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千年前的混血儿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06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原人民还不知道何谓佛陀时,四川地区已开始有石刻佛像出现。南丝路把异域的风情带来,秣菟罗的印度本土风,加上键陀罗的希腊罗马风,都巧妙地融合在四川地区的早期佛教石刻之中,并不断地进行着“本土化”调整。
  今天我们所见的石刻佛像,俨然和中国人的相貌没什么区别,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个个都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但细细看来,佛像面目内也有印度美男子的影子,薄薄的上唇,微厚的下唇。而某些隐藏的细节,甚至和希腊罗马的雕塑风格雷同。这种石刻艺术的奇异变化,都拜南方丝绸之路所赐。在汉朝时,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留下莫高窟等辉煌艺术,这是流行的说法。殊不知北方沙漠中的骆驼还未驼来佛经时,就有印度僧侣跟着马帮穿行在山岭中的险路上,从印度走到了四川成都。
  
  印度来的时髦发型
  
  2009年初,成都绵阳发掘一东汉墓,内有“盘长”花纹的石刻。“盘长”是中国结的雏形,也是佛教八宝之一。在佛教东传最早的东汉时期,把来自印度的石刻风格体现得最充分的,就是南丝路的起点四川地区。
  到乐山彭山一带转悠,很容易就能找到东汉时期的佛像,佛像头上圆圆的光环、遮蔽两个肩膀的衣服,满脑袋的肉髻波浪头发,这些特色的源头不仅在南丝路的另一端印度,更在南丝路的衍生终点罗马。这一切的渊源,不得不从印度石刻说起。印度石刻艺术的发展如同一团乱麻,很难去理清。简单一些说,包含印度本土的风格和希腊罗马的风格。佛像鼻梁高直,额头宽阔,眉问有个小圆点,头顶有丰满的肉髻,并盖有优美自然的波浪式卷发,这是当时希腊罗马一带最时髦的头型。佛像身上的袈裟,两肩皆遮盖,好比希腊哲人宽松的长袍,这种风格名为键陀罗。印度有个“王子菩萨”雕像很有意思,菩萨面孔如希腊人和印度人的综合体,叉着腰,身材符合几何学之完美比例,还戴着印度头巾。
  一般来说,在中国的石刻佛像,拥有另一种更加拗口的风格,名为秣菟罗,这可是非常具有印度特色一种风格。这样的佛像没有卷发,要么是螺旋肉髻,要么是大光头,背后的光环复杂多变,用一圈圈绚烂华丽的忍冬纹、宝花纹等装饰,不再是个单调的光圈。嘴巴上薄下厚,做神秘的微笑状。如今我们看到的中原地区的佛像,光着脑袋,袈裟只盖住右边的肩膀,薄薄的贴在身上,透若无物,只有几道浅浅的衣痕,展示出迷人的曲线,就是此风格之体现,古人赞叹为“曹农出水”。但是,中原一带的石刻佛像,迅速走向本土特色,不仅把希腊罗马风格丢在了九霄云外,还把佛像的样子变成了汉人之貌。
  在中国流行的秣菟罗风格石刻,从新疆南丝路过来,留下云冈、龙门石窟等艺术珍宝,而键陀罗之风则吹向了阿富汗。而两种风格融台的足迹,则是从南丝路一路行来,到达四川,于是才有了四川安岳和重龙山石窟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可以用有趣两字来描述四川早期的石刻佛像,因为佛像的面孔,是希腊罗马人、印度人、四川人的大杂烩。
  
  复杂的过渡地带
  
  云南出土有吹箫胡僧俑、莲花纹石刻等,佛教的石刻艺术一直沿南丝路绵延到四川宜宾、大邑,什邡等地。但是,云南一带终究是个过渡地区,佛教石刻艺术的终站,还是在四川。
  佛教传入云南大理的路线,至今争论不休。此地佛像风格,无疑受到缅甸、中国西藏和中原地带的影响,颇为复杂。但最主要的流传之道,自然是南丝路。通过此路的外延,融合了印度教造像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到越南、泰国、柬埔寨、尼泊尔及中国西藏地区,这从今藏区佛像的手印、持法器等繁缛风格中,可见一斑。中国西藏的佛教造像艺术,受印度萨拉那特风格影响很大,这种风格的特征是,佛像有印度人的脸型,希腊人的鼻子,颈部有三道衣服折痕,而身上的袈裟透明到几乎裸体的地步,比“曹衣出水”更夸张。
  
  从汉佛到川妹子菩萨
  
  四川不仅通过南丝路和印度交流,也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后期四川的佛教石刻,和中原地区差别不大。印度的秣菟罗风格石刻到达中国后,佛像的样子越变越本土,到魏晋时期。佛像清瘦,如同当时备受推崇的清高之士,唐时则面貌丰满圆润,个个慈眉善目。盛唐时的许多石刻佛像,也还是延续了此风格的很多特点,如前胸和小腿的圆绳形状纹路。到宋代时,佛相则是个缨络满身、华贵非常的汉人。四川的石刻佛像,基本与中原相同,但上溯到早一些的年头,则有些微妙的改变。南丝路把异域的风情带来,秣菟罗的印度本土风,加上键陀罗的希腊罗马风,都巧妙地融合在四川地区的早期佛教石刻之中。从乐山、彭山,到什邡、绵阳、宜宾、泸州等地,汉墓石刻中的佛教元素非常多,安岳石刻,重庆大足石刻和夹江千佛岩,其间开凿的佛像跨越几个朝代,深藏有迥异的风格。这些佛像或为卷发,或为螺髻,甚至只有一条浅浅的发际线,背后的光或是块什么也没有的石板,或是燃烧的腾腾火焰。衣服纹饰或厚重或轻便贴身,总之变化万千。
  四川地区石刻发展到后期,佛像上已很难看出罗马或印度痕迹。更新鲜的是,四川特色的俏皮体现,安岳石刻中,有一宋代紫竹观音。虽有曹衣出水的风格痕迹,但身上装饰物已复杂化,有华美的璎珞、翠环之网、裙裾等,但造像却大胆地光着上身,跷着光脚板,毫无印度造像中的威猛相或者肃穆相,却如一俏皮的川妹子,有趣至极。
  印度僧侣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而来,而佛教石刻艺术,也随着这条路来到中鼠使一路的佛像变幻着衣饰脸孔,不断调整着风格,以达到被当地人接受的目的。
  
  TIPS:
  关于安岳与大足石刻
  四川安岳县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等多处石刻遗址,造像多达10万尊,这些石刻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有1300年历史。石刻之风格或有粗犷的魏晋风骨,或有唐代的雍容华贵,也有精细华美的宋代特征,甚至有罕见的佛道融台。安岳石刻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摩崖石刻,现存精美雕刻遗像4600多尊,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之优秀代表。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从柑橘上获得能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生防细菌,从福州3个地区的柑橘园采集不同柑橘品种的叶片、春稍和花,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得到84株细菌菌株,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获得11株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用离体叶片防效筛选获得39株对柑橘溃疡病具有50%以上防效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46.4%。对3株防效显著的拮抗菌株YH1、YS5和NY20进一步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的防治效果最好,
期刊
写在文明的前言:    趋美的智慧和趋利的商品最完美的结合莫过于蜀丝的发明和买卖;  最早的文明传播媒介和最早进入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商品非蜀丝不能担当;  渊源于蜀地的蚕桑文明,在一次次向外的传播、交流、碰撞和共融中,  以她最为柔韧轻薄的生命形态,成就着最为华丽辉煌的生命重量;  这条最为古老的南丝绸古道,流淌着蜀丝的高贵,流淌着商贾的千金,  流淌着马帮的血泪,大中国遥远的西部在古代成为对外开
期刊
上古巫书《山海经》载,“都广之野”美丽富饶,是个影响力甚大的中心地带。明代学者杨慎和近代学者蒙文通皆考证, “西南黑水都广之野”就是成都平原。又传此平原有神树“建木”, “建木”在神话中是人神沟通往来的天梯, “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地曾被国人视为僻远险境。然而 “都广之野”和“建木”的神话表明,不同于中原腹地对蜀地蛮荒
期刊
摘 要 以广西10年生的4种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的生长特征、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林分生长特征方面,4种桉树林分平均胸径在13.9~15.5 cm之间变化,柳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树高和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邓恩桉(19.6 t/hm2)>粗皮桉(19.1 t/hm2)>柳桉(18.7 t/hm2);最大持水量在25.9~40.7 t/hm2之间变化
期刊
2003年,奥地利科学家在一次埃及考古中发现,第21王朝(公元前1080年前后)的一具木乃伊头上看块残锦,经证实这是一块来自中国四川的蜀锦。这一发现令人对四川与国际世界的交往历程、交往程度充满遐想  从成都发达的丝织史,我们能感受到丝绸那典丽的历史肌理,它温软时缎面滑向海内,滑向海外,作为川派文化的标记之物,它沿着山高水长的南丝路,被坚韧的马背驮向天涯的尽头。    华丽的川派丝绸滑向昨日    
期刊
摘 要 为研究改性淀粉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机理,对改性淀粉/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动态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改善了交联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及撕裂强度;在应变作用下,与纯NR相比,添加了改性淀粉的混炼胶的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均较低,损耗因子(tanδ)则较高,即生热较大;随着应
期刊
一百年前,一些欧洲植物猎人的激情被点燃,他们打开中国神秘的“西部花园”,把“养在深闺”的植物引嫁到自己的祖国或异域他乡。为此,著名的邱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麦克威尔植物园……早已腾出各自的大片空地,迎接那些掳自东方、来自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千娇百媚的“植物新娘”。    福琼:整个欧洲都感激他    有一种观点认为,罗伯特·福琼(公元1812—1880年)是第一个从中国带回众多植物种类的植物猎人,
期刊
摘 要 运用PCR和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出了一个域重排甲基转移酶(Domains rearranged methyltransferase, DRM)基因(HbDRM)。HbDRM全长为2 245 bp,含有1 917 bp的阅读框,145 bp的 5′-UTR和176 bp 3′-UTR,编码63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1.39 ku,等电点为4.90。HbDRM的氨基酸序列与可可、葡萄
期刊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大量青铜文物。如果说三星堆曾是西南地区文明高地,它灿烂的光芒当然也会因某种地理上的沟通而历史性地辐射到广袤的西南,甚至更远的地域。  1986年7月,鸭子河畔,某砖厂的挖掘机意外地发现了宝藏。这是两个埋藏着大量珍贵文物的祭祀坑,坑中出土了通高260.8厘米的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以及象牙、海贝等大量珍贵文物。如果说三星堆曾是西南地区文明高地,它灿烂的
期刊
摘 要 以‘石硖’龙眼果肉为材料,在(4±0.5)℃条件下贮藏,并将贮藏后期不同状态果肉分为自溶与未自溶2部分,对其中的乙醇脱氢酶(AD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8个酶进行同工酶电泳检测,以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参照,对龙眼果肉自溶与同工酶变化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