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不断强化对学生资助的战略价值考量,坚持“让每一位受奖、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理念,以科学的理念、制度、方法推动学生资助创新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资助“一基多能”的多重功能格局,助推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成效,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
考量高校学生资助的宏观战略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对高校学生资助提出了新要求。
1.要把高校学生资助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观大局中考量
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应“不缺位”“不错位”“有呼应”“有作为”,积极建功立业,彰显特有价值。近几年,高校学生资助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凸显其战略价值。
2.高校学生资助关涉民生大计、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学生资助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百年工程”,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广泛性、持久性,关系全国数百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民生大计,是国家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公平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满意不满意的重要指标。
3.要敏锐捕捉、积极推动“一基多能”新格局的发展进步
“一基”即开展经济资助,这是高校学生资助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高校学生资助本质上是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要着眼转变功能。“多能”是对高校学生资助功能不断拓展、发展进步的新概括,是指通过学生资助为学生的发展成才提供多重综合服务和支持保障,主要包括“强化责任教育、促进学业发展、推动能力培养、拓展实践渠道、支持创业就业、培育完善人格”等。学校注重把资、助、育三者有机统一,围绕育人根本,开展适时适度的经济资助,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精神、品质的培养。学生资助的多重新功能实现学生资助由“经济扶贫型”向“发展扶智型”的转变。学生资助新功能和中国高等教育同步推进、共同发展。
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的设计与实践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的创新发展,注重资助与育人相协调,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校友和社会捐助为重要筹款手段,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立体、多元、混合的学生资助体系。学校本、研学生总数有1.2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有10%,虽然所占的绝对数不多,但学校重在抓好面向学生的深度资助。
1.树立三维核心价值,理清工作原则,推进科学发展
学校学生资助积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导向,树立更加科学的学生资助理念,即“让每一位受奖、助的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学校着力拓展学生资助科学理念的新成果。拥有自信是学生发展成才的心理基础,感知幸福是学生资助的价值目标,拥有尊严是资助育人的目的所在。这一理念凸显了学校学生资助“自信、幸福、尊严”三维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厘清工作原则,强化科学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树立科学的学生资助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资助质量的根本标准。
2.深入推进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
2010年4月,学校召开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启动大会,全面部署学生资助科学化工作。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的实施,既是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历程的总结,又是推进学校学生资助科学化发展的“号角”。
第一,着眼“设计科学、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资助体系计划”。学校注重抓好学生资助的体制机制、资源保障、育人载体建设。建立校院两级学生资助专职队伍,完善校院两级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职责。通过邀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导作主题报告、及时收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及《中国教育报》等相关媒体发布的全国学生资助领域的重要信息,推动共享等措施确保对学生资助重大事项敏锐、敏感、知晓,确保队伍视野开阔。
科学规划、统筹设计、全面厘清学生资助资源。目前,学校共有奖助学金项目30多项,资助总经费额度为2,100多万元。学院共有资助项目18个,每年资助额度68万多元。学校层面强化全校资助资源分配和受奖助学生教育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学院层面强化受助资源分配和学生教育的组织落实,学生组织层面强化面向广大学生开展资助教育,构建起“国家一学校一学院一学生组织”四个层级的立体学生资助体制机制。依托“学生一体化系统”,开发“学生资助一体化系统”,逐步实施各项学生资助事务网上办理,提高学生资助的信息化水平。
精心设计制作印有学生资助中心所有人员联系方式和工作分工的学生资助爱心联系名片卡,发给每位受助学生,便于学生咨询和联系。编写了融政策指导与资助感悟为一体的《学生资助手册》发给学生。
积极延伸学生资助的触角。每年新生录取名单确定后,根据学生的自然情况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及早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资助政策宣传材料和部分资助资金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送达新生。新生入学前开通专门资助专线,接受咨询、答疑释惑、专人记录。新生报到入学时开设“绿色通道”,及时发放应急生活补助金。入学后两周内评定出校友设立的“求索助学金”,第一时间一次性面向数十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2,000元~3,000元的助学金。每年春节、少数民族重要节日,提供支持经费开展聚会,让学生在团聚中增强认同感、凝聚力。
第二,着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项目化运作计划”。着眼现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各项职能、已有学生奖助项目的科学发展,深入推进资助工作项目化运作,强化标准,形成规范化的学生资助项目化建设机制。完成多个大型学生奖助项目的发展报告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项目捐助人,此举获得捐助人的好评,使捐助人更清楚地了解所资助学生的发展成才效果,得到资助项目运行情况的反馈,对深化合作、推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着眼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思考学生资助工作。以校领导承担的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课题项目《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的研究成果,着力思考推动学生资助支持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科学设计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学生资助
考量高校学生资助的宏观战略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对高校学生资助提出了新要求。
1.要把高校学生资助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观大局中考量
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应“不缺位”“不错位”“有呼应”“有作为”,积极建功立业,彰显特有价值。近几年,高校学生资助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凸显其战略价值。
2.高校学生资助关涉民生大计、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学生资助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百年工程”,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广泛性、持久性,关系全国数百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民生大计,是国家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公平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满意不满意的重要指标。
3.要敏锐捕捉、积极推动“一基多能”新格局的发展进步
“一基”即开展经济资助,这是高校学生资助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高校学生资助本质上是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要着眼转变功能。“多能”是对高校学生资助功能不断拓展、发展进步的新概括,是指通过学生资助为学生的发展成才提供多重综合服务和支持保障,主要包括“强化责任教育、促进学业发展、推动能力培养、拓展实践渠道、支持创业就业、培育完善人格”等。学校注重把资、助、育三者有机统一,围绕育人根本,开展适时适度的经济资助,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精神、品质的培养。学生资助的多重新功能实现学生资助由“经济扶贫型”向“发展扶智型”的转变。学生资助新功能和中国高等教育同步推进、共同发展。
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的设计与实践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的创新发展,注重资助与育人相协调,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校友和社会捐助为重要筹款手段,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立体、多元、混合的学生资助体系。学校本、研学生总数有1.2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有10%,虽然所占的绝对数不多,但学校重在抓好面向学生的深度资助。
1.树立三维核心价值,理清工作原则,推进科学发展
学校学生资助积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导向,树立更加科学的学生资助理念,即“让每一位受奖、助的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学校着力拓展学生资助科学理念的新成果。拥有自信是学生发展成才的心理基础,感知幸福是学生资助的价值目标,拥有尊严是资助育人的目的所在。这一理念凸显了学校学生资助“自信、幸福、尊严”三维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厘清工作原则,强化科学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树立科学的学生资助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资助质量的根本标准。
2.深入推进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
2010年4月,学校召开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启动大会,全面部署学生资助科学化工作。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的实施,既是对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历程的总结,又是推进学校学生资助科学化发展的“号角”。
第一,着眼“设计科学、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资助体系计划”。学校注重抓好学生资助的体制机制、资源保障、育人载体建设。建立校院两级学生资助专职队伍,完善校院两级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职责。通过邀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导作主题报告、及时收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及《中国教育报》等相关媒体发布的全国学生资助领域的重要信息,推动共享等措施确保对学生资助重大事项敏锐、敏感、知晓,确保队伍视野开阔。
科学规划、统筹设计、全面厘清学生资助资源。目前,学校共有奖助学金项目30多项,资助总经费额度为2,100多万元。学院共有资助项目18个,每年资助额度68万多元。学校层面强化全校资助资源分配和受奖助学生教育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学院层面强化受助资源分配和学生教育的组织落实,学生组织层面强化面向广大学生开展资助教育,构建起“国家一学校一学院一学生组织”四个层级的立体学生资助体制机制。依托“学生一体化系统”,开发“学生资助一体化系统”,逐步实施各项学生资助事务网上办理,提高学生资助的信息化水平。
精心设计制作印有学生资助中心所有人员联系方式和工作分工的学生资助爱心联系名片卡,发给每位受助学生,便于学生咨询和联系。编写了融政策指导与资助感悟为一体的《学生资助手册》发给学生。
积极延伸学生资助的触角。每年新生录取名单确定后,根据学生的自然情况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及早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资助政策宣传材料和部分资助资金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送达新生。新生入学前开通专门资助专线,接受咨询、答疑释惑、专人记录。新生报到入学时开设“绿色通道”,及时发放应急生活补助金。入学后两周内评定出校友设立的“求索助学金”,第一时间一次性面向数十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2,000元~3,000元的助学金。每年春节、少数民族重要节日,提供支持经费开展聚会,让学生在团聚中增强认同感、凝聚力。
第二,着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项目化运作计划”。着眼现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各项职能、已有学生奖助项目的科学发展,深入推进资助工作项目化运作,强化标准,形成规范化的学生资助项目化建设机制。完成多个大型学生奖助项目的发展报告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项目捐助人,此举获得捐助人的好评,使捐助人更清楚地了解所资助学生的发展成才效果,得到资助项目运行情况的反馈,对深化合作、推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着眼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思考学生资助工作。以校领导承担的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课题项目《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的研究成果,着力思考推动学生资助支持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科学设计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