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义不迟到,为了正义抵人心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l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4日,对于陈少华来说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日子。这个夜晚,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及颁奖礼”在北京举行。十位年度法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党組成员、执行局局长陈少华荣膺其中。“一纸判决,那仅是个开端,正义抵达人心的路,难免磕磕绊绊。冲锋在矛盾的险滩,一边是法律如山,一边是人情冷暖,你揣在心里,掂了又掂……”颁奖词对于陈少华的评价,语言朴素真实直抵人心,为了正义不迟到,一位基层法官的神韵和风采,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少华是群众眼中让“纸判决”变成“铁判决”的铁面法官。近年来,他曾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第二届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执着
  1987年9月,陈少华高中毕业后,被漳州电大法律专业大专班录取。说起自己漫长的求学经历,陈少华认为也许冥冥之中就注定了要 “吃”法律这碗饭。他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却能在“家门口”继续深造,一方面能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一方面又能照顾家人,心里还是挺知足的。
  陈少华的父亲是名退役军人,转业后在街道、镇政府工作。在陈少华心中,父亲严中有爱、粗中有细,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念高中的时候,陈少华总是想:“我要加倍努力,总不能输给父亲吧。”自己从小就有“男儿志在四方”的想法,遗憾的是想参军的愿望终未能如愿。“我上了初中以后,一直成绩平平。好在,上高中时,遇上了一位很好的数学老师,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利用‘题海战术’,只用了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就把成绩追赶上去了。”可以想见,这个不太安于现状的小伙子性格倔强,爱琢磨,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就喜欢和法律有关的东西,一心只想报考法律专业,报考志愿的那几天,我从班主任那里得知,漳州电大那年新开设了‘法律专业’,只要上两年,就可以拿到专科文凭,必须是居民户口才可以报考。我的条件都符合,从小一直偏文科,尤其喜欢《说唐》和《三国演义》,如愿以偿上了大学后,真是松了一口气。”也许,正是最初的兴趣和热爱,让陈少华在好法官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从小在农村长大,奶奶和母亲都教育我做人要忠厚。‘一粒稻谷要做种也得晒干’‘草枝拨直才走路’,是她们用闽南话教导我们要常思己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母亲在我小学毕业那年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领着不高的工资,要供我和姐姐上学,培养我们姐弟俩,特别不容易。但他身上那种军人气质,还是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父亲也去世很多年了。如今回想起来,人生的确要经过一些历练,才能成长。”一段火热的生活,对于陈少华来说,充满了回忆,也充满了感恩。“母亲去世以后,姐姐和我一起去上了初中,后来她也上了大学。”过去的他,懂得要为个人前途而奋斗;现在的他,在基层普普通通的工作中,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激情
  回首往昔,陈少华感慨满满。“1991年,我进入龙海人民法院工作,从一开始的书记员做起,慢慢成为了一名审判员,多个基层法庭的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2005年我调到龙文区人民法院,先后在刑事审判庭、朝阳人民法庭担任负责人、副庭长。2012年,组织上把我调整到执行局局长的位置上”。人们常说,法官是把手指放在善恶交界之处的人。轻者,定分止争;中者,断人毁誉;重者,判人生死。“要在司法这一关乎社会公平、世道人心的专业领域做到并保持‘有良心’,必须崇尚法治精神、坚守法律底线,做专业而敬业的法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迫切期待。做了法官,就意味着行走在维护公平正义的路上;穿上法袍,就要对得起头顶上的那枚国徽。这里面有责任、担当与奉献,更有正义、公理与无私。”
  陈少华担任执行局局长后,主动与信访人或申请人对接,着手处理3000多件陈年积案。想要解决这么多积案,只能是加班加点将每个案件逐一梳理。当时,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8人中,执行法官只有3人,为了实现团队力量最大化,陈少华亲自参与办案,改分散操作为集约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查询,统一扣划,在人员数3年未增加的情况下,一年办理案件600余件,清理旧案1000多件。“执行工作要做好,必须要有团队协同的精神。挖掘和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和优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案件执行不了,所做的努力当事人可能会不理解,所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不让法律打白条。”
  “用公心下硬功夫,能够执行的不放下;用善心下巧功夫,可能执行的不放过;用恒心下苦功夫,不能执行的不放弃。”这是陈少华在30载基层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执行工作法,充分展现了人民法官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风采。“和医生一样,法官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要根据当事人的一些表现和反应,做出初步的判断,帮群众解开心里的疙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群众到法院来办事,不仅要公正的裁判结果,更需要实现胜诉权,而执行工作则是兑现胜诉方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陈少华的一番话是朴素的、发自内心的,无论是谁听了,心里都会觉得踏实。
  坚韧
  “诉讼有完有了,执行没完没了。”法官要解决案子,还要理顺人心。只有做到敬畏法律,崇尚公平,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在光阴岁月之中,陈少华始终兢兢业业、不忘初心,默默地耕耘在第一线。
  “我已经80岁了,本想要不回来就算了,没想到龙文区人民法院这么负责,时隔12年了还能找到我,为我追回执行款。”申请执行人苏某曾于2001年与被执行人刘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此后11年间,刘某断断续续履行了部分款项,但还有余款7700元始终拖欠未还。苏某遂写信请求法院主持公道。陈少华随即决定对该案恢复执行并亲自承办。经多次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终于暴露,陈少华想尽办法执行到了相关款项。不料,在通知苏某来领钱时,他却“失踪”了。拨打苏某12年前立案时留下的电话,已显示空号。书信里也没有附带新的联系方式,陈少华根据地址找上门,却发现房子已多方转手,现主人对苏某的去向一无所知。他没有放弃寻找,多方走访,得知苏某是漳州市供销社退休干部。循着这条线索,陈少华立即前往供销社查询人事档案,终于找到了联系方式。   随着信访积案的逐渐化解,执行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之后就是要稳定军心,齐心合力,让执行之路越走越顺。
  “陈局长,感谢你为我们台湾同胞做的一切,這次要不是你们法院强制搬迁,你全程跟踪,我这个老头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天,台资企业漳州某工艺品有限公司和漳州台商协会给执行局送来了“公平正义”和“台商的贴心人”两面锦旗。漳州某工艺品有限公司与漳州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经龙文区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漳州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未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腾出厂房、场地的义务。陈少华亲自上阵,强制执行,很快为台胞挽回了经济损失。
  2018年3月的一天,陈少华和同事们来到龙文区朝阳镇后店村的一处荒地。这里是一座废弃的工厂,厂房周围杂草丛生,一些废旧设备凌乱地堆放着。这起案件,申请执行人黄某要求被执行人归还土地并拆除土地上临时建筑。陈少华对被执行人说:“我们此次前来,不仅是调查现场,还要告诉你,既然法院已经判决生效,你们就要赶快行动,不然到了强制执行那一步,损失可能更大。”借助媒体在场,陈少华继续说:“今天新闻媒体也来了,案件可能公之于众,我们都是在阳光下执法,你要重视起来,赶快拆除建筑归还土地。”临近中午,暴晒在太阳下,陈少华对被执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被执行人听了陈少华的话连声点头说好,一定尽快处理。
  面对当事人时,“铁面”的陈少华总带着一丝“柔情”。2016年1月6日,申请人姚某到法院申请执行工伤赔偿款。“局长,请您帮帮我,我已经几天没吃饭了啊!”姚某黝黑的脸上愁云密布。耐心倾听完姚某的苦衷,陈少华从口袋掏出500元,“这些钱你先应应急,法院会尽快帮你解决困难”。送走了姚某,陈少华马上取出相关案卷材料详读。在熟悉了案情后,他立即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点对点”查控系统,滚动查控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两天后,姚某收到了第一笔7000元执行款。为了让姚某能过个舒心的春节,陈少华通知姚某与被执行人王某到法院调解,双方当场达成和解协议。春节前夕,姚某到法院领取了剩余全部款项。返乡前,姚某和爱人拎着大小行李包到法院跟陈少华告别,那双粗糙的手抓着皱巴巴的5张百元大钞,硬是要还给陈少华。陈少华拉着他的手说:“留着路上用吧,你还要治病养家,家里还有孩子等着你回去呢。赶紧回去吧,别误了车。”
  回首陈少华的执法岁月,寻找那些动人故事和细节,我们不难发现他身上闪耀的时代之光。
  回归
  解决“执行难”问题,是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如今,随着社会各界的参与,执行合力的凝聚,执行大格局建立得越发完善,社会诚信也在逐步提升,法治信仰也更加深入人心。在执行路上,陈少华始终用执法如山,演绎法律法规的威严;用清廉似水,塑造人民法官的形象;用大爱情怀,谱写司法为民的篇章。这种司法为民的情怀,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时代印记和创新自觉。
  2019年5月29日上午,陈少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漳州市人民剧场举行,来自我市各界代表700多人聆听了报告。陈少华把在法院审判执行一线工作沉淀下来的情怀与感悟,不断地分享出去。陈少华说:“我很荣幸在破解执行难这条道路上见证了公平正义最后防线的构筑,也希望人民群众能见证司法工作者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担当。”
  “我想跟他说,您就像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一样,让我们一家,重新鼓起了勇气坚强地生活。”这是报告团成员、案件当事人邱艳连的开场白,也是她始终埋藏在心里,没有对陈少华说出的话。陈少华同志担任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六年多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追欠款,斗老赖,先后办结各类执行案件5357件,把一桩桩纠心的“事故”变成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报告团成员、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江晓倩眼中,局长陈少华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点子王”。“我们局长办案实招多、新招多,他经常教导我们要灵活办案,也常常把一件件死案‘盘活’,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典型就是标杆,榜样就是力量。“为了正义不迟到,为了正义抵人心。”陈少华在基层工作中的默默付出值得敬佩,让我们看到了普通基层干部身上的一股坚强的力量。陈少华同志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是人民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杰出代表。在奋力推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力推动富美新漳州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用榜样来弘扬时代精神、激发创业激情、凝聚前进力量。
  (龙文区人民法院供图)
其他文献
对人对事对物,日久生情,是常有的;日久生倦,也是常有的。对美好之处,渐觉无感;对缺点不足,渐起怨叹。而作为土生土长、已在龙海厮磨浸润数十年的人,我仔细盘点心情,发现还是毫无倦怠地赞许热爱着中国最南边陲的这座小城。这有点神奇!不禁换个角度设想:若邀约异乡尤其是北方朋友来做客,我可以先知会他,对龙海可以有哪些妥妥的期待呢?  我会满怀骄傲地告诉他,这里“水当当、香贡贡、闹热热”!九龙入海处,花果飘香城
期刊
猫仔粥,牛肉火锅,鹅肉,焙肉……论美食,诏安县无以伦比。故乡诏安县的美食很多很多,故乡诏安县美食的味道很温暖、很悠长,深藏在外出游子的记忆里……  省城福州,有一家诏安人开的小饭店“一碗猫粥”,环境不是很好,但是生意不错。很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几个在榕诏安老乡泡茶聊天,到饭点时,有人建议,一起去吃“猫仔粥”。  我们开车10来公里,才到小饭店。  老板是诏安人,听到我们说诏安话,对我们特别热情。当我
期刊
今夜,偶然浏览到言情小说家乐小米在《天已微凉》中的一首诗,诗无题,全文如下: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彼岸花绽放,生死两茫茫。  依稀记得“南方有嘉木”出自于陆羽的茶经,便在百度搜索,果真有了答案。书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我猛然想起梧龙村庵山上的那棵白桂木,那棵风姿卓越,傲然挺立,有五百
期刊
味道一定是乡愁的第一站。对于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来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麻糍、锅边糊、沙茶面、手抓面、卤面等一道道漳州小吃无尽地勾起游子们在味觉上的思念。那么多品种的小吃,我最钟爱漳州卤面。一入口,漳州记忆瞬间涌现。卤面是漳州一道传统小吃。据《漳州府志》记载,卤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陈元光入闽开漳之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漳州,哪里都有卤面的踪影,但凡三五好友相聚,节日、
期刊
不经意间去了一趟城南,那是我回母亲家的一天早上,大哥吩咐我把他的孙子送去城南幼儿园上学。在小侄孙的指引下,车子轻快地奔驰在城南平坦宽阔的大道上,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到了城南幼儿园。平时忙于生计,我已然疏忽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着层层的高楼和一条条交错的道路林立在这片土地上,一派生机活泼的景象在我眼球里闪现。顿时,我惊叹不已。旧时的光阴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印痕,我的脑海里显得一阵的模糊与空白。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侯疆楼一直是很特别的存在。这座小时候我每天经过的土楼,一直湮没无闻。在以土楼而闻名的南靖县,它确实排不上号,虽然它是南靖县城地区唯一留存的土楼,建造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据《南靖县志》记载,侯疆楼所在地——溪边村后张社是一个古村落,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在清乾隆壬辰年(1772),聚族而居的后张族人置建了侯疆楼作为民居大厝。  数百年过去,后张社古村落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走了,留下的多是留
期刊
小卢是个新入职场的高材生,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她多少有点心高气傲。同事开大会时请她帮忙摆一下领导的座位名牌,她冷冷地拒绝了说“我很忙”,心想“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事也让我做!”别的部门打电话请她参与一个跨部门工作方案的讨论会议,她冷冷地挂了电话说“没空”,然后嘀咕了一句:“什么杂事都找我,这些非专业的活关我什么事?”然而,后来小卢发现,当她需要别人协助她做事的时候,得到的也往往是各种推托,且那些主动去
期刊
人不论漂泊到哪里,总有回望故乡的时候。  故乡,老家。老家有老屋。  我的老家在高高的松毛岭下。那座老屋,我生于斯长于斯。  实际上,我降生时并不在老屋里,是在父亲出门教书的住处,那是一座庵堂。怀着身孕的母亲去乡里参加一个会,夜宿父亲的学校,当晚生下了我。两三天后,母亲抱我转回老家。父母给我起了个乳名“移民”,以作纪念。  老屋是父母盖的。那时正“土改”,父母亲从小自然村“葫芦窠”爷爷奶奶那里的大
期刊
漳州110是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其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10月的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  这是一支承载着荣光与使命的民警队伍;这是全国公安系统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1990年,他们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启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之先河。1996年8月27日,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1996年8月29日,公安部做出关于向福建省漳州1
期刊
周末,把娃放在小电驴前面,背个妈咪包到菜市场为老娘挑选食材煲汤,走进菜市场。  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活水粉  柴米油盐酱醋茶,活色生香,五味杂陈,吃喝的桩桩件件都能在菜场里解决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菜摊的泥土味,鱼档的鱼腥味,摊贩王婆卖瓜,大叔刀起刀落,交织出生活最本真、最琐碎的模样,如此的具体、鲜明和生动,有一股子热气腾腾的生机在流动。  难怪汪曾祺说“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