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先于德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学生生理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合拍,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成长规律,让学生行的能力優先,以行带德,带动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行为活动;德育;策略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先贤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正就是修身,修身就要以德育为先导,我们的教育自然成了德先行,确实德育很重要,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形成了思维定式:用知、德框架行,指导行,衡量评判行。今天本人要提出行先于德,让学生真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行中解德,助德,提升德,深化德。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足见教育中行的重要性,行先于德是一种可行、重要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行动中、活动中理解德、推进德、加深德,尤其重要。
   一、德优先行下产生的弊端和问题
   (一)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12~18岁是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中学生正好处在这个“青春叛逆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抽象思维也在不断发展,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尤为显著,这是成长的好事,可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缺少理性经验的支持,再加上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偏执心理。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比小学更加紧张,竞争力更强,学习难度也远高于小学。中学阶段需要面对新学科、新知识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免会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有时会使偏执情绪加剧。再加上羞耻心和自尊心在这个时期表现得极为明显,渴望得到他人的平等对待,一旦主观想象与现实情况间存在差异,一些学生会做出与家长、老师、学校的对抗行为,甚至更偏执、偏激的行为。
   (二)家庭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只是帮助我们通往目的地的手段,而道德则是我们方向的指引, 如果方向错了,掌握越多的知识,也只会离目标越远。所以家长总是以德作为衡量孩子道德行为的标准,努力呵护孩子的成长,孩子犯错误时苦口婆心,小的时候孩子还很幼稚,独立性不强,会照着父母的话去做,越长大,孩子越不听话,再就是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根本不起作用,这些空洞的说教对孩子是苍白无力的。
   (三)学校的教育
   教育德为先,如果学校和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德先行,教育形式过于单调,就会因为过度的把控而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社会大环境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所有人都追求快,快点出产品,快点赚钱,快点有成就感。我们的社会为孩子们设计、安排的一些活动,也更多是从见效快、收效大的角度出发,功利性较强,更多时候是大环境所趋所致,处于家长需要,社会短时间内的评价体制需要。
   二、行先于德的策略
   (一)树立革新的育人观念
   教育可行先于德,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真正认识到道理和科学文化知识要躬行,纸上谈兵不适合实际作战,更不适应现今急速发展的社会实际。《管子·牧民》中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前提是粮仓殷实和衣食富足,而粮仓殷实和衣食富足的前提是四肢勤,才能丰五谷,只有把自己融入生产劳动中,才能明白粒粒皆辛苦。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贵在让人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是学生德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有益补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方面的不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动手动脑,增强感性认知,把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培养良好的情操和意志。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人们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却不够重视。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社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社会实践仍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到底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里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光教给孩子知识,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这不是完全的教育。完全的教育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的工作。作为一个人,孩子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灵魂!他还有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培养和发展。为避免我们的教育变成没有灵魂的教育,就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不仅让孩子学,更要让孩子在实践中用,学用相长,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家庭教育以“行动”为基点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除打骂式的“武”道,说教式就是“文”道外,还会有利诱式、强迫式、夸赞式、批评式、冷淡式、陪伴式、照搬式、放任式等,不管哪种方式,都有一种叫正确与否的无形的规范和德性牵引着孩子,该做与不该做,是否按规范、规定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去做,孩子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有夸赞就有打骂,有陪伴就有放任等等,总之还是德先行,这样的德育还是显得心有余力不足,所以我们可改变思维,变换一下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留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洗碗、洗衣、扫地、拖地、整理房间、种菜、收菜、协助父母劳动等等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干。在家务劳动中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感受劳动付出的辛苦,在劳动中体谅父母亲的辛劳与不易,在劳动中学会坚持,学会协作,学会沟通,学会智慧应对、科学应对等等。实践出真知,劳动最光荣,家务和生产劳动中已蕴含了很多书本上学来总觉浅的道理“勤劳朴素、勤能补拙、珍惜时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生产劳动是一本大书,我每个人都得努力去学习。行先于德的家庭教育,一定比德先行的教育更有说服力、更有实效。记得二十年前我在杭州市下沙中学任教的班中有一个男生叫方××,学校的活动他积极参加,特别懂事,那时初三学生要参加晚自修的,班中除他外下午放学后不在学校吃晚饭,放学后要骑车急着赶回家去,替在外劳作的父母烧好晚饭,自己吃好晚饭再回校参加晚自修,当时作为班主任,我担心他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心理有点责怪其父母不重视孩子的读书教育。但整个初三下来,这个男孩的成绩一直保持全校领先,一个学期还做完了当时一般学生不能额外做完的厚厚的一本《科学阶梯训练》,初三第二个学期还早早预习了高中的数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杭二中,之后考取了浙大,现在在母校杭二中执教化学。这个男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学习和生活劳动可以互补、可以双赢,在生活劳动中更能锻炼孩子的成长,行先于德很有必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实践出真知”这些话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经得起时间年轮的洗涤。
   (三)学校教育丰富深厚“行”
   在多彩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组织多彩的活动,能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德育模式,摆脱课堂说教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亲身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接受德育。行先于德这方面本人所在的杭州养正学校做得可谓典范。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行为育人,活动、行为多层面,层层推进,有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
   1.活动育人
   阳光早会:这是优化原有模式化晨会,展示学生健康、素养的德育载体。由学校顶层设计系列教育主题,班级认购、承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全班同学作为教育者,将主题教育的内容,或演绎,或演讲,或朗诵,以学生喜欢的各种方式,让同伴获得启发式教育,以达到“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效果。
   阳光体育:健康的体魄,是养正学子外在形象的标志。学校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同时,坚持每学期一次的趣味体育周,旨在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增强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科盛宴:智育中包含了德育,学科盛宴主要以学科文化节的形式展现,最大的亮点就是师生合作承办,学时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活动中以多种身份参与,以收到最大化的教育收益。
   智慧论坛:这是新创的展示学生学识、自信等综合素养与视野的整合式教育载体,由学生申报,学生发展中心审核,养正自治协会承办的以学生为坛主的大型论坛,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是学科类、兴趣类,也可以是德育类的。
   “一战到底”争霸会:借鉴电视栏目“一战到底”,由老师、学生丰富题库,内容不限,由养正自治协会承办,一学年举行一次,以激发学生学习积累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2.实践育人
   极限挑战:这是优化原有的班干部管理模式,不再选择优秀学生为班干部,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成长需求,挑战管理极限,申报一定期限的管理岗位,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与领导、协作能力等。
   自治协会:优化原有学生会的培养学生领导、协作、自信等素养的学生自治协会。与原有学生会不同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与专业意识会更强,整个协会根据学生自我需求组成,不再是学校的预设。
   知行合一小公民:这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学校活动组织与管理的组织,有别于一般常见的志愿者,小公民将以志愿者的身份高度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将诚毅勤朴内化于心。
   3.协同育人
   家校同盟会:与家委会不同的是,同盟会与学校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孩子教育的同盟者,双方的关系是互相合作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孩子教育的和谐和互补。主要承担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商榷及重要教育事件的决策和协助。
   三方圆桌会:这是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围着圆桌定期交流诊断,制定后期的努力方向和措施。环境布置更温馨,交流更平等,指导更全面与深入,智育、德育可以无缝对接,彻底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导师工作室:这是优化导师制的教育载体,导师工作室以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签约的方式,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参与签约学生的成长。
   学习帮帮团:这是学科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组织,以同伴互助、交流的方式,有序、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开拓进取、勤学善思的优良品质。
   学伴1 X:这是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以一个优秀学生为核心,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后组合的学习合作小组,是德育和智育的完美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开拓进取、勤学善思的优良品质。
   “三全育人”:这是2017年教育部提出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重点,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家长、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人人参与、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我们养正学校为响应“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我们绝对认可“质量是学校生命线”,但我们要追求和谐的可持续的质量,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既要为学生的升学服务,又要为学生终身服务;要追求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让孩子现在就幸福。因此,学校对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和育人路径进行整合,以最优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的发展条件,促使他们在优质的教育中逐渐成为倍健康、高素养、大视野的养正人才,与教学齐头并进,学校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行育人。
   下图为杭州养正学校七年级学生参加活动态度情况的抽样调查。
   以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阳光早会为例(见下表),学校制定了18个积极向上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而其中6个主题(大晨会)分别由七年级六个班级认购承办,剩余主题(小晨会)放置各自班级进行。
   在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何愁学生的德得不到培养,何忧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何虑学校的升学率提不高!事实证明,学校虽年轻,办学仅走过了五个年頭,升学率逐年提高,学校的良好口碑一浪高过一浪!
   (四)社会大环境的铺设和创设
   少年儿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更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天我们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中,梁启超的话仍是我们奉行的经典,我们这个社会应当有长远的眼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先,我们得为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将来锦绣中华的缔造者准备些什么,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社会是个大舞台,我们得与我们的孩子一起铺设和创设背景和画面,用实际的行动,让我们的孩子更公平、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教育资源的公平优化配置和创设,社会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办好家门口学校,努力为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此外社会团体和组织可发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环保行动,打扫楼道,或者捡一些白色垃圾,或者回收一些废旧电池等等,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举办非功利为目的的兴趣活动,比如书法方面的、乐器方面的,或者是体育活动方面的,有助于孩子丰富课余生活。图书馆公益开放日,我们家长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带着孩子到图书馆学习,同时还可以帮助图书馆的管理员整理一下图书,将各类图书摆放整齐,这也是不错的选择。设立敬老院开放日,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或者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一起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给敬老院的老人表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节目,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社会团体设立做交通安全小达人组织,孩子可以利用假期,与城市的交警部门联系,做交通安全的管理员。社会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我们的孩子会表现得更优秀!形式多样,方式种种,需要社会各界团体组织的铺设和创设。
   行先于德,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改变我们的观念,需要孩子本人的进取,更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真诚奉献,倾力打造,相信“赠人教育,心有芬芳”,更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会展现一片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石远泽.浅析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4):108.
   [2]孙亚刚.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8(1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三数学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借用复习书的方式进行复习,而忽视了课本的作用,这主要是任课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课本,通过三个延伸和两个整理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如何利用教材。   关键词:高三数学;回归教材;系统复习;思考   在过去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了辅导教材的作用而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意义,高三教师往往是借用复习专用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没有回归课本。课本的作用没有得到有
摘 要:生物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这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把探寻到的有效教学策略在适当的时机施以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给出了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越发重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小学班主任管理时间较为薄弱,使得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而“微型班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針对性,能够节省班主任的教育时间,帮助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及时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进行。基于此,探索小学班主任微型班会的有效实施策略,为广大小学班主任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微型班会;实施策
摘 要:近年来,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在新建城郊中学,教师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新教师在教学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班级管理经验欠缺,不了解学情,更不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尚不成熟,正处于尝试阶段。但新学校总要固本强源,学校为了加强校风班风建设,也为了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和实效性,总会给班主任老师施压。种种原
摘 要:在教学设计优化处理中,通过学情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联系旧知对复杂认知规律进行简化引导设计,并根据章节课例联系,整合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处理;优化   一、追本溯源,以学情本源定义教学设计   教学的本质是解决课堂中学生不会的问题和生成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学情反馈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根据学生在知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美的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行走在美的实践活动中是教学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笔一画成就美”是我校的美好教育理念,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在学校融美课程中思考美的教育教学:在反复琢磨中寻找美的融合点;在融美课程的经历中寻找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学生也应在实践中思考着美,享受着美的成长。   关键词:融美课程;传统节日;民风民俗   “一笔一画成就大美”这一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
摘 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教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意游戏课程环境的创设,挖掘课程中的游戏元素,合理整合课程游戏资源,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从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与生俱来就喜欢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将课
摘 要:紧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按照新课标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的教学要求,以王昌龄《送魏二》、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两首高考送别诗为例,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探究古代送别诗学习任务群阅读的路径,以此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关键词:送别诗;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
摘 要:以新课程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为背景,论述了小学数学毕业班总复习的有效策略——早梳理、分类梳理、课堂讲练、综合练习、培优补差。通过数学组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组织复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了,态度端正了,成绩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顺利达成了课题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生主体;共同成长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对学生来说所学知识时间长、容量多、跨度大、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时间紧、任务重
摘 要:人们经常说:成功的孩子越来越成功,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失败。这不是“宿命”式的循环,关键是成功让人更加自信,反过来自信又助人成功。自信心是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强烈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持之以恒。因此,要想让学生阳光自信地成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力量,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赏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