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 琦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原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肺系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验俱丰。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首都临床特色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现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以及内科疑难杂病。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王琦主任告訴我们,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有些人痰色清白而稀薄,有些人则痰色黄而黏稠,症状不同,化痰之法自然有所不同,这便是中医所强调的辨证论治、对症施治。
“痰”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故而也可成为继发病的病因之一。也就是说痰是致病因子和病理结果的统一,这无疑给辨证论治施加了难度。王琦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辨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望闻问切综合判断,但是一般说来,痰得阳气煎熬而成,炼液为痰,浓度较大,其质稠黏,故称“热痰”;痰得阴气凝聚而成,浓度较小,其质清稀,故称“寒痰”。
王琦主任提醒我们,寒痰与热痰的治法主要包括“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因此在化痰治疗或食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所患的是“寒痰”还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性地服用温化寒痰或清化热痰之品,切勿错误地以热制热、以寒制寒,雪上加霜。
【寒痰】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具体症状特点如下:①痰色:色白/透明;②痰量:痰量多、易咳出;③痰质地:清稀;④痰咳声:咳嗽重浊;⑤咽部症状:咽痒;⑥口鼻症状:口淡不渴,流清涕。
【热痰】
而“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多表现为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具体症状特点如下:①痰色:色黄/色白;②痰量:多/少;③痰质地:黏稠;④痰咳声:咳嗽频繁/声音高亢或嘶哑;⑤咽部症状:咽痛;⑥口鼻症状:口干口渴。
冰糖雪梨汤、秋梨膏、川贝枇杷膏等常见的化痰食疗方都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由于其中所含有的雪梨、川贝、枇杷叶等药品,中医认为都是具有寒凉属性的中药或药食两用之品,均具有清肺宣热、化痰止咳的作用,所以对于风热、风燥一类的咳嗽咳痰更具有针对性,疗效也会更加显著。自然,上述几种化痰食疗方也就不适用于风寒感冒、寒痰。
对于痰热比较重的患者,王主任推荐日常服用冰糖雪梨汤调理,并且可在其中加10克左右的川贝,川贝可增强其清热化痰之效;对于反复咳嗽、干咳少痰的患者,王主任告诉我们这样的症状多来源于肺虚,推荐日常服用秋梨膏调理;薄荷性凉,可疏风散热,故对于有风热感冒、咽部肿痛、咳痰黏稠的患者来说可以适量饮用薄荷水辅助调理。
对于“寒痰”患者而言一般体内痰湿较重,而湿性重浊,痰又易于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故不仅需要疏风解表、宣肺散寒,而且理气解郁之品也必不可少,此时服用萝卜葱白水便显得尤为合适;另外萝卜猪肺汤可补肺益气,有助于“寒痰”患者达邪外出。除此之外,王主任还推荐痰湿较重的患者在日常服用红糖姜枣水和红豆陈皮汤调理身体,红糖姜枣水可帮助发汗,驱散风寒,红豆陈皮汤则有清热健脾、化痰理气之效。
除了食疗方,冬季感冒家庭中常备的感冒止咳化痰药,我们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川贝枇杷膏】主要成分是川贝和枇杷叶,是养阴清肺化痰的,更适合热痰患者。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都是典型的疏风清热药,对止咳化痰的作用稍微弱一些,适合风热感冒兼有咳嗽的人。
【通宣理肺丸】主要成分是苏叶、黄芩、麻黄等,主要治疗风寒感冒兼有咳嗽者。
【止咳橘红丸】主要成分是橘红,可以化痰湿,适合寒痰患者。
【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热,可以化热痰,适合热痰患者。
【感冒清热颗粒】主要作用是疏风、解表、散寒、止咳,适合热痰患者。
药店常见的止咳化痰类中成药,温化寒痰类的有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而清化热痰类的药物则有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但王主任告诉我们了一个小窍门,无论是哪一类感冒药,只要掌握三个原则,就能很快分辨是寒痰用药还是热痰用药。 原则一:药名中含有“清”字,以化热痰为主。
原则二:组方中含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羌活、白芷、独活,基本是治疗风寒感冒,化寒痰。
原则三:组方中含有:银花、连翘、菊花、桑叶、薄荷、牛蒡子、川贝、黄芩,基本是治疗风热感冒,化热痰。
【专家提醒】
1.止咳和化痰是两个概念,如果咳嗽有痰的话,单单服用止咳药一般效果不佳,还需要同时服用有化痰功效的,或是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药物。
2.感冒严重时,建议请医生判断适合用哪一种感冒药。
痰在中医学中概念非常广泛,在传统上,痰分为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如咳咯而出的痰液,呕泄而出的痰浊等;无形的痰饮是指由痰饮引起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因无形可征,故称无形之痰饮。其作用于人体,可表现出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神昏谵狂等,多以苔腻、脉滑为重要临床特征。
无形之痰比有形之痰对我们的身体危害更大!王主任告诉我们,通过中医现代化研究发现,许多疾病都与痰有关,比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肿大,甚至是肿瘤、淋巴结核,都与病理因素“痰”息息相关。当然,王主任还强调,与痰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结节等。
体内存在无形之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体质,中医古籍有云:“肥人多痰湿,善病胸痹、中风”,可见体质差异对人体感受邪气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程度、趋势的影响不可小觑。王主任告诉我们,邪气总是作用于人体后才能发病,由于体质的差异性,邪正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有差异,决定了其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有不同的趋势。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都具有哪些特征呢?
【痰湿体质特征】体型肥胖、腹部松软;面部皮肤油脂多、多汗;常常胸闷、常感心绪不舒;脘痞纳呆、纳差少食、大便黏腻;易困嗜睡、睡眠期间易流涎;喜燥勿湿、不喜欢潮湿的环境;性格稳重恭谦,善于忍耐。
【专家提醒】所以符合上述痰湿症状的人群,虽然可能还未出现什么严重的疾病,但一定要提前注意预防。
长居北京的刘爷爷现年70岁,他于2015年患上了严重的慢性咳嗽,各种止咳药均不见效,刘爷爷告诉医生,止咳药只能暂时性地止住咳嗽,却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咳嗽越来越严重,身体的基础情况也越来越差,数月来他已经常感胸闷憋喘,喘得连上楼都十分吃力。刘爷爷到医院做肺部CT检查,CT显示已经出现了肺纤维化,并且还有严重肺大泡,王琦主任告诉我们,像刘爷爷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阻断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向坏的方向进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王琦主任告诉我们,痰是津液运行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所以治疗上要行气化痰,他在临床上常用的行气化痰基础方就是二陈汤。
● 二陈汤
【药材】橘红、半夏、茯苓、生甘草、生姜、乌梅。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等。
【方義】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橘红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使全方散中兼收;再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 玉米须橘红水
王主任自己到了冬季也会有一些呼吸道的问题,这时候他会选择用玉米须橘红水来进行调理,他告诉我们玉米须橘红水其实有很好的健脾、燥湿、化痰功效。
【药材】玉米须(干品、鲜品均可)20~30克、陈皮(宜选用久制的干品)10克。
【做法】煮沸后小火煮20分钟,饮用时可以加冰糖少许。
冬季温差变化大,病菌、病毒等很容易趁虚而入,容易发生呼吸道的感染,进而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老年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尤为高发。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而等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高热不退严重等症状时,病邪已经较为深入,加之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弱,正气不足,故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会延续很长时间,不易治愈。那么想要冬季护肺有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药膳就显得尤为重要。益气养肺,防治流感,才能温暖过冬。
● 祛风散寒药膳
【药材】太子参30克、黄精15克、荷叶15克、白芷10克、贯众12克。
【功效】具有良好的益气养肺、防治流感作用。
【主治】适宜于体虚者预防感冒调养用。
【方义】太子参是很好的补气药,相比于党参,太子参不容易产生痰湿,反而还能在益气健脾的同时生津润肺;黄精是补益肺肾之物;荷叶能够化湿健脾;白芷则可以驱散风寒;贯众则可清热解毒,杀虫止血,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还具有一定抗病毒的作用。
【做法】洗净,用纱布包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
【禁忌】脾胃虚弱、脾虚泄泻的人群应减少贯众的用量,痰热、痰湿较重的人群则不适合服用。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原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肺系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验俱丰。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首都临床特色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现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以及内科疑难杂病。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寒痰与热痰
王琦主任告訴我们,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有些人痰色清白而稀薄,有些人则痰色黄而黏稠,症状不同,化痰之法自然有所不同,这便是中医所强调的辨证论治、对症施治。
“痰”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故而也可成为继发病的病因之一。也就是说痰是致病因子和病理结果的统一,这无疑给辨证论治施加了难度。王琦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辨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望闻问切综合判断,但是一般说来,痰得阳气煎熬而成,炼液为痰,浓度较大,其质稠黏,故称“热痰”;痰得阴气凝聚而成,浓度较小,其质清稀,故称“寒痰”。
王琦主任提醒我们,寒痰与热痰的治法主要包括“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因此在化痰治疗或食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所患的是“寒痰”还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性地服用温化寒痰或清化热痰之品,切勿错误地以热制热、以寒制寒,雪上加霜。
【寒痰】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具体症状特点如下:①痰色:色白/透明;②痰量:痰量多、易咳出;③痰质地:清稀;④痰咳声:咳嗽重浊;⑤咽部症状:咽痒;⑥口鼻症状:口淡不渴,流清涕。
【热痰】
而“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多表现为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具体症状特点如下:①痰色:色黄/色白;②痰量:多/少;③痰质地:黏稠;④痰咳声:咳嗽频繁/声音高亢或嘶哑;⑤咽部症状:咽痛;⑥口鼻症状:口干口渴。
常用化痰食疗方
冰糖雪梨汤、秋梨膏、川贝枇杷膏等常见的化痰食疗方都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由于其中所含有的雪梨、川贝、枇杷叶等药品,中医认为都是具有寒凉属性的中药或药食两用之品,均具有清肺宣热、化痰止咳的作用,所以对于风热、风燥一类的咳嗽咳痰更具有针对性,疗效也会更加显著。自然,上述几种化痰食疗方也就不适用于风寒感冒、寒痰。
对于痰热比较重的患者,王主任推荐日常服用冰糖雪梨汤调理,并且可在其中加10克左右的川贝,川贝可增强其清热化痰之效;对于反复咳嗽、干咳少痰的患者,王主任告诉我们这样的症状多来源于肺虚,推荐日常服用秋梨膏调理;薄荷性凉,可疏风散热,故对于有风热感冒、咽部肿痛、咳痰黏稠的患者来说可以适量饮用薄荷水辅助调理。
对于“寒痰”患者而言一般体内痰湿较重,而湿性重浊,痰又易于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故不仅需要疏风解表、宣肺散寒,而且理气解郁之品也必不可少,此时服用萝卜葱白水便显得尤为合适;另外萝卜猪肺汤可补肺益气,有助于“寒痰”患者达邪外出。除此之外,王主任还推荐痰湿较重的患者在日常服用红糖姜枣水和红豆陈皮汤调理身体,红糖姜枣水可帮助发汗,驱散风寒,红豆陈皮汤则有清热健脾、化痰理气之效。
常用的感冒药区分
除了食疗方,冬季感冒家庭中常备的感冒止咳化痰药,我们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川贝枇杷膏】主要成分是川贝和枇杷叶,是养阴清肺化痰的,更适合热痰患者。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都是典型的疏风清热药,对止咳化痰的作用稍微弱一些,适合风热感冒兼有咳嗽的人。
【通宣理肺丸】主要成分是苏叶、黄芩、麻黄等,主要治疗风寒感冒兼有咳嗽者。
【止咳橘红丸】主要成分是橘红,可以化痰湿,适合寒痰患者。
【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热,可以化热痰,适合热痰患者。
【感冒清热颗粒】主要作用是疏风、解表、散寒、止咳,适合热痰患者。
药店常见的止咳化痰类中成药,温化寒痰类的有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而清化热痰类的药物则有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但王主任告诉我们了一个小窍门,无论是哪一类感冒药,只要掌握三个原则,就能很快分辨是寒痰用药还是热痰用药。 原则一:药名中含有“清”字,以化热痰为主。
原则二:组方中含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羌活、白芷、独活,基本是治疗风寒感冒,化寒痰。
原则三:组方中含有:银花、连翘、菊花、桑叶、薄荷、牛蒡子、川贝、黄芩,基本是治疗风热感冒,化热痰。
【专家提醒】
1.止咳和化痰是两个概念,如果咳嗽有痰的话,单单服用止咳药一般效果不佳,还需要同时服用有化痰功效的,或是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药物。
2.感冒严重时,建议请医生判断适合用哪一种感冒药。
百病皆因贪作祟
痰在中医学中概念非常广泛,在传统上,痰分为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如咳咯而出的痰液,呕泄而出的痰浊等;无形的痰饮是指由痰饮引起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因无形可征,故称无形之痰饮。其作用于人体,可表现出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神昏谵狂等,多以苔腻、脉滑为重要临床特征。
无形之痰比有形之痰对我们的身体危害更大!王主任告诉我们,通过中医现代化研究发现,许多疾病都与痰有关,比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肿大,甚至是肿瘤、淋巴结核,都与病理因素“痰”息息相关。当然,王主任还强调,与痰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结节等。
体内存在无形之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体质,中医古籍有云:“肥人多痰湿,善病胸痹、中风”,可见体质差异对人体感受邪气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程度、趋势的影响不可小觑。王主任告诉我们,邪气总是作用于人体后才能发病,由于体质的差异性,邪正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有差异,决定了其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有不同的趋势。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都具有哪些特征呢?
【痰湿体质特征】体型肥胖、腹部松软;面部皮肤油脂多、多汗;常常胸闷、常感心绪不舒;脘痞纳呆、纳差少食、大便黏腻;易困嗜睡、睡眠期间易流涎;喜燥勿湿、不喜欢潮湿的环境;性格稳重恭谦,善于忍耐。
【专家提醒】所以符合上述痰湿症状的人群,虽然可能还未出现什么严重的疾病,但一定要提前注意预防。
长居北京的刘爷爷现年70岁,他于2015年患上了严重的慢性咳嗽,各种止咳药均不见效,刘爷爷告诉医生,止咳药只能暂时性地止住咳嗽,却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咳嗽越来越严重,身体的基础情况也越来越差,数月来他已经常感胸闷憋喘,喘得连上楼都十分吃力。刘爷爷到医院做肺部CT检查,CT显示已经出现了肺纤维化,并且还有严重肺大泡,王琦主任告诉我们,像刘爷爷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阻断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向坏的方向进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王琦主任告诉我们,痰是津液运行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所以治疗上要行气化痰,他在临床上常用的行气化痰基础方就是二陈汤。
● 二陈汤
【药材】橘红、半夏、茯苓、生甘草、生姜、乌梅。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等。
【方義】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橘红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使全方散中兼收;再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 玉米须橘红水
王主任自己到了冬季也会有一些呼吸道的问题,这时候他会选择用玉米须橘红水来进行调理,他告诉我们玉米须橘红水其实有很好的健脾、燥湿、化痰功效。
【药材】玉米须(干品、鲜品均可)20~30克、陈皮(宜选用久制的干品)10克。
【做法】煮沸后小火煮20分钟,饮用时可以加冰糖少许。
冬季护肺居家药膳
冬季温差变化大,病菌、病毒等很容易趁虚而入,容易发生呼吸道的感染,进而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老年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尤为高发。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而等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高热不退严重等症状时,病邪已经较为深入,加之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弱,正气不足,故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会延续很长时间,不易治愈。那么想要冬季护肺有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药膳就显得尤为重要。益气养肺,防治流感,才能温暖过冬。
● 祛风散寒药膳
【药材】太子参30克、黄精15克、荷叶15克、白芷10克、贯众12克。
【功效】具有良好的益气养肺、防治流感作用。
【主治】适宜于体虚者预防感冒调养用。
【方义】太子参是很好的补气药,相比于党参,太子参不容易产生痰湿,反而还能在益气健脾的同时生津润肺;黄精是补益肺肾之物;荷叶能够化湿健脾;白芷则可以驱散风寒;贯众则可清热解毒,杀虫止血,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还具有一定抗病毒的作用。
【做法】洗净,用纱布包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
【禁忌】脾胃虚弱、脾虚泄泻的人群应减少贯众的用量,痰热、痰湿较重的人群则不适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