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呈现中国的“大千世界”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反思与民生视角
  
  “大千世界——中国当代艺术近作展”由来自芝加哥文化中心的戈瑞格·奈特(Gregory Knight)和德国柏林TA艺术中心的特丽萨·德·阿鲁达(Tereza de Arruda)共同策划,策展人特别强调这些作品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新的一批作品,参展的22位艺术家目前依然生活和工作干中国,这使得艺术家能切身地对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和社会现实有最直接的体会和感触,并把这种感触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作品中。
  经济高度发展、城市化速度惊人、贫富差距显著、每天都不断涌现新事物——这是中国当前的现实,也是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背景,此次展览集中体现了中国城市生活的现实、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中国式集体主义进行了反思。
  在展厅入口吸引大批观众驻足的是艺术家周淘创作于2008年的影像作品《1,2,3,4》。该作品拍摄了北京人民广场四十余家店铺等单位的员工晨会现场,并将这些记录影像依据其口令节奏进行整体剪辑和编排。3分多钟的影片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所呈现的集体方式的表象和动机通过“1、2、3、4”这种整齐划
  的口号表现出来,揭示出在市场和效益内核的刺激下,在现代企业管理最具效率模式的表象下,人口的快速聚合与流动,以及社会结构的剧烈转型。
  
  中国年轻代的当代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宏大主题和国家形象'这是国外观众对中国当代艺术展的普遍期待和兴趣所在,因为在他们眼中,选择这样的题材进行创作无疑体现了艺术家试探国家底线的胆量。王庆松的《希望之光》和刘鼎的《CCTV》或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因为两件作品前者涉及的主题是奥运,而后者则表现了建设中的CCTV大楼。
  《希望之光》是王庆松用他独特的摄影方式创作的一家人聚集在一块泥泞的空地上观看日出,他们身后的土地上有一串由泥土和水洼组成的奥林匹克光环,曾因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而被神圣化了的奥林匹克光环被荒诞地以泥泞的水洼的形象呈现在作品中。王庆松是一位运用摄影与电脑合成技术来表达自己的现实批判意识的艺术家,他希望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够模仿和表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荒诞故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观众可以通过《希望之光》对艺术家的这创作理念进行体味和理解。
  
  而刘鼎的作品《CCTV》则是32幅从各个不同角度、在不同时期拍摄的CCTV大楼的摄影图片,以及4张手稿,每张图片都突显了这栋无秩序的大楼与秩序井然的城市之间的张力。CCTV大楼被老百姓戏称为“大裤衩”,其怪异的造型,一直遭到人们的戏谑和调侃。正如刘鼎在其中张手稿中所揭示的:几十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秩序,所以就很难接受这种“无序”的造型。
  纵观国内最近举办的几场当代艺术展,不难发现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普遍成为关注的主题。如7月底开幕的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主题为“叙事中国”,参展作品涉及汶川地震、矿工、上访、收容制度等问题。而在8月中旬开幕的首届798双年展上,艺术总监朱其更是提出,“当代艺术在中国应该表达中国这一时代的精神现实,参与中国社会的自主性进程,并从这种现实中寻求它自身的形式。”这样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民生和生命的关怀也体现在此次的“大千世界”当代艺术展中。
  艺术家王卫的《临时空司》所关注的就是中国城市化浪潮对社会底层人民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些人群所面临的残酷生存竞争。《临时空间》以艺术家在北京大山子艺术区的一次试验艺术活动为基础,展出记录这次活动的录像以及组黑白照片。
  十分钟的录像片展现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地处北京东郊的村庄因为城市规模的蔓延被夷为平地,失去生存基本条件的农村人被迫奔赴城市谋生。影片中的十位河北农民,被艺术家邀请到一个大的展厅,用从废墟中清捡出来的二万五千块砖,砌起四面墙,形成个百平方米的自闭的“围城”。“城墙”和展厅内墙的距离仅可容身。当墙砌到不能再砌时(到达天花板),便开始被拆除。农民们从废墟中清捡出这些砖头,装上骡车运走。直到展厅里空无一砖,这个临时工程也宣告完成。十二个空镜框在工程开始之前就被挂在展厅后部的一面墙上,随着工程的进展,镜框中的照片在增加,当围墙已经砌好的照片出现时,展厅里已是片废墟。
  与成都双年展和798双年展根据主题来邀请艺术家创作作品不同,“大千世界”当代艺术展是策展人根据展览主题对艺术家已创作作品进行挑选,其中不少作品已经在国内的展览中展出,并且获得了好评。即便是国外观众,也普遍可以理解这些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并产生共鸣。比如艺术家金石的装置《小买卖之卡拉OK》旁边摆了七八张小凳子,不少观众就围坐在这个装置旁亲身体会中国底层社会的世俗活力。
  
  中国当代艺术在芝加哥
  
  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只有短短30多年的时间,但它却是西方了解中国社会及其变化的重要载体。芝加哥文化中心从1979年开始,便通过各种途径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为美国人呈现了个独特鲜活的中国面貌。
  1979年中国刚刚向外国游客开放之际,芝加哥文化中心的艺术办公室(后来成为事务部)便以文化为主题,集合了几位访问中国的芝加哥艺术家带回来的一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做了一个名为“中国的21个景观”的展览。18年后,“后89中国新艺术”巡展于1997年也来到芝加哥文化中心。“后89中国新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整体亮相,它的成功使中国艺术举世瞩目。在西方,它的影响力波及艺术、政治、市场、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它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打造出了中国的文化表情。“后89中国新艺术”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所有重要艺术家:刘炜、方力钩、张晓刚、曾梵志、周春芽、夏小万、毛旭辉、叶永青、宋永红、郭伟、何森、丁方、李山、丁乙、孙良、蔡锦、隋建国等。他们在“后89”的旗帜之下,共同编织出19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图像志,也打造出了中国艺术的标志性图式。
  再过了12年,芝加哥文化中心又一次关注中国当代艺术,透过年轻的当代艺术家的眼睛来观察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大千世界——中国当代艺术近作展”从媒介、材料、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尝试,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中国当前的“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意指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之多样性,更体现了中国当前社会现实及其变化的复杂与多元。这50件作品包括了录像、装置、摄影、混合媒体、卡通动画以及油画等,表现形式多样,但并不刻意求异求怪,展览上没有出现拍卖场上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没有符号化了的脸谱以及空洞花哨的“观念艺术”,参展的艺术家都普遍强调对生存的复杂体验并体现多元的价值观。而从展览中也可看到,与前几次芝加哥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相比,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在艺术品信息交流等方面享受着更为开放的资源。
  当然,展览并不是没有局限;在22名参展艺术家中,一共有8名是来自中国的同个画廊,而
  个画廊有如此多的芝术家参加此展,概因此画廊的代表与策展人阿鲁达曾经有过合作的经历,被阿鲁达所熟识——这,多多少少体现出国外艺术机构在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及其艺术家时,在渠道和视野上的局限。
其他文献
古砚之一  宋砚大抵不发墨。近年竭江以取下岩之石。日蕉叶白者。发墨如泛油。则知传世宋砚本非良材。砚取发墨。非止易浓。《渌水亭杂识》  松花江石小砚。色淡绿如洮石。腹有御书砚铭八字云。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香祖笔记》  砚之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则退墨。二德难兼。《东坡小品》  方城砚。出方城县葛仙公岩内。石如玉。莹洁鉴光。著墨如澄泥。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岁久不乏。常如新成。《升庵外集》  桂
期刊
73年了。我想起了73年前鲁迅死后的个挽联所写的!鲁迅先生你死了/我们誓要继续呐喊,鲁迅先生你死了/谁启示我们的彷徨·我还想起了另一个挽联,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已/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这两个挽联都是把鲁迅最有影响的两个书名恰到妙处地镶嵌在悲痛的情感里。挽联是生者对逝者敬重与怀念的一个表达方式,随着逝者的渐行渐远,后来者的表达方式会与最初有所不同,他们开始一本一本地搜集鲁迅著作的早期版本一这是参与者最多
期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的中国画独领风骚。因为当时杭州有个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其中尤以写意人物画,以崭新的面貌享誉画坛。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就是浙江美院人物画的三大支柱。时至今日,他们当年的成功之作,依旧为人乐道,他们的笔墨技巧,依然令人向往。  五十年代,风华正茂的昌谷先生,以《两个羊羔》的国画创作,获一九五五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为他奠定了在写意人物画界的地位。那年昌谷
期刊
周越然先生的《书的回忆》中有一段话说:“做官有幸运,就是连升,经商有幸运,就是赚钱。购古书者,也有幸运,就是:(一)我要什么书,马上买到什么书,并且价钱不大。(二)或者在冷摊上偶然拾得一种毫不相干的破书,归来审察,发现某名士的印记,某名士的批校。(三)又或者书贾拿了奇僻的古本来售,索价不高,故留之。后来细作审查,知是海内外孤本。”周先生谈到的二个方面的幸运,笔者都经历过。别的不必说了,就拿2003
期刊
2012年4月1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岭南画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20世
期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摄影师杨勇就将镜头对准了深圳这座新兴城市,并且一直生活和工作在那里,在他的镜头下,深圳是一个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都市形态的典型例子。如今,杨勇多了策展人和当代艺术收藏家的身份,他大多数以交换作品的方式收藏当代艺术品,并强调艺术价值在于个人趣味和价值观的认可。本期杂志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现状对话杨勇,从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收藏家的视角来探讨艺术收藏的趣味、摄影收藏的现状以及对当前当
期刊
鉴容    宋代以前,人们通常直接手系在镜纽上的绦带来鉴容,有的还将铜镜放置在一种很低的镜台上,如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中就有手拿铜镜或者对着镜台上的钢镜梳妆照影的画面。宋代以后,座具普遍增高,其形式主要定格在一桌二椅的陈设上,并出现了与近代的梳妆台样式有些接近的高镜台,然后把镜子固定悬挂于其上,以便鉴容。    磨镜    铜镜使用时间过久,镜面便会昏暗无光,达不到清晰照人的效果,因此需要加以磨
期刊
英国近代美术宝库的诞生    法国梧桐树的绿荫,装饰着伦敦的街道。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与耸立在河畔的泰特美术馆,更添伦敦市的风采。从耸立在泰特美术馆外,靠近河畔之英国雕刻家亨利·摩尔的作品,以及美术馆人口旁19世末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的雕像,可以感受到堪称“英国近代美术宝库”的泰特美术馆之独特魅力。  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不但经济繁荣,同时文化艺术也逐渐成熟,这时英国已有1759年创立的大英博物馆
期刊
精美别致的铜镜艺术    据目前中国的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是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铜镜(1975年发现于甘肃省的齐家坪,故名“齐家文化”),其次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妇好”铜镜(“妇好”为商王武丁的王妃)。  中国铜镜艺术的鼎盛时代雄踞了干多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06年的战国结束,历时将近三百年。第二阶段;公元前206年的西汉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止,
期刊
根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9座城市共有140多座博物馆,其中广州147家、东莞24家、深圳22家、佛山13家、中山12家、江门10家、肇庆8家、惠州7家、珠海4家(资料来源粤港澳文化合作项目——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广东省博物馆2006年5月编《博物馆导游册》,香港编《博物馆导游册》等)。从博物馆数量的变化来看,广东的珠三角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0多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