血液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100%血液样本中含有PFOA,
独立后实行美式民主的菲律宾,素有美式“民主橱窗”之名。上至总统、国会,下至地方议会,都是全民一人一票选出的。然而透过橱窗我们看到的却是美式民主融入菲律宾基因后产出的一个畸形儿。如今的菲律宾,腐败、暗杀早已成为政坛的常态。  然而在这次黄岩岛事件中,外界眼中失败之国的菲律宾却显得非常强硬,尽管在各方面都远远弱于中国,但阿基诺政府却公开表示他们将从“外交或政治、法律和国防”三方面解决问题。实际上,对内
这里自古就是矛盾纠葛的场所。巴尔米拉荒凉的沙漠中孕育过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大马士革迎接西方文明同时却渐渐成为恐怖分子的“速成基地”。  古老的叙利亚曾经平静。雄狮家族“阿萨德”在叙利亚连续执政30多年,并成为阿拉伯世界唯一成功地将实权移交给下一代的统治家族。  近代以来,叙利亚却不曾平静。地处“中东”这块国际地缘政治中最大的“破碎地带”的核心位置,今天叙利亚冲突的背后暗藏的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势力
美国有很多专门为低收入者提供的廉租房,有一些是个人所有、出租性质的。房租并不是房东想要多少就能收多少的,甚至有一些房租还不能按行情走。美国每一幢大楼,不管位置在哪,不管多贵,其中都有一两套是给低收入者住的。  比如曼哈顿中央公园附近的公寓,算是纽约的高级公寓,一室一厅的租金至少为5000美元左右,但是别以为住在那里的一个个都是大富豪。有的家庭在40年或30年前租下的房子,当时租金为300美金左右,
在这个加速全球化的21世纪,被房子、车子、孩子压得喘不过气的并不只是中国80后,而是新的国际惯例,巨大的生活压力一样压在美国80后的肩上。  美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负翁”。据统计,美国学生贷款总额已经超越信用卡贷款总额,在2012年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即平均每个学生毕业时,都将背上27000美元的债务。然而,毕业了并不意味着有能力偿还大学贷款。现在美国失业人群中,18-34岁的年轻人占了
技术移民处境最好  移民是当代中国人热议的一个话题。中国的青年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起,多少人离开了成长的地方,先是在本国上山下乡,后是到国外打工留学,无数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由此产生。这次在加拿大接触到三类移民——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包括经验类、留学生移民)和家庭团聚移民,他们的心境是不一样的。三类移民中,数技术移民的处境最好,他们心态平和,家庭稳定,生活富足。  朋友关先生技术移民
过往对俄罗斯的认识,都是从电影、歌曲、书籍和图片上得知的一鳞半爪,大体可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之:辽阔、大气、粗犷,革命、背叛、沉沦。  前者指的是空间概念,包括俄罗斯的幅员、地形、地貌、建筑艺术等等;后者指的是时间概念,也就是指自苏联解体后,时常见诸报端的政局不稳、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还有俄罗斯人脸上特有的忧郁。  短短一周之内穿越俄罗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作为过客,看到的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