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此话虽然通俗但是卻蕴含深刻的道理。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品德教育不但对其自身一生品德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往往也间接对全社会品德有着影射作用。幼儿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通过对幼儿园品德教育存在的误区进行反思,进行调整,找出更合适的改进方式才能优化德育效果,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促进幼儿的人格涵养,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道德教育;误区;对策
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幼儿园的德育是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教师应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渗透道德行为教育,走出幼儿园德育中的误区,找出优化德育的对策,使良好的行为犹如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深入幼儿心田。
“孩子從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家长没操多少心,唯一还有缺憾的就是孩子不原意与家长多交流,生活技能训练少,缺少感恩之心,认为一切就是应该的,上了初中这样的表现就更明显。上学期开始学校布置德育作业,每周一个主题,孩子热情很高,积极完成德育作业并上传视频到班级微信群与其他同学分享。现在我家孩子开朗活泼,学校、班级的大事小事抢着与我交流,假日一有空闲就和我一起做家务,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又上升一大截,真的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们。”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拉着阜宁县实验初中蒋树开校长的手激动地连声感谢。
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人成才,一直是实验初中人的孜孜追求。蒋树开校长一到任就提出创建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江苏省示范初中的办学目标,秉持办有良心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空洞说教的德育方式。学校德育处通过学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家校信息平台、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广泛征集德育作业主题,经过认真筛选、修改,学校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每学期 20次三年共 120次德育作业,既有家庭生活作业,也有社区公益作业,还有社会公德作业,德育作业主题有新意、接地气、有层次、可操作。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是自立的前提,学生只有在生活上能自理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自立。而让学生做德育实践作业,正好可以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提供个性化平台。如每周假日一次德育作业,作业内容五花八门:有打扫自己房间、叠被、整理书橱,有洗衣服、买菜、做菜,有参与卫生城市创建:铲除野广告、擦洗楼梯道等。学生通过完成德育实践作业,既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又在生活中锻炼了自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法治意识
德育实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百善孝为先——帮父母捶捶背”“我为父母拣白发”“和父母一起举行家庭联欢会”,帮父母擦桌、洗碗、拖地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学生完成起来非但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容易获得成就感。学生亲自动手,家长参与指导,学生在完成德育实践作业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相处、珍爱生命、增强社会公德心。“我是小小宣传员”“法治在我身边”等德育作业既要学生自己学法、守法,又要积极向家人、邻居宣传普法。
培养学生对同学友爱
同学是亲密的伙伴,同学间关系的好坏,对教育过程发生潜在的影响。对同学友爱是尊重同学的表现。德育实践作业让同学们一起写写和讲讲团结友爱的故事,不少同学通过自己身边的故事,在班会课上讲,使同学们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从而同学间平时能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增强彼此间的友谊。
培养学生对人有礼貌
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德育实践作业让学生讲礼貌,就是布置学生利用视频等手段对各种公共礼仪有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进行练习和锻炼,通过模仿,逐步潜移默化,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的孩子习惯于获取,给予(奉献)的很少,因此,通过布置德育实践作业借机培养学生的给予(奉献)精神,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励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学校通过开展“小活动”,落实“大德育”,使学生通过完成德育作业,不但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还可以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不仅仅需要收获,更需要付出与奉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小小的德育实践作业,成就学生的大未来。家庭是幼儿行为形成的土壤,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是幼儿行为形成的营养。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供他们更多观察、模仿、活动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下,通过自然地模仿家长的良好行为,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当遇到主动打招呼的问题时,家长改变以往的做法:“快,叫叔叔阿姨好,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教不会,这么没有礼貌。”可以在孩子被逼的面红耳赤之前,大人主动面带微笑,大方的先与他人打招呼:“早上好!”在电梯里,主动询问:“您去几楼?”简简单单地询问,简简单单地主动帮助他人按电梯,这种家长先行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榜样效应。所以家长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不可强制,更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要使幼儿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这种多主体评价模式,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应犹如润物细无声的细雨使道德教育深入幼儿心田。
参考文献
[1]袁宗金.“好孩子”:一个需要反思的道德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01):18-22.
[2]曹小菊.新时期幼儿园的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2(17):80-81.
[3]覃丽妃.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1):24-25.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
关键词:道德教育;误区;对策
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幼儿园的德育是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教师应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渗透道德行为教育,走出幼儿园德育中的误区,找出优化德育的对策,使良好的行为犹如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深入幼儿心田。
“孩子從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家长没操多少心,唯一还有缺憾的就是孩子不原意与家长多交流,生活技能训练少,缺少感恩之心,认为一切就是应该的,上了初中这样的表现就更明显。上学期开始学校布置德育作业,每周一个主题,孩子热情很高,积极完成德育作业并上传视频到班级微信群与其他同学分享。现在我家孩子开朗活泼,学校、班级的大事小事抢着与我交流,假日一有空闲就和我一起做家务,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又上升一大截,真的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们。”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拉着阜宁县实验初中蒋树开校长的手激动地连声感谢。
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人成才,一直是实验初中人的孜孜追求。蒋树开校长一到任就提出创建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江苏省示范初中的办学目标,秉持办有良心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空洞说教的德育方式。学校德育处通过学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家校信息平台、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广泛征集德育作业主题,经过认真筛选、修改,学校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每学期 20次三年共 120次德育作业,既有家庭生活作业,也有社区公益作业,还有社会公德作业,德育作业主题有新意、接地气、有层次、可操作。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是自立的前提,学生只有在生活上能自理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自立。而让学生做德育实践作业,正好可以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提供个性化平台。如每周假日一次德育作业,作业内容五花八门:有打扫自己房间、叠被、整理书橱,有洗衣服、买菜、做菜,有参与卫生城市创建:铲除野广告、擦洗楼梯道等。学生通过完成德育实践作业,既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又在生活中锻炼了自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法治意识
德育实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百善孝为先——帮父母捶捶背”“我为父母拣白发”“和父母一起举行家庭联欢会”,帮父母擦桌、洗碗、拖地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学生完成起来非但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容易获得成就感。学生亲自动手,家长参与指导,学生在完成德育实践作业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相处、珍爱生命、增强社会公德心。“我是小小宣传员”“法治在我身边”等德育作业既要学生自己学法、守法,又要积极向家人、邻居宣传普法。
培养学生对同学友爱
同学是亲密的伙伴,同学间关系的好坏,对教育过程发生潜在的影响。对同学友爱是尊重同学的表现。德育实践作业让同学们一起写写和讲讲团结友爱的故事,不少同学通过自己身边的故事,在班会课上讲,使同学们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从而同学间平时能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增强彼此间的友谊。
培养学生对人有礼貌
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德育实践作业让学生讲礼貌,就是布置学生利用视频等手段对各种公共礼仪有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进行练习和锻炼,通过模仿,逐步潜移默化,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的孩子习惯于获取,给予(奉献)的很少,因此,通过布置德育实践作业借机培养学生的给予(奉献)精神,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励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学校通过开展“小活动”,落实“大德育”,使学生通过完成德育作业,不但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还可以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不仅仅需要收获,更需要付出与奉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小小的德育实践作业,成就学生的大未来。家庭是幼儿行为形成的土壤,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是幼儿行为形成的营养。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供他们更多观察、模仿、活动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下,通过自然地模仿家长的良好行为,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当遇到主动打招呼的问题时,家长改变以往的做法:“快,叫叔叔阿姨好,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教不会,这么没有礼貌。”可以在孩子被逼的面红耳赤之前,大人主动面带微笑,大方的先与他人打招呼:“早上好!”在电梯里,主动询问:“您去几楼?”简简单单地询问,简简单单地主动帮助他人按电梯,这种家长先行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榜样效应。所以家长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不可强制,更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是主体,要使幼儿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这种多主体评价模式,巩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应犹如润物细无声的细雨使道德教育深入幼儿心田。
参考文献
[1]袁宗金.“好孩子”:一个需要反思的道德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01):18-22.
[2]曹小菊.新时期幼儿园的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2(17):80-81.
[3]覃丽妃.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1):24-25.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