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像后,我们方能超越常规思维的束缚,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索,摸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首先:咀嚼文字,在想象中塑造形象
  
  课文仅仅是一行行文字,我们只有透过文字创造情景、塑造形象才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方可有欣赏乐趣,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想像,透过文字营造意境,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五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凉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息列索落”的秋雨是什么样子的状态?云“卷”向了西去是怎样的动态?“都市闲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凉”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会是怎样的音调呢?
  虽然北方的学生都感受过北国的秋天,但作者感受到的秋景,景中的人物到底如何,要通过想象构建一幅秋景以及人物场景:秋天的上午,一阵风来,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透着凉意,急雨一阵而过,云被风追赶着退场,这正是秋天特有的一阵凉雨!没什么事做悠闲地遛弯或拿着鸟笼遛鸟的长衫老人,见面昂着头眯着眼看着天,感叹着天凉,凉字拉得老长,带着浓浓的京音,人与人之间是那样的淡,淡得犹如雨后的天空。通过这种细腻的想像,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凉凉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凉的独特韵味。
  
  其次: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想像是沟通作者和读者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
  读《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几句话乍看并没有过多的情思,似乎平淡无奇。但激活想像,架设桥梁,就会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归有光早年丧母,但自己志向远大,“自束发读书轩中”,希望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他从小和祖母相依为命,和祖母朝夕相處,“久不见若影”则可感受到祖母一日不见就思念孙儿,隔辈情深。另外作者父母早逝,虽有祖母照看,但少了父母的陪伴,则会养成不善言谈的内向性格,“默默在此”、“大类女郎”的性格,也可看出作者身世之悲。作者短短一句话,却可令我们体会出几层含义,可以说言简意赅,而意味无穷。只有激发学生的想像,在作者与学生中间做适当的点拨,才能让学生揣摩文章中的那份精彩。
  
  最后:思绪驰骋,展现个性
  
  “授之以鱼,远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就要使学生脱离鹦鹉学舌的被动,学会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放飞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读。
  如:阅读《美腿与丑腿》时,学生发言非常踊跃,纷纷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看别人的缺点,那么自己的心里就会整天抑郁,难过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不选取后者?”话音刚落,同学就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通过阅读指导,启发学生生出想象的翅膀,创造适宜的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得出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是教师教学期望达到的目标。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影响学习成绩好坏的直接因素。最近几年,我读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在教学工作中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工作:兴趣的激发和兴趣的形成。在教学中,我发现有许多教师注重兴趣的激发而忽略兴趣的形成。其实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以下是我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习兴趣的
期刊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习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下面就学困生的转化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为了激起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非常重视实验教学。    1.上好序言课。第一堂序言课,就像说书的开场白,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因此,我采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与听、说、读、写密切相关的语法教学却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参照语法书讲解,然后辅以填空、翻译、改错。这样的语法教学内容枯燥、活动单一、气氛沉闷、收效低微。我认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规则。教师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丰富课堂活动,采用正确的纠错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有效改变乏味、费时、低效的现象。    一、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
期刊
“闻一言而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均表明了语言的重要性,也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而要达到上述境界,既要精通專业知识,又要有厚实的语言功底,具备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数学课比较抽象枯燥,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用鲜活的语言,把阳光雨露洒进学生的心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趣味直观的分组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求得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可以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直观的事实根据,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期刊
“阅读是一种从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之中,思维是其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期刊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时至今日,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入,但在我们乡镇中学,“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仍占有一定市场,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师应尝试将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引入历史教学,对克服满堂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各方面能力有一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根据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方法:    一、建立数学情感,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老师应努力帮助学生与数学建立感
期刊
“数学很有趣,数学很美丽,数学就像心中完美的女神。”数学家大会上,一位数学大师用一串串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着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中小学里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由于数学抽象、严密的特点,几乎让人感觉数学总是这么呆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这应该是教育的失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改革!”
期刊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所作所为对学生能否学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见的东西少,对数学中的美缺乏认识,导致一部分人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有的学生甚至害怕数学。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
期刊