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培养
一、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情趣引导,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每个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引起的。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關键。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情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得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通道。
注重感受,激发写作热情笔为心声,敢想、敢说是敢写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这种热情、冲动和愿望。放手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例如: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都写真心话。笔者就试着让他们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并在全班朗读,教师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在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也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很简单,从而产生强烈的情趣。
(二)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
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广开阅读门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三)自由表达,倡导真实写作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习作“怎样想就怎样表达”。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扫除心理障碍,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时,才有可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下真实的作文。
二、要实现上述目标,作文教学要注意几个方面。
注重观察,拓宽写作思路扩大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对学生思路的拓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讲解《写周围的一处景物》作文课时,笔者提前把作文要写的对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以观察为主收集材料,积累表象,深入分析,丰富想象。结果在课上,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观察和想象到的说一说。通过交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宽松、和谐、愉悦的写作环境是学生自由表达、袒露真情所必需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习作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以写进去;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我写我看的、我写我想的、我写我做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可以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表达了,作文也就不在是什么难事了。
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了,但还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练笔。如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把课文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课文拟游人须知、编写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却可以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广阔空间。学生练的多了,作文能力也就提高了。
感受成功,增加作文动力。学生作文完成,需要鼓励和帮助。“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作品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校内公共平面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墙报、校园内的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能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里听到自己的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经常鼓励学生把其成功之作向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作文一旦获奖或发表,成功的喜悦会引发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同时还会带动很多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所有的学生都把写作当成一种乐事。
结束语
因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开发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要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写作,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今后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1,王佩彪2. 作文学习中的“六多”—浅谈我的作文指导[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4)
[2] 覃卜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的途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3)
[3] 王海艳.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 现代交际. 2013(07)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培养
一、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情趣引导,焕发写作灵感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每个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引起的。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關键。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情趣参与,否则,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得去体会、去感受、去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喜欢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打开通道。
注重感受,激发写作热情笔为心声,敢想、敢说是敢写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这种热情、冲动和愿望。放手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例如: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都写真心话。笔者就试着让他们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并在全班朗读,教师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在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也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很简单,从而产生强烈的情趣。
(二)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
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广开阅读门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三)自由表达,倡导真实写作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习作“怎样想就怎样表达”。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扫除心理障碍,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时,才有可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下真实的作文。
二、要实现上述目标,作文教学要注意几个方面。
注重观察,拓宽写作思路扩大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对学生思路的拓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讲解《写周围的一处景物》作文课时,笔者提前把作文要写的对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以观察为主收集材料,积累表象,深入分析,丰富想象。结果在课上,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观察和想象到的说一说。通过交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宽松、和谐、愉悦的写作环境是学生自由表达、袒露真情所必需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习作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以写进去;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我写我看的、我写我想的、我写我做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可以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表达了,作文也就不在是什么难事了。
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了,但还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练笔。如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把课文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课文拟游人须知、编写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却可以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广阔空间。学生练的多了,作文能力也就提高了。
感受成功,增加作文动力。学生作文完成,需要鼓励和帮助。“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展示作品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校内公共平面媒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墙报、校园内的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能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里听到自己的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经常鼓励学生把其成功之作向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作文一旦获奖或发表,成功的喜悦会引发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同时还会带动很多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所有的学生都把写作当成一种乐事。
结束语
因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开发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要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写作,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对今后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1,王佩彪2. 作文学习中的“六多”—浅谈我的作文指导[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4)
[2] 覃卜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的途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3)
[3] 王海艳.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 现代交际.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