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或道德品质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本文指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解决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克服其学习中的障碍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后进生 课堂教学 转化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后进生人多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一提到它,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另设“小灶”加强辅导,有些事业心强的老师甚至周末加班加点。而谈论更多的是如何多鼓励少批评,如何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呵护其自信心。却很少有人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探究更有效的途径,似乎唯有“辅导”、“尊重”才能实现转化,才能达到目的,但事实证明,我们用了多年的办法是低效的,后进生仍然普遍存在。我们认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穿着素质教育的新鞋,走转化后进生的老路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也应在课堂教学,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的课外辅导转化时间太少。新工时制和新课程方案实施后,一周的工作时间明显减少,自习课也随之取消,只有课间和课外那点时间学生还要休息和参加各种活动。其次,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有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内容偏多,教学要求偏高,知识偏深,考试要求偏难而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已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这些问题对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每门功课的教师都要制定辅导计划实施个别辅导的话,可想而知,学生课余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能有多少,他们又怎样承受得了如此多的“偏爱”呢!再次,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想象通过一个辅导计划,实施几次个别辅导就能实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精心培植,潜移默化。
一、正视差异,降低要求,树立信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后进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意识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教师有意无意的偏心和各种因素,后进生和优等生之间存在着实际机会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使后进生在心理上处于抑制状态,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学习、生活无信心、无热心,情绪低落,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正因如此,与其让他们顶着心理压力与其他同学一样“全面掌握”,不如降低要求使他们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快乐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实践证明,“一刀切”的课堂教学,只能增加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其失望情绪。当然,降低要求的标准要因人而异,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并在多次品尝的基础上,摒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二、精心设计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设计要给后进生留一片“蓝天”,有意识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哪怕是微小的成功也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逐渐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奋发向上的信心。首先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视同仁,尊重后进生,关爱后进生,理解其心理思想,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方法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其长,发挥其长,使后进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自觉克服其短,使学生在兴趣迁移中得以转化。
三、合作互补,荣辱与共,激励进取
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讲授,学生不易听懂,而学生之间用特有的语言进行交流,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的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还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还必须发挥多向交流的优势,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学习提高。这就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实践依据,有效地利用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效果显著。
四、加强课内辅导,变课外“加压”为课内“偏食”
“课外损失,课内补”,既然课外辅导时间太少,教师就要寻找新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指导,边教边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使之达到当堂教学目标。
五、降低考试难度,走出难堪低谷,看到自身希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各种各样的需要,对以学习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学生来说,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得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们的赞许则是他们的最大需要,因为他们的荣誉感得到了满足。而我们后进生却很少有过这样的感觉。 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降低目标要求、练习要求的同时,降低考试要求和难度,使之更贴近他们的学习实际,让他们由“望而却步”转向“勇往直前”,一步步从成功地体验中走出成绩的低谷。
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从课堂教学整体改革中着手。
参考文献:
[1]魏银华.转化后进生例谈[J].安徽教育.2002(08).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西关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后进生 课堂教学 转化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后进生人多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一提到它,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另设“小灶”加强辅导,有些事业心强的老师甚至周末加班加点。而谈论更多的是如何多鼓励少批评,如何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呵护其自信心。却很少有人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探究更有效的途径,似乎唯有“辅导”、“尊重”才能实现转化,才能达到目的,但事实证明,我们用了多年的办法是低效的,后进生仍然普遍存在。我们认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穿着素质教育的新鞋,走转化后进生的老路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也应在课堂教学,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的课外辅导转化时间太少。新工时制和新课程方案实施后,一周的工作时间明显减少,自习课也随之取消,只有课间和课外那点时间学生还要休息和参加各种活动。其次,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有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内容偏多,教学要求偏高,知识偏深,考试要求偏难而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已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这些问题对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每门功课的教师都要制定辅导计划实施个别辅导的话,可想而知,学生课余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能有多少,他们又怎样承受得了如此多的“偏爱”呢!再次,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想象通过一个辅导计划,实施几次个别辅导就能实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精心培植,潜移默化。
一、正视差异,降低要求,树立信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后进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意识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教师有意无意的偏心和各种因素,后进生和优等生之间存在着实际机会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使后进生在心理上处于抑制状态,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学习、生活无信心、无热心,情绪低落,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正因如此,与其让他们顶着心理压力与其他同学一样“全面掌握”,不如降低要求使他们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快乐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实践证明,“一刀切”的课堂教学,只能增加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其失望情绪。当然,降低要求的标准要因人而异,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并在多次品尝的基础上,摒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二、精心设计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设计要给后进生留一片“蓝天”,有意识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哪怕是微小的成功也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逐渐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奋发向上的信心。首先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视同仁,尊重后进生,关爱后进生,理解其心理思想,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方法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其长,发挥其长,使后进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自觉克服其短,使学生在兴趣迁移中得以转化。
三、合作互补,荣辱与共,激励进取
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讲授,学生不易听懂,而学生之间用特有的语言进行交流,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的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还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还必须发挥多向交流的优势,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学习提高。这就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实践依据,有效地利用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效果显著。
四、加强课内辅导,变课外“加压”为课内“偏食”
“课外损失,课内补”,既然课外辅导时间太少,教师就要寻找新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指导,边教边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使之达到当堂教学目标。
五、降低考试难度,走出难堪低谷,看到自身希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各种各样的需要,对以学习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学生来说,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得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们的赞许则是他们的最大需要,因为他们的荣誉感得到了满足。而我们后进生却很少有过这样的感觉。 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降低目标要求、练习要求的同时,降低考试要求和难度,使之更贴近他们的学习实际,让他们由“望而却步”转向“勇往直前”,一步步从成功地体验中走出成绩的低谷。
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从课堂教学整体改革中着手。
参考文献:
[1]魏银华.转化后进生例谈[J].安徽教育.2002(08).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西关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