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一门贯穿古今、牵涉中外的重要学科,其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读读背背就可以的。为此,本文从“结合信息技术来设计导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历史微课”这四个方面出发,对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夠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导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086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于促进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高中历史知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并且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高中历史知识,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去进行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并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下面,本文对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结合信息技术来设计导入,更好地呈现课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刚上课的几分钟内,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视导入部分,以良好的导入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中,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教师如果单凭口头导入很难促使高中生产生投入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多样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音乐资料等设置课堂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图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以此充分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来自哪个国家吗?知道奥运会的发源地是哪里吗?”这样学生结合图片陷入了讨论中,由此给学生制造了一种悬念,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又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段或者一些记录片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情绪去探究这节课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更好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仅依靠口头讲解来呈现历史知识,但是即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多么丰富,也是难以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况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不能滥用多媒体,
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部分时,为了促使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所引起的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显示当时的国外世界与国内世界之间的比较,从而突出世界文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去理解历史知识,并且能够理解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去学习历史,并且学生不会在一段时间后忘记相关的历史知识,始终保持可以清晰的思维。又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视频烘托教学气氛,并组织学生模拟条约签订的场景,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生经历小学、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渐转变到主动掌握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将一些任务,如PPT制作、准备视频和收集图像等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以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任务。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为同学们讲解自己组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怎样的理解。一方面,这样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来适当补充和评论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借此,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掌握知识。这一变化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非常有利。
四、设计历史微课,促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
微课也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种体现。高中历史知识十分庞杂,学生需要掌握的方面是特别多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有针对性,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微课。微课一般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时间短,内容针对性强,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控制进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灵活性学习和针对性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时,历史教师就从整个章节的知识联系出发,在微课中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总结、梳理,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灵活地学习微课。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这一单元的具体知识点来设计微课,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去选择性地观看。在学生观看微课后,教师也应询问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情况,并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改进微课。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有效得到效率与效果的优化。作为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高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秀才.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16-117.
[2]张成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72.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导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086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于促进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高中历史知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并且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高中历史知识,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去进行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并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下面,本文对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结合信息技术来设计导入,更好地呈现课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刚上课的几分钟内,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视导入部分,以良好的导入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中,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教师如果单凭口头导入很难促使高中生产生投入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多样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音乐资料等设置课堂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图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以此充分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来自哪个国家吗?知道奥运会的发源地是哪里吗?”这样学生结合图片陷入了讨论中,由此给学生制造了一种悬念,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又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段或者一些记录片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情绪去探究这节课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更好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仅依靠口头讲解来呈现历史知识,但是即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多么丰富,也是难以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况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不能滥用多媒体,
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部分时,为了促使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所引起的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显示当时的国外世界与国内世界之间的比较,从而突出世界文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去理解历史知识,并且能够理解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去学习历史,并且学生不会在一段时间后忘记相关的历史知识,始终保持可以清晰的思维。又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视频烘托教学气氛,并组织学生模拟条约签订的场景,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生经历小学、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渐转变到主动掌握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将一些任务,如PPT制作、准备视频和收集图像等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以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任务。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为同学们讲解自己组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怎样的理解。一方面,这样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来适当补充和评论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借此,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掌握知识。这一变化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非常有利。
四、设计历史微课,促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
微课也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种体现。高中历史知识十分庞杂,学生需要掌握的方面是特别多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为有针对性,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微课。微课一般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时间短,内容针对性强,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控制进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灵活性学习和针对性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时,历史教师就从整个章节的知识联系出发,在微课中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学生进行总结、梳理,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灵活地学习微课。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这一单元的具体知识点来设计微课,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去选择性地观看。在学生观看微课后,教师也应询问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情况,并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改进微课。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有效得到效率与效果的优化。作为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高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秀才.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116-117.
[2]张成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