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个性,发散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题策略多样化,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解题策略;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6-01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以应用题“爷爷比奶奶大4岁,爷爷多少岁时,爷爷、奶奶的年龄之和是100岁?”为例,谈一谈教师在面对解题策略多样化时,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画图策略,化难为易


  画图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直观地显示题目的意思,条理清晰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道应用题,很多学生阅读题目后觉得很有难度。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运用画图的策略:
  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学生轻松地厘清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现:要求出爷爷的年龄,只要先算出奶奶的年龄,然后加上4岁即可,得到算式“100-4=96(岁);96÷2=48(岁);48 4=52(岁)”。显然,通过画图,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上述环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画图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变“看不见”为“看得见”,达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充分展示了画图策略的内在魅力。

二、运用列表策略,简洁明了


  列表是苏教版教材引入的重要的解决问题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列表的策略,可以使题目中的信息更加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让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和规范化,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简洁性、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对于这道应用题,有部分学生是运用列表的策略来完成的:
  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追问:“为什么从奶奶45岁开始列?”有学生说,因为爷爷和奶奶的年龄之和是100岁,所以应该从接近50的数开始列。也有学生说,如果从1岁开始列,一是比较复杂,二是与生活中的实际不符。教师继续追问:“怎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呢?”有学生建议,可以先计算爷爷和奶奶的年龄之和是不是100岁,也有学生提议用爷爷的年龄减去奶奶的年龄,看看结果是不是4……
  这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并运用追问的教学艺术,深化学生对列表策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享受到用列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运用假设策略,开拓思路


  假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启发式思维策略,如果学生根据顺向思维难以寻找到正确的解题策略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思维方法,使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趋于明朗化。因此,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上述应用题,也有学生想到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题,从题目中的条件“爷爷比奶奶大4岁”入手:假设奶奶的年龄和爷爷一样大,那么爷爷和奶奶二人的年龄之和就会发生变化,不再是100岁,而应该是100 4=104(岁),那么爷爷的年龄就是104÷2=52(岁),奶奶的年龄就是52-4=48(岁)。通过假设,学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问题迎刃而解。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假设爷爷的年龄和奶奶一样大,这时爷爷和奶奶的年龄之和又是多少呢?”学生进入了新一轮的探索中,这样,就能让学生开拓思路,培养自身举一反三的能力。
  上述环节中,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教师睿智引导,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起点考虑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真正彰显了假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總之,解题策略多元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线段”的概念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生活原型中感知线段、在探索交流中建构线段的概念、在生活经验中丰富线段的概念、在综合应用中完善对线段的认识、在回顾总结中深化对线段的认识,让学生在抽象化的学习过程、动态化的思考过程和多元化的表征过程中,深化对“线段”概念的本质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概念建构;概念本质意义;认识线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空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而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才能准确研读教材,从而把握数学课堂的本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素养;研读教材;课堂本质;有效教学  [中图
[摘 要]将学生对两道同类型题“自以为是”的解法进行对比,引发质疑,再由学生自己通过分组作答、交换意见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感知。从学生的“迷糊处”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反思、质疑,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发掘学生的思想深度。  [关键词]经验陷阱;多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29-01 
[摘 要]培养学生的大数数感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大数数感,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数感;数学活动;认识多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44-01  建立大数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教学
[摘 要]比较是学习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教师的常用教学手段。以“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辨别相关知识的异同,培养学生自发比较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比较 ;加法; 本质;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20-02  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
[摘 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教学为例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Pad教学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手段、方法与策略,以实现高效数学教学,完善“数字·多元”课堂教学主张的理性建构。  [关键词]Pad 小学数学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学生出错作为教学中的常见现象,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原生态的资源。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以“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为例,教师不妨将错就错、以错启智、变错为对、以错为鉴,引导学生思考及追寻错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错误;思路;方程;教学资源;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建构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自己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等学习活动,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内化,促进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摘 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以“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为例,从学生的操作入手,通过一系列扫描活动,为培养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维码;长方体;活动经验;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32-02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越来越提倡“变教为学”,即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深入探索知识内核,在解决旧疑问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以此实现“育人为本”的教学宗旨。  [关键词]变教为学;育人为本;年、月、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8-01  针对“年、月、日”课程,传统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