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思想在更新,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魅力。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有一定技巧和艺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灵活愉快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技巧和艺术 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思想品德課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联系时政,活跃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设备是帮助教师带领学生获取知识的助手与手段(包括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实践证明,恰当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方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某事是做好这事的前提。儒经《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堂上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喜欢的事情自然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学习收效也就自然较好。教师为何不正视和有效利用这一点?针对当前众多学生的知识面仍较狭窄,又对“家事国事天下事”渴求知晓,但又受条件限制无法知晓或者知之甚少这一现状,若在授课中巧妙运用时政材料,投其所好,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非常,教学收效自然多多。如:我在讲“当今时代主题”和“科教兴国战略”课题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美国入侵阿富汗、派兵人驻伊拉克和世界金融危机制成教学材料,和学生们共同讨论。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互动互学焉能不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佳径之一,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就能调动学生。总之,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二、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把竞争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与学生自身实际紧密相联系。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把竞争引进课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防微杜渐,减少与预防犯罪”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朋友,请以我为鉴”:角色包括“犯罪人——刘某”、“老师”、“受害者——黄某”、“法官”以及旁白。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刘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学生或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并通过讨论,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增强了参与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的是引导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竞争意识使他们带着积极性、责任感去认真准备、回答问题,并掌握知识、积累知识、发展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讲“责任”时有这样的俗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众人拾柴火焰一定高吗?”“三个和尚一定没水喝吗?”引导学生对责任和集体的重视,同时,应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对合理的、有价值的方面进一步思考。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了发展。
  
  四、充分利用教材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增强教学实效
  
  附加问题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2.利用“学习中的附加问题”帮助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中的附加问题”主要有“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等小栏目。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如讲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内容时,运用书中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为什么会比以前更快?”学生通过思考,就能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利用“学习后附加问题”巩固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后的附加问题”主要有“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练习”。当然,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也可以作为“学习后的附加问题”来处理。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题型多样化,并且大多是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化学习。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与听、说、读、写密切相关的语法教学却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参照语法书讲解,然后辅以填空、翻译、改错。这样的语法教学内容枯燥、活动单一、气氛沉闷、收效低微。我认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规则。教师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丰富课堂活动,采用正确的纠错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有效改变乏味、费时、低效的现象。    一、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
期刊
“闻一言而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均表明了语言的重要性,也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而要达到上述境界,既要精通專业知识,又要有厚实的语言功底,具备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数学课比较抽象枯燥,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用鲜活的语言,把阳光雨露洒进学生的心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趣味直观的分组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求得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可以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直观的事实根据,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期刊
“阅读是一种从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之中,思维是其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期刊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时至今日,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入,但在我们乡镇中学,“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仍占有一定市场,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师应尝试将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引入历史教学,对克服满堂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各方面能力有一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根据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方法:    一、建立数学情感,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老师应努力帮助学生与数学建立感
期刊
“数学很有趣,数学很美丽,数学就像心中完美的女神。”数学家大会上,一位数学大师用一串串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着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中小学里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由于数学抽象、严密的特点,几乎让人感觉数学总是这么呆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这应该是教育的失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改革!”
期刊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所作所为对学生能否学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见的东西少,对数学中的美缺乏认识,导致一部分人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有的学生甚至害怕数学。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像后,我们方能超越常规思维的束缚,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索,摸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来掌握。学生是一个充满着探究欲望和生命的个体,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把课堂充分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先学后做,当堂练习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练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