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对教学设计处理与优化的几点认识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设计优化处理中,通过学情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联系旧知对复杂认知规律进行简化引导设计,并根据章节课例联系,整合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处理;优化
   一、追本溯源,以学情本源定义教学设计
   教学的本质是解决课堂中学生不会的问题和生成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学情反馈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根据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策略,达到难点突破,让学生在知识生成的同时自然地掌握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量角一课,我们虽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要诀,可仍会有学生拿着量角器手足无措,他们往往用量角器的直边和圆弧夹的角比在要量的角上或者读不准度数。原来是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或者找不到0刻度线!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讨论在量角器上能不能找到角。于是我们这样大胆设计: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不同度数的角,顺势介绍“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数的写法等,然后再进行量角的教学环节,进而再追问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重合”!如果学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了角,量角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构建模型,用数形结合渗透教学设计
   模型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在一次次建立模型的活动中感悟数学模型思想,积累初步建立模型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课本的例题和习题会出现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同时从同地背向而行以及同时从同地同向而行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相遇问题,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是参差不齐的,而对于题目的理解又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看到或想到的表象之上,所以我們引导学生按照题目叙述演示每道题的行走方式,而后画线段图,用线段和箭头分别表示这三种不同行走方式的相遇问题,这样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会更透彻,脑海中形成的知识图像会更准确清晰。
   三、联系旧知,让认知基础简化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定律是我们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从四年级接触整数的简便计算之后,到五年级小数的简便计算,再到六年级分数和百分数的简便计算,我们总结了字母的表达形式和“提取相同因数”的方法,可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总会出现学生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字母和数字对不上号或者找不到相同因数以外的“系数”。我们可以联系学生旧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先观察算式中有没有相同的数,再分开算式,分别去看每组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最后合起来叙述。先从整数入手,自然而然就过渡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便计算了。比如101×315-315可以表述为101个315减去1个315是多少,再列式(101-1)×315计算。从观察因数特点和乘法算式的意义入手,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顺势整合,以系统梳理重塑教学设计
   整合,即对教材研读后的一种有序梳理,把教材内容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系统分类,最大化体现教材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
   植树问题作为一个数学广角内容,趣味性很强,但是学生在实际的解答过程中容易混淆植树棵数或者与之对应的间隔数,已经总结好的植树棵数的计算公式或者间隔数的计算公式却张冠李戴,又或者抓不住关键字解答失误。本来是一节节兴趣盎然的课堂,但随着三个例题的教授完毕,学生又把所学知识混淆了。原来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没有清楚地区别各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我们不妨在第一课时将三个例题的植树问题进行整合,和学生探讨如何在四种不同类型中植树,并让学生画图表示,独立发现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这种规律和联系概括成了植树棵数=间隔数 1或者间隔数=植树棵树-1这种干瘪无味形式的规律,那么就已经在学生认识规律的道路上束缚了学生,这种认识是不彻底的,是容易混淆的。我们要在和学生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得出两端都栽会多出一棵树,两端都不栽会多出一个间隔,只在一端栽和封闭图形上栽树时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第二课时对于四种类型问题进行运用练习,第三课时着重练习敲钟、上楼、锯木段和方阵等问题,数学广角教学也就圆满收官了。在这种课例教学整合中,学生首先对基本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深入对比学习,形成认知基础,再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便可解决相关的运用问题。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这三个问题,以上四种策略,只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去追寻有效度、有价值、有高度的教学设计,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
   参考文献:
   [1]戴祝荣.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2]张贺轩.谈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J].中华少年,2016(12).
  编辑 赵飞飞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德育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应在学生评价方面体现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对多元开放以“评”促学的学科教学理念展开了分析,从评价主体、角度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学科多元化评价的实施方式,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开放;以“评”促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科教学更注重开放性和多元性,希望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
摘 要:素质教育的革新推动了各个不同学科的教育发展,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与理念被更广泛地接受和应用。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育教学来看,自学、探究以及生活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比较受到教师群体认同的,该教育思想也确实提升了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鉴于此,对该项教育教学思想的实践展开研究讨论,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关键词:教育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理念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
摘 要:幼儿园的工作指导文件中指出,幼儿活动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必不可少,关系着幼儿的动作技能与语言技能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就成为幼儿园应注重的内容。对幼儿园开展农场活动的注意事项、实施策略、经验与反思等进行了简单总结。   关键词:幼儿园;农场活动;实施;摸索   传统的幼儿活动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大多数在室内进行。但是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来看,多参加户外活动更有益幼儿的身心
摘 要:方块字,也就是汉字,是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小学低段,识字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为学生今后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低段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对趣味性识字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探究其运用策略,从而实现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低段;趣味性   小学生受年龄
一、教学内容分析   《蚂蚁做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要注意积是由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的积与十位的积合成的。这就是一位数既要乘两位数的个位,也要乘两位数的十位的根据和原因。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二、导学案设计   课题:蚂蚁做操   课型:新授课   设计意图:1.自主探究,体验笔算
摘 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围绕“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要素展开,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六个版块相互衔接、有机整合,通过这样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习作成果,学生的叙事能力在这次习作单元的学习中逐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写清楚;叙事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三至六年级每册各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这是新增的特殊功能
摘 要:在高三数学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借用复习书的方式进行复习,而忽视了课本的作用,这主要是任课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课本,通过三个延伸和两个整理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如何利用教材。   关键词:高三数学;回归教材;系统复习;思考   在过去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了辅导教材的作用而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意义,高三教师往往是借用复习专用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没有回归课本。课本的作用没有得到有
摘 要:生物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这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把探寻到的有效教学策略在适当的时机施以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给出了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越发重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小学班主任管理时间较为薄弱,使得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而“微型班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針对性,能够节省班主任的教育时间,帮助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及时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进行。基于此,探索小学班主任微型班会的有效实施策略,为广大小学班主任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微型班会;实施策
摘 要:近年来,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在新建城郊中学,教师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新教师在教学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班级管理经验欠缺,不了解学情,更不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尚不成熟,正处于尝试阶段。但新学校总要固本强源,学校为了加强校风班风建设,也为了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和实效性,总会给班主任老师施压。种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