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前,国人思想较为单一,国内的文化也较为一致,但随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进行,大批的外来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外文化的交融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与思维方法,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当然,任何东西都是一把双刃剑,文化的多元化当然也不例外,并不是全会带来好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冲突与矛盾。高校作为培育国家新一代栋梁的摇篮,就需要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高校中的学生进行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结合现下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境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进行探究。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校中不仅要接受最先进的知识技术,更要接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一个新型的“四有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大学生代表着当代最新一代的思想,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栋梁。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们的思想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千篇一律,而是代表了先进和多元。带给大学生的并不全都是好处,它也带来了一些冲突和矛盾。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进入到一个不知所谓的迷茫的世界里,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的缺失,很多人会出现不知道受教育是为了什么的思想,更有不少同学会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些种种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问题,更对将他们培养成新一代的“四有人才”这一目标产生极大的阻力。此时,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作这些迷茫学子的指路明灯,来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促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新一代“四有人才”。
现如今,虽然我国高校一直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其所产生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追根究底是因为绝大多数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是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亦或是形式古板、内容老套。很多学生不是特别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存在有很大的误解,这些都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非但不感兴趣,而且十分排斥,他们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一些古板、老套的政治课,因而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少之又少,效果甚微。这个结果追根究底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1)高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个很好的宣传,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也没有让大学生们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这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2)高校没能够及时应对这个信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没能够对学生们的思维多元化这一改变作出应对方法,其脚步还停留在那个信息封闭的时代,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是一如既往地千篇一律,思想老套。因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觉得听不听无所谓。
高校可以针对这两个原因来施行一些措施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在学生比较密集的地方(餐厅、教学楼和宿舍门口)张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大字报;其次,在学校的新媒体(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和贴吧等等)上大幅面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下课后)在学生密集的地方(餐厅门口或学校的主干街道)进行宣讲活动,找一名老师或者同学来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派发一些与其相关的传单,传单一定要简明扼要,可以选用漫画的模式来进行宣传,这样的形象生动的方式容易博得同学们的喜欢。
(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不能默守陈规,思维老套,一定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现代多元化的背景进行宣传教育。讲解人可以从当代大学生现存的一些思想教育方面的问题来入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接下来再来讲解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本身的重要性。
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在成人、成才道路上十分重要的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给大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尤华.多元化背景下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社会版),2013(05).
[2]陈忠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
[3]王凯文.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性原则[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9-41.
[4]张红霞,刘元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原则[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吴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
吕腾(1989-),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担任学生专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校中不仅要接受最先进的知识技术,更要接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一个新型的“四有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大学生代表着当代最新一代的思想,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栋梁。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们的思想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千篇一律,而是代表了先进和多元。带给大学生的并不全都是好处,它也带来了一些冲突和矛盾。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进入到一个不知所谓的迷茫的世界里,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的缺失,很多人会出现不知道受教育是为了什么的思想,更有不少同学会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些种种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问题,更对将他们培养成新一代的“四有人才”这一目标产生极大的阻力。此时,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作这些迷茫学子的指路明灯,来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促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新一代“四有人才”。
现如今,虽然我国高校一直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其所产生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追根究底是因为绝大多数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是形同虚设、名存实亡,亦或是形式古板、内容老套。很多学生不是特别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存在有很大的误解,这些都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非但不感兴趣,而且十分排斥,他们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一些古板、老套的政治课,因而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少之又少,效果甚微。这个结果追根究底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1)高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个很好的宣传,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也没有让大学生们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这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2)高校没能够及时应对这个信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没能够对学生们的思维多元化这一改变作出应对方法,其脚步还停留在那个信息封闭的时代,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是一如既往地千篇一律,思想老套。因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觉得听不听无所谓。
高校可以针对这两个原因来施行一些措施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在学生比较密集的地方(餐厅、教学楼和宿舍门口)张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大字报;其次,在学校的新媒体(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和贴吧等等)上大幅面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下课后)在学生密集的地方(餐厅门口或学校的主干街道)进行宣讲活动,找一名老师或者同学来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派发一些与其相关的传单,传单一定要简明扼要,可以选用漫画的模式来进行宣传,这样的形象生动的方式容易博得同学们的喜欢。
(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不能默守陈规,思维老套,一定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现代多元化的背景进行宣传教育。讲解人可以从当代大学生现存的一些思想教育方面的问题来入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接下来再来讲解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本身的重要性。
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在成人、成才道路上十分重要的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给大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尤华.多元化背景下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社会版),2013(05).
[2]陈忠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
[3]王凯文.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性原则[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9-41.
[4]张红霞,刘元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原则[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吴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
吕腾(1989-),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担任学生专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