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用,回归语文教学之本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强调:不管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是语文教学的内容,都必须聚焦这一核心内容,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必须服务于这一核心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笔者认为,聚焦“语用”,关键在于课堂上要扎扎实实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为每一位孩子开启学习语文的大门。
  关键词:语用;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71-1
  一、语用方法,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指导
  学习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苏教版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该涵盖理解和表达,我们应该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面对一篇篇如此优秀的文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关注文本语言的外显形式,更要与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有效链接,对文本中的语用教学资源要进行有效的选择。同时,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时,就应该保持敏锐的眼光,挖掘出能够锤炼语言文字运用方法的词语,指导学生适当地理解文中词语,感悟作者用得精当,用得巧妙,并也能掌握使用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运用技巧。如: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时,很多词与我们平常的用法不同,彰显出诗歌语言独有的艺术性。教学中,我先扣住“染”字引导学生想象品味,感受“染”字形成绿色浓郁的表达效果。接着,以此字为教学抓手,辐射全篇,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类似用法的特色语言,并运用相应方法,实现对其他语言的体悟。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紧扣关键字词感知文本意境的能力。
  二、语用方法,在体验文本情感处内化
  语文文本以语言为物质手段,它不像音乐、绘画、雕塑那样直接诉诸作用于人的感觉,在性质上有所不同。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尤其在人格的美育方面也是其他门类艺术所无法企及的,作家通过深入生活体验艰辛、困厄、忧难以及欣慰、欢乐、超脱与向往等,在激情灵感的引导下进行创作,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始终包含着他们自己的情感和广大人民大众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现实生活的回光返照,在大众读者中产生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上,而应依托课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资源,创设语用的契机。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每次阅读都让人感动。由于四年级的孩子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当教完课文,让学生说说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时,学生常常就用一个“伟大”形容。在具体教学本课中,引领着孩子进行情感体验,并随机呈现了一些与体验母亲形象相配的词语:不辞辛劳、不畏艰辛、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词汇有了积累,又加深了对母亲的爱戴之情。这样的环节巧妙地将词语的复习和积累不着痕迹地渗透其中,又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语用方法,在点拨复述课文中彰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明确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师面对这样的表述,对“复述”一词的理解与教学中的认同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在一定意义上削弱了“复述”的语文含义。所以,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充分认识“复述”对学生母语素养建构的重要意义,努力将“复述”建构成学生有效学习母语的重要方式。
  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叶澜教授也提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语文课程的语用实践平台形式多样,聆听说话、阅读写作、写字背诵等都是语文实践的应有范畴。而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机械枯燥地进行,否则就会陷入纯机械主义的泥潭中,导致学生厌烦。因此,必须依托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大道无痕中自然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和语用水平。《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抓住省略号自由想象:“没有火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困苦?”在复述到本文第四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之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
  四、语用方法,在引导补白写作中渗透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核心内涵。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其某一方面的能力,更注重于众多能力的综合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地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上,而应该依托课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资源,从而创设语用的契机。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抓住教材的空白点或生发点,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白,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完整。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会运用语文。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的拓展升华环节往往隐藏着促进学生倾听表达的最佳时机。对此,在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时机,让学生“一触即发”。以写促思,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优秀生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负重、狂傲、嫉妒、失落等心理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心理的发展与人格的塑造,采用一系列措施予以防治与矫正,以确保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优秀生;心理问题;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07-1  学校里面的好学生有着优秀的一面,但是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点,甚
摘 要:黄山奇松姿态优美、潇洒挺秀,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我借助网络优势把黄山奇松和黄山其他风景的图片、文字、影象等带进课堂,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进而引导学生,带动学生,感动学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  关键词:网络;阅读教学;探究活动;文本体验;创新能力  中图分
摘要:在丹阳市教育局的组织和指导下,“活力课堂”的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笔者从教师角色的定位、追求数学课堂形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数学;活力课堂;教师角色;课堂形态;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24-2  在丹阳市
摘要:幼儿教育是学龄前教育的重要铺垫,在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水平的基础条件。针对优化幼儿阅读品质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提升幼儿阅读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阅读活动;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52-1  幼儿期对外界事物充
摘 要: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德育脱离了生活实际,大大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切身的教育经历,讲述了德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回归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11-1  在学校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学习生活上有不良习气、不遵守校纪校规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以机房环境为主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教学各环节实施分层教学能体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也能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6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个英语教师都很重视“导入活动”的设计。尤其是在示范课或教学评比时,导入环节无疑是老师们最花心思和精力的一个环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起着带人入境、渗透主题、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小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偏离了本
摘要:数学课堂上的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而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区域狭窄,更不知什么是数学语言,思维乱而无序,语言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所以我认为,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会说”,并且“爱说”数学,并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持之以恒的说的训练。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语言;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这样一来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49-1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  概括能力是人的思
摘 要:笔者所在学校一直致力于推动教师事业观和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本文分析了我校教师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探讨了我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师发展;事业观;价值观;推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03-2  叶澜说过:“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