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pas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转变了思想观念,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挣钱,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农民工”。他们外出打工的地点近在本市,远至省外,甚至在国外,都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父母出去打工后孩子留在家里,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目前,我县(阜蒙县)拥有4000多名留守儿童,而我镇(阜新镇)也有将近120多名留守儿童。其中3~6周岁留守儿童近40多名,这些留守儿童十分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爱。
  据相关资料显示,留守儿童中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与此同时,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关爱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和单亲。让留守儿童也和其他儿童一样有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幼儿园教师,对留守儿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一、教师应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特殊的性格特点。他们往往比较内向,自尊心很强,而自尊心恰恰源于孩子与那些在他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们之间的态度。孩子的自我判断是从别人的判断中萌生的,他对自我意向越是满意,他的自尊心越强。但是,留守儿童多数是由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人照顾,他们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幼儿出现的错误不能够正确引导,只采取训斥或大骂的方式“管教”这些“不听话”的孩子。这些留守儿童本来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再加上无端的训斥和大骂,使他们心理上受到严重的伤害,造成幼儿消极、紧张的情绪状态,整天闷闷不乐或者一触即发、暴跳如雷,冷漠、胆怯、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逐渐形成。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应,“在产生对他人的知觉(即社会知觉)之前,是不可能有自我表象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都起源于社会的界定。也就是说,别人怎样看待我们,或者我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我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怎样看待自己”。[1]因此,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别人”,应该以积极的眼光,正面的态度,接纳和宽容的心理面对幼儿。一个宽容和接纳的外在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鼓励他们形成对社会良好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的与外界交往。这也正是《纲要》里所讲的“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的本意。
  二、引导幼儿互相关心、帮助,创设友爱、温馨的集体氛围
  在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在优越的社会条件和特殊的家庭地位中,备受娇宠。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不能给予孩子应有的父爱母爱,他们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感情欠缺,或是给孩子邮大笔的钱,或是给孩子买价格不菲的玩具、服装,在物质上过份满足孩子的需要。殊不知,这些孩子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缺少精神寄托。由于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关爱,体会不到爱与被爱的美妙情感,他们无论是高兴、伤心,无论是成功或是遇到困难,都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支撑。他们为了得到成人和同伴的关注,无论在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把尖,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会发脾气、摔东西。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自私、任性、不合群、不会关心他人,或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他们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平等相处,更做不到关心与谦让他人。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同伴是幼儿在幼儿园接处最密切、感情易交流、行为相互影响的人。所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关心、帮助,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逐渐形成。
  (一)运用具体事例,引导幼儿理解、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易于理解具体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引导幼儿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例如,当某个小朋友摔倒时,教师首先走过去扶起他,然后让这位小朋友说一说摔得痛不痛,怎样痛法等,从而让小朋友了解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候,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更需要我们大家关心帮助。
  (二)利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强化、激励“留守儿童”主动去爱别人
  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他们不懂得去爱别人。因此,让他们在得到关心和帮助的同时,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去爱别人。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他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使留守儿童体会到父母的关爱,理解父母的辛苦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所以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对父母的误解。他们认为父母把自己一个人扔在了家里出去挣钱,眼里只有钱根本没有自己。长此以往,这种误解占据了幼儿幼小的心理,他们开始怨恨父母,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因此,无论从幼儿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言,还是从造就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而言,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一)通过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让幼儿亲身感受到父母的爱
  一些幼儿只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却不了解父母的爱具体有哪些。根据幼儿更多的依赖于生动鲜明的形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特点,可以通过让幼儿看自己的相册了解成长的过程,使幼儿懂得,我们每一天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爱,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爱的种子。
  (二)初步认识父母从事的工作,让幼儿知道父母的辛苦
  有些“留守儿童”只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却不知道父母具体做什么工作,更谈不上了解父母的辛苦。因此,教师可以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让父母把自己劳动时的照片邮给自己的孩子。另外,还可以请他们观看各种劳动场面,如盖楼的施工现场,工人叔叔们汗流浃背的劳动场面;保洁员阿姨在很高的楼上擦玻璃等等,并且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做这样辛苦的、危险的工作,从而使他们深深的理解并体会父母的辛苦及深深的爱。
  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与人类的尊严息息相关,每一个幼儿的生命更应该得到尊重与博爱。“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让他们身体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拥有生命健康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维护幼儿的健康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个成人的义务和责任”。[2]我们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和所有儿童一样享受关爱,进而学会关爱他人。
  
  参考文献
  [1] 朱莉亚,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68页。
  [2] 引自《未成年人保护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曾经有人给人的有效性下了这样的定义:“人的活动有效性是在活动的效用和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  【关键词】有效数学概念 原则 实施途径    1989年美国《人人都得算算》发表了关于未来数学教育的国家报告,报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七个转变之一是数学教学应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模式”转向“有学习动机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的这句名言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把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如何激发学生阅读
语文经历了多次课改,但是我认为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回归语言的本真,回归文本体裁的本身需要,在最简单的方式下达到最好的效果。语文,善思、善解、善引导,走进语文课堂本身,回归本真。根据题材而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无需太多的花言絮语,只在解读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在引导中进行灵魂的深化。  韵律美的诗情教学  用韵律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震醒了斑斓的思想。以其丰富的内容、起伏的节奏、韵律美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体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位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工具。但是,由于目前职业中专教育评价机制、硬件条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对如何做好计算机教学作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之我见    本人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幼儿“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有兴趣,并感到愉快”。借助什么来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从而喜欢绘画呢?首先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示范——模仿的手段进行注入式教学,对幼儿个性的发展重视不够。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有效途径。对于还不善于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幼
【摘 要】我认为应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观、兴趣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联系农村的客观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数学爱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 学习观 学习兴趣 情境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所谓兴趣,是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良好的朗读水平、亲子共读、内容广泛的书籍、丰富的读书活动,都能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阅读习惯 ;兴趣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
【摘 要】浙江省从06年开始实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语文教材采用苏教版,这轮教改在程度上解开了束缚在教师身上的教学绳索,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试从观念转变、文本选择、编排体例,实践活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课程改革 苏教版 课堂实践    其一,新旧观念的断裂脱节。  建国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懂得大量的语法规则,也不是记忆大量的词汇,而是为了运用这门语言。判断学生英语的水平高低,应以其运用程度而不是知道多少语言知识来断定。这正如我们常说的“得阅读者,得天下也”,这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从近两、三年高考来看,明显地难度以及拉开分值距离的关键点在阅读。那么,怎样训练阅读,怎样去提高阅读能力呢?通过多年教学,我体会到在阅读训练中要注重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铺垫:词汇的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语文个性化阅读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并没有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性化阅读,片面强调学生的“阅读个性化”,而忽略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且会误导学生树立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有效发挥教师对文本价值的引领作用,真正促进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情感体验”这个话题,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在品读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