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以恬静平和的方式,散文化的优美笔调,如诗般的意境,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得到了极大的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引言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上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自发表以来很多评论文章层出不穷。这篇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令人憧憬向往的边城世界,而且也描写了生活其中的充满人性光辉的众多人物,如老船夫、翠翠、船工顺顺、天保、傩送等等[1]。沈从文对人性有着独特的理解,他曾提出:“自然人”是一种和谐、完美的生命形式,是以自然人性为基础的生命形式,能在朴素的情感、单纯的观念、自然的情爱中皈依自然美,获得人性的和谐,《边城》就是这种自然人性的艺术表达。[2]因此他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
  一、深厚祖孙情
  老船夫和翠翠是小说所着力描写的人物,他们相依为命,是各自唯一的亲人。翠翠和爷爷之间的感情是这部小说所极力要表现的人性美。老船夫唯一的女儿去世后,他独自养大了孙女翠翠,十几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虽然生活条件有点艰苦,但是他却对孙女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这个唯一的亲人。文中也多次提到祖孙两人通过唱歌来互相给予对方欢乐,有时摆渡时,爷爷唱歌,翠翠吹竹笛,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但是,转眼间,孙女已出落成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爷爷为了翠翠能有个好的归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但是命运总是爱和人开玩笑,他拼命为了孙女的幸福进行抗争,心力交瘁,最后無力支撑。但是他在临死之前还担心翠翠害怕惊雷,“知道她害怕,且害怕她着凉,还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去。”[3]爷孙之间的亲情之爱结束了,人性之爱却永不终结。最后,他带着深深的无奈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翠翠对爷爷的爱也非常深,虽然她有时候爱在爷爷面前耍一些小孩子脾气,但是当爷爷遇到事情时,她也会很好的照顾爷爷:“爷爷当真已病了。翠翠显得懂事了些,为祖父煎了一罐大发药,逼着祖父喝,又在屋后菜园地里摘取蒜苗泡在米汤里作酸蒜苗。一面照料船只,一面还时时刻刻抽空赶回家里来看祖父,问这样那样。”[3]翠翠突然从一个爱在爷爷撒娇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懂事、会照顾人的大姑娘。只有对一个人有深深的爱,一个人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在与她相依为命的爷爷去世时,翠翠悲痛万分,哭了一整天,而且想守护爷爷的坟山,不愿意进城。因此从翠翠和爷爷深厚的祖孙情中,可以窥探到人性中的美。
  二、谦和手足情
  《边城》中,天保傩送两兄弟身上也处处洋溢着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这两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而且他们认为爱情与世俗、金钱毫不相关,傩送不喜欢碾坊姑娘,却爱上了翠翠。哥哥天保先对翠翠表现出了爱意,他采用“车路”向翠翠说媒,可是却被稀里糊涂的拒绝回来。后来他打算采用“水路”向翠翠表达自己的爱意,却无意发现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虽然他也“有点气恼,有点愤慨,自然是无从掩饰的。”[3]他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气恼、愤慨,这在很多人是很难做到的。他们没有吵闹、没有反目成仇,而是彼此鼓励,彼此谦让,为了爱兄弟俩进行了一场自由平等的竞争。在这场爱情角逐中,更突出的表现了两个人的手足深情。当发现弟弟和翠翠是相互喜欢时,天保以其豁达大度忍痛割爱,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他选择了离开,未伤手足之情。天保离开后不幸牺牲,傩送认为是因为他和翠翠才造成了哥哥的不幸,他念手足之情或者是处于内疚没有大胆的追求翠翠。兄弟俩的感情是多么纯朴而又真挚啊!两人都为人豁达,胸怀磊落,不为金钱所动。在爱情面前,毅然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对方。兄弟两人可以说演绎了一曲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之歌,尽显人性之美。
  三、纯朴邻里情
  在《边城》中,沈从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生活于中的人们之间的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这里的人们大部分都很热情诚实,对周围的人都抱着美好、真诚的态度。老船夫本是为公家撑渡船,拿着公家的报酬,但是坐船人却时不时地把钱塞到老船夫手里,“凡事求心安理得,出力气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多的”[3];但是“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送。”[3]渡头为公家所有,过渡人不必出钱,可是人们还是感觉心中不安,把钱掷到船板上;而老船夫虽然推脱不过把钱收起来了,但他却用这些钱买成茶叶和上等草烟来给这些过渡人享用,或许这些上等草烟也有一部分是老船夫自己掏腰包买的吧?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他们之间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换。
  此外,船总顺顺更是纯朴邻里情的代表。他“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同时他又“明事明理,正直和平,不爱财”。平时他对邻里非常热情,能帮助的尽量帮助他们,尤其是对老船工他更是照顾有加。虽然自己的大儿子天保的死与翠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老船工死后,面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却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还希望能照顾孤苦的翠翠。而且杨马兵也来帮忙,同时还肩起了以后照顾翠翠的重担。这就是湘西人民,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令人感动。湘西茶峒秀丽的自然风光养育了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人民。这里的人民勤劳、纯朴、热情、诚实,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四、纯洁爱情
  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是这部小说所着重描写的,而且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李健吾说:“《边城》是一首诗,是二佬唱给翠翠的情歌。”[1]翠翠第一次见到二佬后,爱情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朦胧的爱意在她心中萌发。她虽然没有提及过傩送,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个少年一直萦绕在她心中,而且像一根毒蛇,常常使她不知何原因地陷入了苦闷又快乐之中。傩送第一次为她唱歌,她的灵魂在梦中被这歌声深深的浮动,可想在梦中她想的念的都是傩送啊!傩送来坐渡船,翠翠又一次见到了他,但她“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这就是情窦初开的小女孩啊。但是这次遇见却使翠翠异常欣喜若狂,虽然爷爷生病了,“自己守船,心中却古怪的快乐”而且自己积极快乐地唱了好多歌,这不是因为见到自己的心上人而欣喜万分吗?而傩送则采取自己的方式对翠翠展开追求之势,他宁愿与渡船的翠翠在一起,也不要多金的碾坊。翠翠和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有情人虽然没有见过几次面、说过几句话,但是对方却像种子一样在各自心中生根发芽,他们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关系,有的只是最单纯的喜欢。在这秀丽的自然之处,两个年轻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爱恋着对方,一切是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中却显示了“人性”的美妙。
  结论
  《边城》不仅描写了湘西秀美的风光,而且书写了生活于其中的各色人物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的悲喜剧,并表达了生活其中的人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小说《边城》就描绘了一幅有着深厚祖孙情、谦和手足情、淳朴邻里情、纯洁爱情的诗情画,讴歌了一种自由、自在、自得的人生。[2]优秀的作品能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内在精神与社会价值,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抹去它的光辉。沈从文《边城》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饱含了艺术的光芒,对我们的启迪和教育意义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参考文献:
  [1]李健吾﹒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445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沈从文.沈从文作品经典.边城[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77、74、52、2、3
其他文献
人如果可以永远像照片上那么活着,该有多好?  只想看到你的笑脸,努力的做一个滑稽的小丑,却发现并未令你笑,而自己早已热泪盈眶。努力的避免成为一只刺猬,而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刺得遍体鳞伤。  大树为什么那般坚强?细细的树干哪能保护庞杂的枝条?是什么给了它如此强大的力量?竟然厚重的积雪也为它流下羞愧的泪水……  或许不是不愿折腰,而是不能折腰,因为如果它倒下,一切都就爬不起来了。  不知从哪里射来的一
期刊
【摘要】:如果生命是由死入生,那经历痛苦就成了必然,涅槃的代价就是身心俱疲,连带着精神的缺失将你带入另一个没有希望却始终追寻安逸的天堂。人常说痛感,是生命的本能;精神痛苦,更是人的文化本能。当真正的地狱重现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敢于正视这个地狱,敢于穿越这个地狱,敢于摧毁这个地狱,之后再去选择不一样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神曲》;地狱;痛苦;重生  每一句诗歌都是一个寓言,体现着每个作者对于现世
期刊
【摘要】: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具有质朴自然,意境高远,风格精炼独特。华莱士·史蒂文斯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及哲学家,他的诗作富含哲理,致力于将现实与想象完美融合,并广泛地运用象征的手法及出其不意的意象,其诗歌通常难以理解,深奥奇特。  本文的内容主要对比研究陶渊明的《饮酒》之五及史蒂文斯的《十三种观察黑鸟的方式》。华莱士与陶渊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诗歌在一定程度
期刊
【摘要】:三国时代魏国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核心论点是“声无哀乐”,即音声与哀乐互不相关,这与其后唐太宗李世民散见于各唐书中的“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太宗论乐》)的音乐美学观点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都在封建社会中表现出对儒家传统音乐思想的明显抵抗性,但是二者由于时代不同、政治身份地位有别等诸多因素而使此美学观点同源而殊途,如在对功利意识、音乐本体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并且
期刊
【摘要】:阿瑟·米勒的现实主义剧作《推销员之死》因充斥着各类冲突而极富戏剧张力,然而,这些看似激烈而集中的父子冲突、母子冲突、阶级冲突等实则是局部或似是而非的,由于对这些冲突的误读和忽视,受众很难认识到实际上冲突双方始终是犹太人社区和白人主流社会。其中,主人公威利所做的种种选择都是为打破隔离、超越歧视所作的努力。此种戏剧结构实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隐藏了双重结构,并借此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
期刊
【摘要】:《青衣》是毕宇飞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围绕筱燕秋的“嫦娥梦”展开,讲述了筱燕秋极力追求成为“嫦娥”而不得的人生悲剧,并揭示了欲望对人性的异化。青衣是戏剧中旦行里的一个重要剧角,主要扮演庄重高雅且命运悲惨的女性,毕宇飞以“青衣”作为小说题目,一开始就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作了铺垫。筱燕秋作为戏剧演员,始终无法与“嫦娥”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这使她陷入疯狂的追寻,而无法反抗的命运更是让她梦想幻灭
期刊
【摘要】:《曼斯菲尔德庄园》反映了简·奥斯汀作为女性作家逐渐成熟和完整的女性独立意识。女性意识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作品不仅对女性命运做出了独特的思考和关注,而且从现实角度给女性指出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小说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女作家觉醒的女性意识,为后来的女性文学起到启蒙作用。  【关键词】: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 女性意识  一、范妮形象中体现出的女性独立意识  《曼斯菲尔德
期刊
心中有德,才能涵容万物。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便是以德为本。孟子在立德问题上,高标高举,不遗余力,多有建树。在孟子眼里,立德确实是个功夫活。  古人尚德源远流长。“德”之古字即为“悳”,意思是说“直心为德”。 我们的先贤远在周朝之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诗经》)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尚书》为此总结了一个真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此周人不
期刊
【摘要】:结合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叶弥的部分小说,挖掘作家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政治认知和对政治价值的评价,分析作家作品中的文化反思。叶弥以冷漠而温情、俯视而亲近的姿态在文本中书写出对政治文化的理解,她冷酷的记录着“文革”时期政治对于人性的残害,批判着追逐权力者的丑恶嘴脸,隐含作者对于遭受政治迫害压者和被权力牵制者的批判和同情。  【关键词】:政治;文化;叶弥;权利  一、政治对人的迫害  叶弥作品笼罩着政
期刊
【摘要】:于连认为与西方文化所不同,中国文化示意方式的特征是“迂回”,这种方式体现在文化的不同领域。在中国诗歌及其理论中对含蓄、隐喻、言外之意极其看重,这也是中国文化意义发展中的一大智慧,它能够在西方文化高度发达的领域里带给我们重返源头的启示和回归本质的引领。中国古典诗歌中善用的“赋比兴”的手法是在现象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的“迂回”的表达手法,“迂回”并非“表象”,而是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引发无尽的体验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